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开莲蕊,调配应付()。

马致远元代戏曲家,外号“东篱”。

东篱

垂直绿化方有()。

A:棚架式、凉廊式、附壁式、立挂式 B:棚架式、凉廊式、篱垣式、附壁式、立挂式 C:凉廊式、篱垣式、附壁式、立挂式 D:凉廊式、篱垣式、附壁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东篱把酒黄昏后,          。(李清照)

有暗香盈袖

2.根据陶渊明的有关诗句,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心为形役 晨光熹微 乃瞻衡宇 欣欣向荣 B:或棹孤舟 矫首遐观 有酒盈樽 三径就荒 C:携幼入室 往之不谏 采菊东篱 心远地偏 D:南窗寄傲 今是昨非 欲辩忘言 载欣载奔

4.“青枫江上秋帆远”“机中锦字论长恨”“沧海客归珠有泪”“关城树色催寒近”分别为四首诗中的对仗句的上句,其下句依序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楼上花枝笑独眠/白帝城边古木疏/御苑砧声向晚多/草台人去骨遗香 B:御苑砧声向晚多/草台人去骨遗香/白帝城边古木疏/楼上花枝笑独眠 C:御苑砧声向晚多/白帝城边古木疏/楼上花枝笑独眠/草台人去骨遗香 D:白帝城边古木疏/楼上花枝笑独眠/草台人去骨遗香/御苑砧声向晚多

16.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8分)

月上海棠

【金】党怀英

傲霜枝袅团珠蕾。冷香霏、烟雨晚秋意。萧散绕东篱,尚仿佛、见山清气。西风外,梦到斜川栗里。

断霞鱼尾明秋水。带三两、飞鸿点烟际。疏林飒秋声,似知人、倦游无味。家何处?落日西山紫翠。

注:党怀英(1134-1211)字世杰,号竹溪,原籍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本词作于任汝阴(今安徽阜阳)县令时。

(1)上阕“萧散绕东篱,尚仿佛、见山清气”分别化用了陶渊明的哪两句诗?“仿佛”一词具有怎样的意味?(4分)

(2)晚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评价该词“融情景中,旨淡而远。”请就景与情的关系对本词下阕加以赏析。(4分)

(1)分别是“采菊东篱下”和“山气日夕佳”(2分)。“仿佛”既是写眼前之景与陶公隐居之处类似,表达了钦慕之意,又暗含作者官小政繁尚不能真正隐居的遗憾。(2分)

(2)下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先写晚霞被残阳辉映得如同绯红的鱼尾,秋水澄明,天边暮霭中飞鸿点点,疏林里秋声飒飒,抒发了词人倦游无味欲辞官归隐的思归之情(2分);又以落日西山、紫翠苍茫之景结尾,表达了思归而不得归的郁闷惆怅。(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第一问较为简单,只要读过陶渊明诗的一般都能想到“采菊东篱下”和“山气日夕佳”这两句;第二问,需要结合诗句加以分析,词人由景及人,本人也进入画卷:“萧散绕东篱,尚仿佛、见山清气。”此情此景,使我们感到词人是与陶渊明有共鸣之处,诗情画意都能联想到陶诗。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潜:《饮酒诗二十首之五》)。“日夕气清,悠然其怀”(《归鸟诗》)对比之下不难看出词人是在赏菊中想到喜菊名人的陶潜,同为爱菊,自己非常追慕渊明。这点也可从词中“仿佛”二字看出。即是说,陶潜当日“悠然”自得,如今自己也颇感同身受。词中写山气清新佳妙,正与陶诗“日夕气清”相应。暗喻词人现花也正处“日夕”之时。陶渊明折腰之叹,更使词人在见繁政务之余远慕陶令,“西风外,梦到斜川栗里”写出词人梦想自己也能像陶潜一样在“归故里”后,逍遥自在地“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先确定作者在词作中表现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分析:下阙,“断霞鱼尾明秋水,带三两飞鸿点烟际”继写景色。前句化用苏轼《游金山寺》诗“断霞半空鱼尾亦”,后句直写秋江晚景,“飞鸿”二字动感极强。那朵朵晚霞被残阳辉映得如同绯红的鱼尾,一江秋水也纷外澄明。天边暮霭中三两点飞鸿隐隐移动。意境高远,写象瑰丽,动静相宜。语意苍茫,隐含思归。“疏林飒秋声,似知人、倦游无味”,用典,历来诗词多借用秋风起寓思归浑意,词中写疏林中飒飒秋风声阵阵响起,好像知道“宦游吾倦已” “无味”,乏味,有‘鸡肋’的意思,倦游无味道尽此时心态,貌似平淡,实则意蕴极深。归去是意愿,能否实现自己的愿望呢?词人慨叹:“家何处?落日西山紫翠。”思归而不得归,大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郁闷惆怅。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

有暗香盈袖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