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下面文段中加点的词。

孤不度德量力,欲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君谓计将安出?”

猖蹶

①通“伸”,伸张     ②失败     ③停止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4分)

(1)由是先主遂亮 ( )

(2)遂用猖獗( )

(3)先帝不以臣卑鄙 ( )

(4)遂许先帝以驱驰(

1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4、甲文中“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的原因是诸葛亮

(用乙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15、甲文中先主“凡三往,乃见”以及他向诸葛亮说的一席话,表明先主是怎样一个人?(2分)

16、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妇孺皆知,请分别写出其中的两个故事。(2分)

12、(1)拜访(2)失败 (3)身份低位,见识短浅 (4)奔走效劳

13、略 1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5、雄心勃勃,志向远大;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16、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 、过五关斩六将、长坂坡救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14分)

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8.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备由是诣亮 诣太守说如此

B.欲信大义于天下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将军既帝室之胄 无丝竹之乱耳

D.信义著于四海 皆以美于徐公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1)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10. 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其中“结好孙权”的依据是什

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4分)

11.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 主编的《 》一书。(2分)

8.(3分)A

9.(5分)(1)可是(我)智短谋浅,因此失败,直到今天这个地步。(译出大意2分,关键字“猖蹶”1分。)

(2)这大概是上天用来资助将军的。(译出大意1分,关键字“殆”1分。)

10.(4分)孙权的政权,已历三世,政权巩固;(2分)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形险要(地理条件优越),人才众多(人心归附)。(2分)

11.(2分)司马光  《资治通鉴》(出现错别字不给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4题。

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B.

C.D.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3.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其中“结好孙权”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

4.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 主编的《 》一书。

1.A

2.(1)可是(我)智短谋浅,因此失败,直到今天这个地步。

(2)这大概是上天用来资助将军的。

3.(4分)孙权的政权,已历三世,政权巩固;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形险要(地理条件优越),人才众多(人心归附)。

4.司马光  《资治通鉴》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5题。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粱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

(1)由是先主遂亮 (2)遂用猖獗

(3)先帝不以臣卑鄙 (4)遂许先帝以驱驰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甲文中“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的原因是诸葛亮___________。(用乙文中的句子回答)

4.(甲)文中先主“凡三往,乃见”以及他向诸葛亮说的一席话,表明先主是怎样一个人?

5.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妇孺皆知,请分别写出其中的两个故事。

1.略

2.略

3.苟全性命于乱世

4.雄心勃勃,志向远大;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5.略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时人莫之也 ②先生不知何人也

B.①将军宜枉驾之 ②不如蜀鄙之僧哉

C.①孤不德量力 ②已失期

D.①遂猖蹶,至于今日 ②贤能为之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谓信然 ②必以长安君

B.①诸葛孔明,卧龙也 ②其文理皆有可观

C.①凡三往,见 ②羲之之书晚

D.①智术浅短 ②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4.上文从哪些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请简要概括。

1.C

2.C

3.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你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4.崔州平、徐庶与诸葛亮交好,认可其才能;徐庶的赞语;“将军宜枉驾顾之”的建议;刘备总共去了三次。

翻译句子

(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没有正确估价自己的德行和能力,想要为天下伸张正义,但是我的智谋有限,所以一再失败,直至现在。度,估价。遂,于是、就。(2)、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上百万的兵力,挟持天子来命令诸侯各国,(我们)的确不能与之争强夺势。挟,挟持、控制。诚,的确。(3)、这个人值得登门拜访,不应该委屈他前来。将军应该屈尊亲自前去拜访。就,接受。枉,委屈。顾,看望。

“今日之我优于昨日之我,明日之我优于今日之我”是说

A:用全面的观点认识自己 B:只看到自己的长处 C:任何人的今天都比昨天优秀 D:用发展的眼光认识自己

下面加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 )  

A: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B: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