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出师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一句相关的情节是( )。

A:七擒孟获 B:赤壁之战 C:火烧连营 D:水淹七军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予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曰,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临崩臣以大事也____________ ②庶竭驽钝,攘好凶____________

③思惟北征,先入南____________ ④今贼疲于西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兴复汉室,还旧都 欲报之陛下也

B.以奉先帝遗愿 辍耕垄上

C.而议谓为非计 水落而石出

D.放临崩寄臣大事也 以是人多弓假余

3.翻译下面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面食

4.在《中园最虚伪的男人:梅朝荣品诸筠亮》一书中,诸葛亮被描述成了一个很有心计和野心的“中国最虚伪的男人”。不仅“辅佐刘备”成了一场阴谋,而且被当作礼贤下士典范的“三顾茅庐”,也不过是民间传言和历史演义小说的创造。

对此,你一定有话要说。在你的心目中,诸葛亮是一个_____,因为他_____________。

1.①寄:托付②攘除:铲除③宜:应该④适:正好,正逢

2.D

3.①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②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意思正确即可,关键词不能译错)

4.示例:为兴复汉室,成就刘备霸业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代忠臣。因为他在刘备去世之后,又对后主刘禅一片忠心,根本没有按刘备白帝托孤的遗愿取而代之称王,而是将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蜀国,浇“辅佐刘备”是一场阴谋纯属无稽之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故临崩臣以大事也( )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

(3)思惟北征,先入南( )

(4)今贼疲于西(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兴复汉室,还于旧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

B.以奉先帝遗意也 辍耕垄上

C.而议谓为非计 水落而石出

D.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以是人多书假余

3.翻译下面句子。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4.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师北伐的三个理由

1.  (1) (托付)

(2) (铲除)

(3) (应该)

(4) (正好,正逢)

2. D

3.(1)这就是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2)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

4.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选自《后出师表》)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庶竭驽钝  驽钝:__________

(2)宜先入南  宜: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得偏全于蜀都。

3.综合两段内容,概括诸葛亮请求出师北伐的三个理由。

4.从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臣子?

1.(1)比喻才能平庸 (2)应当,应该

2.(1)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2)不是我自己不爱惜自己,只不过是想到蜀汉的王业不可能只偏处于蜀地一隅就能得以保全。

3.(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2)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或:顾王业不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

4.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通兵法(谋略过人)的贤臣。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5~7题。 (10分)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

(1) 夜忧叹 _____________ (2) 思惟北征,先入南 _____________

(3) 今贼疲于西 _____________

6、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7、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师北伐的三个理由。 (3分)

5、(1)早晨  (2)应该  (3)正好,正逢   (3分)

6、(1)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2)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意对即可,关键词不能译错。)(各2分,共4分)

7、①是自己报答先帝和忠于陛下的职责;②南方叛乱已平定,武器装备已充足;③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 (3分)

(2010·广西省桂林市,5, 2分)《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出师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一句相关的情节是( )

A: 七擒孟获 B: 赤壁之战 C:火烧连营 D:水淹七军

《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出师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一句相关的情节是

A:七擒孟获 B:赤壁之战 C:火烧连营 D:水淹七军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