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时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请参照示例,用“/”标出下面句中该停顿的地方,使句子的意思符合括号里的要求(每句只能停顿一次)。
【示例】
(1)这份报告我写/不好。(不赞成自己写)
(2)这份报告我/写不好。(没有把握)
【句子】
(1)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两个人都得说)
(2)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一个人说)
(1)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2)你说不过他/也得说。或者: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文言文翻译。
(1)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3分)
(2)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3分)
(1)(赵简子)问他的竹简在哪里,(他)从袖子中取出竹简呈给赵简子。
(2)略
(1)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1)现在鲁国城墙塌坏就能压到齐国国境上,大王您一定得考虑考虑这件事啊!
(“城”“图”“之”为翻译得分点,语句通顺流畅)
(2)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啊!
(3)(我)才知道城郊田野外面未必没有春天,而是住在城里的人没有感觉到(春意)啊!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以征求、询问治国的好方法,识别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愿。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奏效,那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用来告慰先帝的神灵。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如今南方已经平定,武库装备充足,应当激励并率领全军,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朝王室,迁归旧日国都。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陛下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听取别人的忠言,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无道理的话,以致堵塞了忠臣劝谏的道路。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太学的学生中,如果有学业不精进,品德没有养成的人,那就不是天资低下不如人,而是不如我那么专心致志地学习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错呢?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同住的学生,全都穿着漂亮的丝绸绣衣,戴着用红缨珠宝装饰的帽子,腰带上系着白玉的圆环,左边佩带一把刀,右边配备一袋香囊,全身上下光彩鲜明的样子好像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