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译:这大概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B: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译:将军您身上被战甲保护着.手拿着武器。 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译:凭借安陵君是长者,不打你主意。 D: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译:都指指点点说陈胜。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故不错意也 错意:
(2)轻寡人与 与: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翻译:
(2)请广于君 翻译:
14.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4分)
(1)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
答:
(2)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
答:
12.(1)置意
(2)通“欤”,吗(共2分,每词1分)
13.(1) 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2)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共4分,每句2分)
14.(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共4分,每问2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秦王不说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故不错意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同样是拒绝秦王的易地要求,安陵君语气 ,而唐雎语气 。
1.(1)通“悦”,高兴,愉快。 (2)派遣 (3)主意、意图
2.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土地并且守护着它。
3委婉 坚定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加点的字。
①故不错意也( ) ②长跪而谢之曰( )
2、翻译句子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列举我国历史上唐雎之外的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⑴人物 事迹
⑵人物 事迹
1、(1)、故不错意也( 通“措”,放置 ) (2)、秦王长跪而谢之曰( 道歉 )
2、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3、答:晏子:出使楚国 ,令楚王自取其辱 蔺相如:完璧归赵 诸葛亮:舌战群儒
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3)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4)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1)把安陵君作为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2)平民发怒,也只不过是脱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3)那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4)秦王变了脸色,直身长跪向唐雎道歉。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译:这大概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B: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译:将军您身上被战甲保护着、手拿着武器。 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凭借安陵君是长者,不打你主意。 D: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译:都指指点点说陈胜。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 B:由是先主遂诣亮(诣,拜访) C: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用,因此)
D: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毛,不长草)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欲信大义于天下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将军身被坚执锐 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将军身被坚执锐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欲信大义于天下 D: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欲信大义于天下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将军身被坚执锐 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