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记者或媒体的行为,不符合“走转改”精神的是哪一项?()
A:选择某偏远地区的乡村小学,长期蹲点进行采访 B:将演播室搬到街道社区中,与居民互动完成节目录制 C:深入基层和当地通讯员谈话,从中获得新闻稿件半成品 D:使用平实、大白话进行报道
新闻写作中,应用()方式可以较好地实现“白描”式的新闻写作。
A:多用形容词 B:多用动词,用准动词 C:多用方言 D:多用大白话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自己觉得幸福。______这是一句人人皆知的落后了的大白话。______我却知道,有不少人,______很多人并非为自己的感觉,而是为了他人的观瞻而去建构自己的人生与生活。______窥察别人的生活与家庭,便成为他们生活的另一部分。
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也许 但是 而且 因此 B:如果 而 甚至 因而 C:如果 但是 而且 因此 D:也许 而 甚至 因而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自己觉得幸福。______这是一句人人皆知的落后了的大白话。______我却知道,有不少人,______很多人并非为自己的感觉,而是为了他人的观瞻而去建构自己的人生与生活。______窥察别人的生活与家庭,便成为他们生活的另一部分。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也许;但是;而且;因此 B:如果;而;甚至;因而 C:如果;但是;而且;因此 D:也许;而;甚至;因而
随着____的一句“不折腾”,今年3月“两会”期间,中国领导人口语化的“白话新风”开始快速影响中国政坛。请你认真揣摩下列材料,写出“白话新风”的特点,并说说这体现了中国领导人怎样的治国思想。
材料一:2008年12月18日,____在《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三原则。“不折腾”是针对乱折腾、瞎折腾、穷折腾、不折腾不行的“折腾一族”而讲的: 有的人折腾来折腾去,结果无非是把家底儿折腾光了,把厂子折腾垮了,把地区折腾穷了,把百姓折腾苦了,自己一拍屁股走了。由于是首次在正式场合使用“不折腾”,该口头语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反响。
材料二:2009年3月1日,____在全国人大工作报告中,以口语化的文风,用百姓听得懂、易理解的语言表达了政府工作报告的宏大内涵。如“要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等。____“大白话”式的报告共被代表们报以30多次的掌声。
材料三:2009年3月3日,__在作政协工作报告时也使用了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大白话”:“关键时刻顶得上去、帮得上忙、管得上用。”
不设统一答案。参考:特点——口语化,通俗易懂。体现了中国领导人民主平等、务实有效、贴近群众的治国思想。
请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虚词,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自己觉得幸福。 这是一句人人皆知的大白话。
我却知道,有不少人, 很多人并非为自己的感觉,而是为了他人的观瞻而去构建自己的人生与生活。 窥察别人的生活与家庭,
成为他们生活的另一部分。
[53ef00209a3f92fd.jpg]
解析:
[3dbd5efc66a78261.jpg]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自己觉得幸福. 这是一句人人皆知的大白话. 我却知道,有不少人, 很从人并非为自己的感觉,而是为了他人的观瞻而去建构自己的人生与生活. 窥察自己的生活与家庭,便成了他们生活的另一部分.
A:也许 但是 而且 因此 B:如果 而 甚至 因此 C:如果 但理 而且 因此 D:也许 而 甚至 因此
新闻点评,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对新闻事件加以评论。请选择两个角度分别评价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观点明确,每条不超过20个字。
两会“白话新风”折射新政风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____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用“大白话”深刻、准确地概括了这三“民”之间的辩证关系,令人一读难忘。
“要让人民群众买的放心、吃的安心、用得舒心”----在____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实实在在的“大白话”不少,其通俗易懂的文风备受好评。
(1)
(2)
参考答案:(效果)白话消除了政治的神秘感,拉近了政府与百姓的距离。
(态度)几句白话透出的是对民意的尊重与重视
(意义)话风就是作风,要以话风之变促政风之变
解析:
略
当下的一些领导干部讲话应力避“党八股”,学会用“苍蝇、老虎一起打”“APEC 蓝”“(地沟油)没有去搞麻辣烫吧”等大白话与公众交流。这需要领导干部( ) ①与群众多交朋友,丰富生活语言 ②面对媒体和公众必须谨言慎行 ③提高面对党政系统内部监督的话语表达能力 ④接受公共关系方面的必要培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