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 中 对(节选)(7分)

亮答曰:“……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戍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图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蒋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则命一上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2)于是与亮情好

17、诸葛亮认为刘备可以担当“成霸业,兴汉室”重任的自身条件是

(用文中原话回答)(2分)

18、刘备的一个“善”字意味深长,请写出“善”的内涵。(3分)

16、(2分)(1)率领、带领     (2)一天天

17、(2分)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18、(3分)“善”是对诸葛亮对策的高度评价;对诸葛亮的由衷敬佩;请诸葛亮出山的坚定决心;对兴汉事业的必胜信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14分)

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8.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备由是诣亮 诣太守说如此

B.欲信大义于天下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将军既帝室之胄 无丝竹之乱耳

D.信义著于四海 皆以美于徐公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1)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10. 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其中“结好孙权”的依据是什

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4分)

11.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 主编的《 》一书。(2分)

8.(3分)A

9.(5分)(1)可是(我)智短谋浅,因此失败,直到今天这个地步。(译出大意2分,关键字“猖蹶”1分。)

(2)这大概是上天用来资助将军的。(译出大意1分,关键字“殆”1分。)

10.(4分)孙权的政权,已历三世,政权巩固;(2分)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形险要(地理条件优越),人才众多(人心归附)。(2分)

11.(2分)司马光  《资治通鉴》(出现错别字不给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以弱强者B. 曹操比袁绍

贤能之用 信义著四海

C. 此用武国D.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向宛、洛

高祖因以成帝业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迎将军者乎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 此诚不可与争锋 争锋:

⑵ 此殆天所以将军 资:

⑶ 民国富而不知存恤 殷:

⑷ 总英雄 揽

3.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1.D

2.

(1)争强、争胜

(2)资助、给予

(3)兴旺富裕

(4)招致、罗致

3. 对曹操“不可与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亮答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弱强者 贤能之用

B.曹操比袁绍 信义著四海

C.此用武国 高祖因以成帝业

D.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向宛,洛 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迎将军者乎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此诚不可与争锋 争锋:

(2)此殆天所以将军 资:

3.翻译下列句子。

(1)挟天子而令诸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1.D

2.(1)争强、争理(2)资助、给予

3.(1)挟持天子向诸侯发号施令。

(2)果真能这样,那么(您)就可以成就霸业,兴复汉室了。

4.对曹操“不可与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劝说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上文选自课文《隆中对》,作者是________ (朝代)史学家_________ (人名)。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天子而令诸侯( ) ②民国富( )

3.翻译下面句子。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表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宋  司马光

2.(1)挟持,控制  (2)殷实,富裕

3.这大概是上天用来赞助将军的。

4.成就霸业,兴复汉室。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州,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己定,兵甲己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以伤先帝明 之: 攘除奸凶 攘除:

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将既帝室之胄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以向宛

B.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伤先帝之明,

C.将军身益州之众出于秦州 当奖三军

D.则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受以来,夙夜忧叹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句子: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翻译:

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标是 。(用原文回答)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 ,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一句话是

1.之:(助词)的。    攘除:排除,铲除。 

2.C   

3.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4.“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或“兴复汉室”;或“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5.天下计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5题

[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联系两段文字,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_____________。

2.解释加点字词。

(1)将军率益州之众( )

(2)食壶浆( )( )

(3)深入不毛( )

3.给加点字注音。

(1)( ) (2)钝( )

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_______________,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

1.先帝

2.亲自;用箪盛,用壶装;不长草

3.zhòu, nú

4.恢复汉室一统霸业(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5.天下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隆中对(节选}(12分)

亮答曰:“·…¨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共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羊土,高祖因之以戍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图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刹寸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改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蒋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日:“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

(1)此天所以资将军 (2)民国富而不知存恤

(3)则命一上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4)于是与亮情好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蒋军者乎?

19。诸葛亮认为刘备可以担当“成霸业,兴汉室”重任的自身条件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2分)

20.刘备的一个“善”字意味深长,请写出“善”的内涵。(3分) -

17。(1)大概  (2)兴旺富裕  (3)率领、带领  (4)一天天,一天比一天

18。百姓谁敢不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来迎接将军您呢?(意对即可)

19。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20。“善”是对诸葛亮对策的高度评价;对诸葛亮的由衷敬佩;请诸葛亮出山的坚定决心;对兴汉事业的必胜信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14分)

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8.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备由是诣亮诣太守说如此B.欲信大义于天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将军既帝室之胄无丝竹之乱耳D.信义著于四海 皆以美于徐公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1)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10. 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其中“结好孙权”的依据是什

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4分)

11.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 主编的《 》一书。(2分)

8.(3分)A

9.(5分)(1)可是(我)智短谋浅,因此失败,直到今天这个地步。(译出大意2分,关键字“猖蹶”1分。)

(2)这大概是上天用来资助将军的。(译出大意1分,关键字“殆”1分。)

10.(4分)孙权的政权,已历三世,政权巩固;(2分)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形险要(地理条件优越),人才众多(人心归附)。(2分)

11.(2分)司马光  《资治通鉴》(出现错别字不给分)

下面四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②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B:①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②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C: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①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 ②遂于蒿莱中侧听除行,似寻针芥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