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语境,解释加点字有错误的是( )
A: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罕:稀少。 B:开始,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蹿跳。谷:穷尽,指困境。 C:在这样的高贵姿态中,它和人面对面地相觑着。 觑:看。 D:我相信我这一生是不会有冻饿之虞的,因为我老早就考虑到怎样预防意外的事故。虞:料想;猜度。
对加点字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同“又”) 左手倚一衡木(平衡) B: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精巧) 诎右臂支船 (同“屈”) C: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为了) 恃才放旷 (依仗) D: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缓缓地) 安然无恙 (病)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范仲淹《岳阳楼记》) B:能谤讥于市朝,闻(使……听到)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C:环堵萧然(空寂),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宴如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D: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贼寇)矣。(《墨子·公输》)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陶渊明《桃花源记》) B:会(适逢,恰巧遇到)天大雨,道不通,度以失期(误期)。(司马迁《陈涉世家》) C:余立侍左右,援疑质(质疑)理,俯身倾耳以请(请教)。(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D: 友人惭,下车引(拉)之,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部集结)。(《咏雪》) B: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甘美)也。(《虽有佳肴》) C:与人期行,相委(丢下,舍弃)而去。(《陈太丘与友期》) D:吾日(每天)三省吾身。(《<论语>十二章》)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其受之天也,贤(胜过)于材人远矣。(王安石《伤仲永》) B: 菊之爱,陶后鲜(少)有闻,(周敦颐《爱莲说》) C: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询问)理,俯身倾耳以请。(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D: 潭西南而望,斗(北斗星)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使身体劳累)。(刘禹锡《陋室铭》) C:浩浩汤汤,横(广远)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 D:或(有的人)置酒而招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文采和道理)皆有可观者。(王安石《伤仲永》) B:阅(经过,过了)十余岁。(纪昀《河中石兽》) C:故水潦(积水)尘埃归焉。(《淮南子·共工怒触不周山》) D: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主旨)也。(《虽有佳肴》)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强大)。(《木兰诗》) 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长跪而谢之(感谢)(《唐雎不辱使命》)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
A: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B: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D:山间之四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