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B: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伦世务者,窥谷忘反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负势竞 横柯蔽B.一许里 猿则叫无绝

C.哀转久 佛印类弥勒D.猛浪若 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1、D

2、①急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像奔马。

  ② 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3、答: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鸢飞戾天(     ) 窥谷忘反(     )

负势竞上(     ) 好鸟相鸣(     )

2.翻译下列句子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急高直指,千百成峰。

_____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___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写出了江水气势磅礴的动态美。写出与《三峡》中类似写江水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至, 通“返”,返回, 凭借, 美丽 

2.略  

3.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鄙弃名利

阅读《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窥谷忘(通“返”)B.在昼犹(夜晚)

C.负势竞(向上)D.流飘荡(随着)

2.翻译下列句子。

①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答:

②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答:

3.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答:

4.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答:

1.B 

2.①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② 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3.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3.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流飘荡:随着B.势竞上:凭依

C.窥谷忘:通“返”D.在犹昏:夜晚

1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5.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 ”(用原文回答)的景色特点;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 的人生态度。

13.D

14.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15.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示例:宁静淡泊或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 )

(2)窥谷忘 ( )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3.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2分)

14.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2分)

11.(1)这里指飞奔的马   (2)同“返″,返回(2分)

12.①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②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4分)

13.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分)

14.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2分)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7.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

(1)其境过清( ) (2)乃记之而( )

(3)窥谷忘( ) (4) 猛浪若( )

18.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9.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20.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2 分)

17.(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2分)   

18.(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 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4分)  

19.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4分) 

20.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意思对即可)(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任意东西( ) ②争高指( ) ③鸢飞天者( ) ④窥谷忘(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东西:随心所欲地随船观赏景物  (2)指:向上  (3)戾:至,到  (4)反: 通“返”,返回

2.蝉儿长时间地叫个不停,猿猴长久地叫个不断。

3.表达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感情。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B: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 C: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D: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