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4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鲁迅先生告别"百草园"时,是那样动情:"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在你的生活中,也一定感受过这样的时刻;那段日子,一定盛满了……请以"告别"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略
母亲的羽衣
(1)讲完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细看儿子已经垂睫睡去,女儿却犹自瞪着坏坏的眼睛。忽然,她一把抱紧我的脖子:“妈妈,你说,你是不是仙女变的?”
(2)女儿的问话充满童真和稚气。我真的一时不知怎样回答,但这句问话却像一把无形的钥匙,开启了情感与记忆的箱箧……
(3)许多年前,那时我自己还是小女孩,我总是惊奇地窥伺着母亲。记忆中母亲晒箱子的时候就是我兴奋欲狂的时候。
(4)母亲的樟木箱子又深又沉,像一个浑沌黝黑初生的宇宙。我还记得的是阳光下竹竿上富丽夺人的颜色,怪异却又严肃的樟脑味,以及我在母亲喝禁声中东摸摸西探探的快乐。
(5)我唯一真正记得的一件东西是幅漂亮的湘绣被面,雪白的缎子上,绣着兔子、翠绿的小白菜和红艳欲滴的小萝卜。母亲一边整理,一面会回过头来说:“别碰,别碰,等你结婚送给你。”
(6)那幅湘绣后来好像不知怎么就消失了,我也没有细问。但不能忘记的是母亲打开箱子时那份欣悦自足的表情,会让我觉得她忽然不属于周遭的世界,那时候她会忘记晚饭,忘记我扎辫子的红绒绳。
(7)除了晒箱子,母亲最爱回顾的是早逝的外公对她的宠爱。外公总喜欢带她上街去吃点心,而当年的肴肉和汤包又是如何好吃,甚至煎得两面黄的炒面和冰糖豆浆都是超乎我想象力之外的美味。
(8)每听她说那些事的时候,我都惊讶万分——我从有记忆起,母亲就是一个吃剩菜的角色,红烧肉和新炒的蔬菜简直就是理所当然地放在父亲面前的,她自己的面前永远是一盘杂拼的剩菜和一碗“擦锅饭”。
(9)母亲每讲起那些事,总有无限的温柔,她既不感伤,也不怨叹,只是那样平静地说着,并不想把那个世界拉回来。下一顿饭她仍然会坐在老地方吃那盘剩菜;而到夜晚,她会照例一个门一个窗地去检点去上闩。她一直都负责把自己牢锁在这个家里……
(10)其实世上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像故事中的小织女,她们都曾住在星河之畔,织虹纺霓,藏云捉月,几曾烦心挂虑?她们是天神最偏怜的小女儿,她们终日临水自照,惊讶于自己美丽的羽衣和美丽的肌肤,她们久久凝注着自己的青春,被那份光华弄的痴然如醉。
(11)而有一天,她的羽衣不见了,她把洁白的羽衣拍了又拍,无声无息的关上箱子,藏好钥匙。是她自己锁住那身昔日的羽衣的。她不能飞了,因为她已不忍飞去。——她已经决定做一个母亲。
(12)女儿没有得到答案,哪肯善罢。双臂将我的脖颈搂得更紧:“妈妈?你到底是不是仙女变的?”
(13)我回过神来,却又一时愣住,我究竟是不是仙女变的,我不想也不方便告诉她什么,只胡乱应付着:“不是,妈妈不是仙女,你快睡觉。”
(14)对我的搪塞,女儿将信将疑。她听话地闭上眼睛,旋又不放心地睁开:“如果你是仙女,也要教我仙法哦!”
(15)我笑而不答,替她把被子掖好。其实我真的想对她说:“是的,妈妈曾经是一个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时候。但现在,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个小小的仙女。”
(选自《张晓风经典散文》,当代世界出版社,有改动)
15.认真阅读全文,想一想,文中“母亲的羽衣”究竟指的是什么?以此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揣摩并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含义。(4分)
①其实世上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实我真的想对她说“是的,妈妈曾经是一个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时候。但现在,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个小小的仙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第(7)段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母亲”在小时候倍受宠爱、尽享“美味”,而第(8)段中作者却说“我从有记忆起,母亲就是一个吃剩菜的角色”。你认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你认为本文表达的主题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正如文中所言,每一位母亲自她“决定做一个母亲”起,都自觉不自觉地脱下那件羽衣,并小心地珍藏起心中的那份美好。其实,让母亲重新穿上那件美丽的羽衣,也是每个做儿女的共同心愿。请以“妈妈,我已经长大了”为开头,写几句话,表达你的心愿。(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母亲”在“决定做一个母亲”前倍受宠爱、无牵无挂、自由快乐幸福的美好生活。 好处:形象生动,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富有内涵和韵味,易引发读者深层的思考。
16.①每一位母亲都曾有过美好的青春年华,都有着对美的天性追求,都曾度过一段天真快乐、自由幸福的美好时光。
②女人一旦做了母亲.就肩负起了家庭的责任,肩负起了让孩子尽享母爱、幸福快乐成长的责任,也正因此,母爱才一代代得以延续和传承。
17.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更加凸显出母亲的牺牲奉献精神和母爱的无私伟尺;更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8.歌颂了母爱的神圣伟大。
19.略【解析】表达的心愿一定要紧扣实质内容和细节。
血色黄昏
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日军56师团长驱直入,已彻底切断滇缅国际通道,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国军接火.中日双方几十万__摆开了决战架势。
怒江不保。昆明危在旦夕。整个大后方已感触到战争的迫近。
距惠通桥不到50公里的泥泞公路上,开来5辆重型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少校制服的大胡子。两小时前,他接到集团军总部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这里。国军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一个师打到不到一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有4天没进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枪都端不起来了,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必须再坚守24小时,不惜一兵一卒。
惠通桥不保,怒江防线必毁于一旦。后果将不堪设想。
卡车在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大胡子少校手提一挺轻机枪,两眼血红。作为带队长官,他明白迟到一个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随后的4辆卡车也被迫停下来。前面的路面都布满炮弹坑。
押车官兵全部下了车,奔跑着搬石头填炮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四野里聚集来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里有白馍!顿时.四野里的饥民打了强心针般振奋起来,呼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来!
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两眼滴血,一咬牙将枪端起来对准饥民.只听一片哗哗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就在这时,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盯着车尾.然后痛苦地闭上了双眼。在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饿得双眼深陷,珲身瘦骨骇人地撑着肉皮,一双脏兮兮的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只馒头,遮住了半张瘦脸,双眼惊骇而哀怜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同鬼子拼命的国军兄弟;一边.是手无寸铁娥得只剩一口气的小女孩!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哪.前面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4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你们……”
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人如石雕一般。
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然后取下嘴里的馒头也递上去:“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馍馍是送到前线去的,这个馍馍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请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好吗?”
大胡子一下抱起小女孩,只一个劲点头。他将脸贴着小女孩的脸:“你叫什么名字?”
小女孩有气无力地答道:“我叫尤小翠。”
大胡子颤声说道:“好妹妹,等我们打败了鬼子,我一定要让你吃上白馍。一定让你吃饱好吗?”
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稚气的笑。
所有的饥民们此时都将拿在手里的馒头默默地送回了车上。然后用最后一点力气抱起一块块填弹坑的石头……
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方向冲去……
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振华师长来到陷车的地方,大胡子少校手里提着一小袋馒头,耿师长手里也有一个馒头,一个发黄的有一个缺口的白馍。他们找一个叫尤小翠的小女孩。
一个老大娘将他们引到一座新的小坟包面前,老大娘说:“她家7口人,她是最后一个死去的,她在3天前饿死了!”
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咚地跪在新坟前。
凄厉的枪声伴了一声嚎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军人会为你报仇!——小日本,中国人是不会死绝的!”
34年后。一位国军起义将军临死前拿出一个有缺口且发黄的馒头。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小青年们……听。”
1.这是一篇小说,读过以后,你能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出它的情节吗?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2.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也许你读了之后会被深深打动,请列出两个令你感动的情节,并简要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
3.如果将这个生动的故事改成电视短剧,下面的句子在用画面展示的同时,还需要一些潜台词作介绍或评述,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分别拟写几句。
(1)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2)在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饿得双眼深陷,浑身瘦骨骇人地撑着肉皮,一双脏兮兮的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只馒头,遮住了半张瘦脸。双眼惊骇而哀怜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3)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人如石雕一般。
4.文中写到两次“跪”,它们分别包含着怎样的心理或情感?
(1)大胡子少校面对饥民“跪”:
(2)少校和师长在新坟前“跪”:
5.文中的“尤小翠”是—个怎样的孩子?
6.最后一段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1.大胡子少校奉命运送物资到前线,车陷弹坑中。群众抢粮。小姑娘归还馒头。小姑娘饿死了
2.言之有理即可
3.(1)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我西南边陲遭受着战争炮火的考验(2)这是一个多么可怜的孩子,她在战争中遭受着饥饿的折磨,展示着战争的罪恶(3)饥饿是痛苦的.但侵略者的行径更令人憎恶,大胡子少校的一句话,使“所有人”惊呆了,同时也把他们的心连在了一起
4.(1)面对饥民抢粮,深感无奈,表示出对饥民不理解前线艰苦的痛心(2)为尤小翠的惨死深表不安,有一种负罪的心理
5.是单纯、可爱而又懂得事理,勇于承受痛苦的孩子
6.巧妙地收束全文.又深化了文章主题
阅读下列两段文字,完成10—13题( 12分)
【甲】①在瓦尔普峡集市的牲__易场上,站着一位老妇人和她的奶牛。她牵着那头孤独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也许是太腼腆羞怯,也许是故意要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一块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交叉地盖在她那干瘪瘪的胸上。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得泛白,七皱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屉里有了年头。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她那瘦骨嶙峋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翩然起舞,除这几根针之外,在她的灰白的头发上另外还横插着一根。她站在那里,竖起耳朵凝神倾听着杂货摊上飘过来的音乐声,也不时抬头看看身边__攘往的人群和买卖交易的牲口。周围一片嘈杂喧闹:马市上马儿嘶鸣,海滩上渔船卸货的在吆喝,马戏班鼓声咚咚,小丑们招摇地高声喊叫。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哦,真是旁若无人,安闲得很。
②那头奶牛依偎在她的身边,头蹭着她的肘部,神情厌烦,腿脚僵硬地站在那里,翕动着嘴唇不断地反刍。这头奶牛已经上了年纪了;可这是一头很好的牲口,毛色鲜亮,连半根杂毛也没有,可以看得出来,它是出身真正高贵的纯粹良种。当然,要是存心找茬的话,那就是它的臀部和脊梁上长着一溜肉瘤,不过能挑得出来的瑕疵也就这么点儿了。它的浑圆的乳房胀得鼓鼓的,软绵绵、毛茸茸地垂在肚皮底下。它那黑白相间的美丽的牛角上点缀着几条环状的花纹。这是一头健壮结实的奶牛,曾经有过所有奶牛都有过的生活经历,它产下了小犊,然而连看它们一眼舔它们一下都没有来得及便被人带走了,这以后便吃着粗粝的草料,心甘情愿地把牛奶奉献出来。
【乙】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1.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2.小说中准确的人物描写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甲文①段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老妇人的? 能看出安恩是一个怎样的老人?乙文①段文字运用哪种描写方法来写小伙伴的?写出了小伙伴们怎样的形象?(4分)
3.仔细揣摩甲乙两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请从小说三要素的角度分别说说它们在各自文中的作用。( 2分)
4.优秀的小说语言总是富有表现力,请说说下列句中加点字好在哪里。(4分)
A.、那头奶牛依偎在她的身边,头蹭着她的肘部,神情厌烦,腿脚僵硬地站在那里,翕动着嘴唇不断地反刍。
B.、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
1.一位老妇人安闲地守侯着她的一头奶牛。我们在月光下高兴地乘船去赵庄看戏。
2.甲文①段穿着、动作和神情。节俭和朴实,爱整洁,虽然年老却保持着自尊,安静从容。
乙文①段运动动作描写,写出了小伙伴们动作娴熟,确实是弄潮的好手,表现了他们的能干。
3.甲文属于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用喧闹的集市反衬安恩的悠闲。
乙文属于自然环境描写,用江南水乡月下美景烘托出小伙伴们终于能去赵庄看戏时的快乐心情。4分
4、“依偎”,紧紧地依靠,写出了安恩和奶牛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说明安恩非常关爱奶牛。
“踊跃”跳跃的意思,以静写动(化静为动),写出了行船上看山这一特定的情景,烘托出伙伴们快乐的心情。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37分)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6-9题。(10分)
【甲】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呜,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①,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②。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③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杂畜:混在一起喂养。②俟:等待。⑨从侄:堂侄。虞敦,人名。
1.下列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组是(2分)( )
A. 怡然称快 B. 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庞然人物 徐喷以烟
C. 项为之强 D. 而置之其坐(《郑人买履》)
二虫尽为所吞 而二虫尽为所吞
2.下列各项中不是倒装句的是( )(2分)
A.私拟作群鹤舞空B.无自信也
C.求剑若此D.常蹲其身
3.幼年的“我”为什么能神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并能“怡然自得”?(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稍长,亦颇驯,竞忘其为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 2.D
3.因为童年的作者能定目细视,观之入神,用儿童的眼光观察事物。并能小中见大,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联想和想象。
4、1)小狼渐渐长大,也很温顺,主人竟然忘记了它们是狼。
2)心中想像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下列各句括号中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妄弃:轻意丢弃。) B: 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涟漪:细小的波纹。) C: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危言耸听:危险的言论使人听了吃惊。) D:(她)不时抬头看看身边__攘往的人群和买卖交易的牲口。 (__攘往: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古义:
今义: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古义:
今义:
(3)土膏微润
古义:
今义:
(1)古义:第二年
今义:下一年
(2)古义:写文章
今义: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
(3)古义:肥沃
今义:很稠的糊状物
下列加点词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A:佁然不动 满目萧然 B:或异二者之为 山峦为晴雪所洗 C:是进亦忧,退亦忧 问今是何世 D:游人去而禽鸟乐 去国怀乡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
2.性质悫( )
3.水皆缥碧( )
4.猛浪若奔( )
5.鸢飞戾天( )
6.无从致书以观( )
7.俯身倾耳以请( )
8.日再食( )
9.烨然若神人( )
10.生以乡人子谒余( )
11.益州疲弊( )
12.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
1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
14.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15.临表涕零( )
1.征召 2.恭谨,诚实 3.青白色 4.(马一样)飞奔 5.至 6.取得,这里指买到 7.询问,请教 8.两次 9.光彩鲜明的样子 10.拜见 11.困苦穷乏 12.彰明,显扬 13.为非作歹,触犯法律 14.选拔,选择 15.落泪
遗:(1)以遗陛下( )
(2)以光先帝遗德( )
(1)赠与,送给 (2)遗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