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山市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暗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上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 》,作者 。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①相顾惊疑 ②惟危楼一座
③一切乌有 ④人烟市肆
3、山市的特点是什么?显示这一特点的关键语句有哪些?
4、作者对山市的描述以什么为序?显示这一顺序的词语有哪些?
5、文中的“相顾惊疑”指的是什么人?他们“糊顾惊疑”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描写他们这一神情有什么作用?
6、翻译句子。
(1)然数年恒不一见。
(2)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1、聊斋志异 蒲松龄
2、①看 ②高楼 ③同“无” ④店铺
3、虚幻缥缈,变化莫测。忽见“孤塔耸起,高插青云”,“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未儿,高垣睥睨……居然城郭”;既而,“危楼一座,直接霄汉”,“逾时,渐如高楼,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4、以时间为顺序。
无何——未几——忽——既而——逾时——倏忽
5、指公子孙禹年和朋友。因为此前这儿没有寺院,却突然间出现一座孤塔。其作用是以人的惊奇、迷惑的神情烘托山市蜃景初起时的神奇特点。
6、(1)可是经常好儿年不能看到一次。
(2)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清楚楚地早现在眼前,数也数不清。
阅读下文,回答。1-3题。
山 市
(清)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解释加点字。
(1)惟危楼一座。__________________ (2)裁如星点。__________________
(3)历历在目。_________________ (4)连亘六七里。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数年恒不一见。
(2)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3)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3.文章结尾提到“鬼市”,有何作用?
1.(1)高 (2)通“才” (3)清清楚楚 (4)连绵不断
2 .(1)经常是几年看不见一次。
(2)楼上的人来来往往,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
(3)过了一会儿,大风停止,天空晴朗,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
3.结尾一段写“鬼市”,是全文的补写之笔,从内容上看,证实了奂山确实会出现山市这种奇异的景象,从结构上看,又照应开头。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3题。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数年恒不一见( ) (2)无何,见宫殿数十所( )
(3)居然城郭矣 ( ) (4)见山上人烟市肆 ( )
2、翻译句子
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3、古代人称“山市”为“鬼市”是因为当时人们无法用科学原理来解释这种现象,现在,你能用一句话说明“山市”形成的原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经常 (2)不久,不一会儿 (3)竟然 (4)店铺
2、楼上的人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的人靠着(栏杆),有的人站着,姿态各不相同。
3、只要答出“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做题。
山市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豆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元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本文选自《聊斋志异》,“志”是____意思,“山市”即____,与相似。
2.解释加点的词。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1)乌____(2)危____
3.翻译句子。
(1)而楼上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2)然数年恒不一见。
4.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又称为“鬼市”?
1.记述 山中蜃景 海市蜃楼
2.(1)乌:通“无” (2)危:高
3.(1)(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
(2)然而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
4.从时间上看,“山市”常常出现在拂晓时分,且“山市”中“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所以称之为“鬼市”。
山市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
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
青冥( ) 飞甍( ) 高垣( ) 禅院( )
逾时( ) 连亘( ) 倏忽( ) 窗扉( )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5分
然数年恒不一见( ) 高插青冥,相顾惊疑( )( )
往来屑屑 ( ) 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 )( )
连亘六七里 ( ) 或凭或立,不一状 ( )( )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 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 )
见山上人烟市肆( ) 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 )
3、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8分
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4、用课文原句填空。5分
《山市》是以 为顺序,描绘了变幻莫测的山市蜃景,条理清晰,语言简洁,请填写出山市变化的几个阶段:(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
“山市”的形成阶段:
“山市”的发展阶段:
“山市”的高潮阶段:
“山市”的消失阶段:
5、出文中表现时间的词语。2分
6、中描述的蜃景若以“风起”为界,前后的蜃景变化各有怎样的特点?2分
略
2、常 青天、天空 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匆匆 同“无” 高 连绵不断
有的人 靠着 同“才” 突然 于是 店铺 广大 隐隐约约
3、见几十座宫殿,青绿色的屋顶,高高的屋脊好像要飞起来的样子;
城中有像楼一样的、像厅堂一样的、像街巷一样的,景象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楼上的人来来往往、忙忙碌碌,有的人倚靠着、有的人站立着,形状各不一样;
突然间变得像拳头、像豆粒,于是什么都看不见了
4时间 “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遂不可见。”
5无何 未几 既而 逾时
6前者孤塔耸立,少顷换一幅图景,这时蜃景的物象是逐步增加的;后者五座楼的情景,逐渐变化,依次消失,这时蜃景的物象是逐步减小的。
奂山山寺,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按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然数年恒不一见: (2)历历在目:
(3)危楼一座: (4)或凭或立:
1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昂首观之,项为之强B.、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数至八层,才如星点D.、暮而果大亡其财。
15、解释文中划线句子。(4分)
(1)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16、山市蜃景由生成到消失的变化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请简练概括。(3分)
17、现实生活中你听说过鬼狐神怪的故事吗?你是怎样认识这种现象的?(3分)
13-15略
16统观山市发生的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发展阶段:城郭出现;高潮阶段:危楼出现。
17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山市
(清)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愈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暗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顾惊疑 顾:看B.、始悟为山市 始:才
C.、惟危楼一座 危:危险D.、或凭或立,不一状 凭:靠着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始悟为山市 知之为知之
B.、尘气莽莽然 然数年恒不一见
C.、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任重而道远
D.、邑八景之一也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所说的“山市”,与“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
B.、山市出现的高潮阶段是危楼的出现。
C.、本文是以时间的线索来描写山市的变化,有许多表时间性的词语作为提示。
D.、将“山市”说成是“鬼市”是作者的封建迷信的思想在作祟。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愈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暗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8、上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 》,作者 。(2分)
9、山市的特点是什么?显示这一特点的关键语句有哪些?(3分)
答:
10、山市蜃景的变化可分为哪几个阶段?(3分)
答:
11、作者对山市的描述以什么为序?显示这一顺序的词语有哪些?(3分)
答:
12、文中的“相顾惊疑”的指的是谁人?他们“相顾惊疑”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描写他们这一神情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6分)
(1)然数年恒不一见。
(2)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8、聊斋志异 蒲松龄
9、虚幻缥缈,变化莫测。忽见“孤塔耸起,高插青云”,“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未几,高垣睥睨……居然城郭”;既而,“危楼一座,直接霄汉”,“逾时,渐如高楼,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10、(1)初起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2)发展阶段:城郭出现;(3)高潮阶段:危楼出现;(4)结局:危楼消失。
11、以时间为顺序。无何——未几——忽——既而——逾时——倏忽
12、指公子孙禹年和朋友,因为此前这儿没有寺院,却突然间出现一座故塔。其作用是以人的惊奇、迷惑的神情烘托山市蜃景初起时的神奇特点。
13、(1)可是经常好几年不能看到一次。
(2)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清。
山市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8.解释加点的词。(4分)
(1)恒不一见( ) (2)始悟为山市( )
(3)惟危楼一座( ) (4)窗扉皆洞口( )
(5)高插青冥( ) (6)裁如行点( )
(7)尘气莽莽然( ) (8)居然城郭( )
19.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或短语。(4分)
(1)一切都变得没有( ) (2)高高低低的城墙( )
(3)昏暗得看不分明( ) (4)大风停止,天空晴明( )
20.翻译句子。(6分)
(1) 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2)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21.些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有错的一项是( )(2分)
A.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B.一行/有/五点明处。
C. 历历/在目,以/亿万计D.。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
22.读完此文,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山市给你的印象。(2分)
23. 你还了解哪些“聊斋”故事,请列举一个,并简述之(2分)
18.略 19.一切乌有 高垣睥睨 黯然缥缈 风定天清 20.略 21.D 22.瞬息万变/变幻莫测 23. 示例:《商三官》中十六岁的商三官,为了给父亲报仇,女拌男装,终于亲手杀死了仇人。再如《侠女》,侠女为报顾生照看老母之恩,以身相许,为顾家留下血脉,然后绝尘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