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8月,某市飞鸿公司与邻市樱花公司签订一份电脑键盘购销合同,合同约定,飞鸿公司在 2004年12月底,向樱花公司提供电脑键盘5000件,单价20元,总价值10万元,交货方式为代办托运,樱花公司在收到货物后10日内付款。违约方按5%支付违约金。2004年10月,樱花公司致电飞鸿公司,称因电脑键盘销路不好,请求将合同标的物5000件变更为2000件。飞鸿公司表示拒绝。樱花公司于10月18日致电飞鸿公司,称自己单方面解除合同。飞鸿公司请求对方支付违约金,遭拒绝。根据此案情分析,飞鸿公司应享有下列哪些权利( )

A:飞鸿公司有权解除合同 B:飞鸿公司可以在履行期届满之前请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C:飞鸿公司可以等到履行期到来对方不履行债务时请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D:根据合同法,飞鸿公司只能在履行期届满后请求对方承担违约金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注】①白朴,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②飞鸿:天空中的鸿雁。③影下:雁影掠过。

10.这首元曲题目是 ,作者白朴与关汉卿、郑光祖、 并称“元

曲四大家”。(2分)

11.“一点飞鸿影下”一句写得妙,请略作赏析。(2分)

12.这首曲寓情于景,从最后两句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处世态度?(2分)

(共6分)答案 10  秋   马致远(每空1分,共2分)   11 答案示例:这一幕极富动感,使原本萧瑟的画面变得活跃起来,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或:这一动态的骤然出现,打破了静景的观感,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意思对即可,2分)12答案示例:积极向上、乐观开朗。(意思对即可,2分)

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7—8题(4分)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7.这首散曲的作者是元朝的 (2分)

8.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描绘出萧瑟、冷清的秋景。

B.“一点”说明“飞鸿”的距离之远,“影下”极显速度之快。

C.“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

D.作者描绘的秋景浸透着自己寂寥、悲凉的感伤。

  7.2分。白朴             8.2分。D

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停车坐爱枫林晚。 坐:坐着,坐在。 B:一点飞鸿影下。     鸿:大雁。      C:晴空一鹤排云上。 排:有冲破的意思。 D:苔藓斑驳的树枝压得弯弯。 斑驳:指一种颜色与别种颜色错杂在一起。

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停车爱枫林晚。 坐:坐着,坐在。 B:一点飞鸿影下。     鸿:大雁。      C:晴空一鹤云上。 排:有冲破的意思。 D:苔藓斑驳的树枝压得弯弯。 斑驳:指一种颜色与别种颜色错杂在一起。

阅读下面元曲,然后回答问题。(9分)

天净沙 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清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有人评价说: “一点飞鸿影下”显示了白朴的写作技巧,请简析。(4分)

(2)《天净沙·秋》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作品内容作简要赏析。(5分)

(1)小令意象均为静态,而“一点飞鸿影下”为动态,“静”中穿插 “动”,静态画面有了活力,使原本萧瑟的画面、寂寞的秋景有了生气;此句是上下片的过渡,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4分,动静关系分析2分,景象情感变化2分)

(2)主要运用烘托手法,以秋天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飞鸿”萧瑟之景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凉。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的明丽之景烘托内心的愉悦,刻画情感由低沉到愉悦的过程。(4分。手法1分答哀景与乐景的关系也对;结合诗句分析2分,对应手法揭示情感变化2分)


解析: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各题 (8分)

[越调]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思

白 朴 马致远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白草红叶黄花。 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以单个曲子为特征,是元代散曲的主要形式,这里的“越调”是 ,“天净沙”是 。(2分)

(2)请对“一点飞鸿影下”句作鉴赏。(任选一个角度) (3分)

(1)曲调   曲牌(2分)  (2)参考: “一点飞鸿影下”句,是此曲最特殊、也最关键的句子。(1)其他句子都是名词词组的罗列,表现的是静态美,而此句则有了明显的动作,展现了动态美,使全曲不再单调或呆板。(2)这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作者的视线通过飞鸿的引导,才有了下文的青山绿水……若非如此,前两句与后两句,两派风格不同的诸般景物,很难相互“沟通”。强行拼在一起,必显突兀。而有了此句,则点活了全篇,化沉寂为清疏于无形中了。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