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
下列句子中,含有“名次用如动词”的是
A: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B:彼以艰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 C: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D: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B: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故人不独亲其亲:
(2)不独子其子:
2、按照原文将横线上的语句补充完整。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4、找出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指出其效果。
5、(1)本语段可分为_____层,请用//线在文中划分。
(2)这几层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6、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照应此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大同社会在当时能否变成现实?我们今天如何看待这一理想? 25.杜甫诗三首
1、(1)以……为亲,意动用法;亲人。(2)以……为子,意动用法;孩子,儿女。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3、(1)所以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不只是把自己的孩子当孩子。(2)所以从外面把门扇合上,而不插门,这就是所说的理想社会。
4、排比句: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对偶句: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效果:结构整齐,使语势增强,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境界。
5、(1)三;一层:从开头至“讲信修睦”;二层:从“故人不独亲其亲”至“不必为己”;三层:从“是故谋闭而不兴”至结尾。(2)总—分—总
6、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7、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8、言之成理即可。
故人不独亲其亲,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阳春布德泽
默写。(3分)
(1)山不在高,__________。水不在深,__________。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2)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天下为公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高可二黍许(大约) B:佛印绝类弥勒(像) C:不独亲其亲(亲人) D:故外户而不闭(门)
下面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晓雾将歇(消散) 上下一白(数词) B:但少闲人(只是) 不独亲其亲(以……为亲)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给予) 宜乎众矣(应当) D: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与其他几句用法不相同的是( )
A: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