阅读下列材料,写一则留言条
6月5日下午放学后,小丽要跟同学们一起去看望生病的王老师,要六点左右才能回家,请你代小丽给妈妈写一张留言条。
留言条
妈妈:
下午放学后,我要和同学们一起去看望生病的王老师,六点左右才能回家,别担心。
小丽
6月5日上午
对下面这幅书法作品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幅作品是颜真卿所书,纵笔浩放,一泻千里,能让人看出行笔 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于学习行草有很大的益处。 B: 这幅作品笔力雄健、结体庄密,巧妙运用藏锋和中锋,形成力透 纸背的效果。又横轻竖重,似有立体感觉。 C: 这幅作品笔法圆劲秀润,平实端庄,笔势舒展,用笔含蓄朴素, 气息宁静浑穆,一派平和中正气象。是公认的柳公权书法妙品。 D: 这幅作品字态奇异超迈,随意而书,神韵自然,而且用笔丰肥豪 健,宽绰疏朗。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说的“垂髫”指的是“童年”,“弱冠”指的是男子20岁,“及笄”指的是女子15岁。 B:阴阳,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对立关系。如,山的北面叫阴,山的南面叫阳;江河的南面叫阴,江河的北面叫阳。 C:京剧旦角流派中的代表人物分别是梅派的梅艳芳,程派的程砚秋,荀派的荀惠生,尚派的尚小云。 D:古代的酒具五花八门,仅酒杯就有“觥”“觞”“樽”“白”“杯”等不同名目。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稽首”是古代的拜礼,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子女拜见父母时所用。 B: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 C: 古代,称谓前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年长的人,如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考或先慈。 D:在古代,“赤子”指初生的婴儿,“汤饼之会”指孩子出生第三天举行的宴会,“孩提”指两三岁的幼儿,“幼学”指十岁孩童,“金钗之年”指十二岁的孩童。
下列读图信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汉字演变的先后顺序是: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
B: 汉字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C: 了解汉字的来龙去脉,对我们理解和辨析形近字有帮助。 D: 汉字的字形和字义完全没有关系。
基础•运用
春节是团圆的日子,也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日子
下面是四幅不同书体的“福”字。请你选择一幅贴在自家的门上,向家人说明你选择的这幅字属于哪种书体,并结合这幅字的书体特点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第一幅第二幅第三幅第四幅
刘炳森书颜真卿书怀素书王羲之书
你选择:第 幅 书体: 理由:(限4个字)
略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B:“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堂”是居所名称,古代居所前为“堂”,后为“室”。成语“登堂入室”出自《论语》,意即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指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达到一定的造诣。 C:古代制竹简以火烤竹去湿,刮去竹青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或“杀青”。后来“汗青”指“史册”,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杀青”现多指影视作品前期拍摄完成。 D:古人将一夜从19点开始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
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新闻的结构有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最主要的三个部分。
B:铭,起初是铸或刻在器物、碑碣上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述功记行的文体,有时也用来警戒和勉励。如:墓志铭、座右铭等。铭文一般都是押韵的,又讲究句式的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
C: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叙事实,又也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
D: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描写和议论等表达方式在说明文中不会出现。
(2016北京市丰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自题联”是对联的一种,作者用以自勉自励,阐明某个观点或是表达个人志趣。“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是一位名人所做的自题联。请你也尝试创作一副自题联。
上联: 下联:
答案略
春光烂漫时节,海棠花溪游人如织。溪岸边,花树下,小径旁,处处绿草如茵;西府、贴梗、八棱、垂丝... ...各色海棠,千姿百态,争奇斗妍,令人应接不暇。如果你也欣赏到了这种迷人的景致,会联想到哪联古诗?请简要说出这种情景为什么会让你联想到所写的古诗。
答:
答案示例:我会联想到“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联古诗。春日来到海棠花溪,远近海棠花色缤纷,令人目不暇接。脚下,柔嫩的小草绿意盈盈,铺满花溪两侧,这与白居易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诗句写到的西湖春景的意境相似,所以联想到这联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