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分析。

(一)《陈太丘与友期》(7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划线词语:(2分)

太丘舍—— 元方入门不——

2、翻译句子:(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友人惭,下车引之

3、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分)

1、离开      回头看

2、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

友人惭愧,下车拉元方

3、做人要守信用,懂礼貌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1—5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的词。

①陈太丘与友行_______________

②相而去 _______________

③元方入门不 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②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辨析下列词语含义,请依次写下来。

君、尊君、家君

4.这个小故事一共写了几个人?分别归纳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

5.首句“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对下文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

1.①约定②丢下、舍弃③回头看

2.①元方那年七岁,正在大门外玩耍。②陈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他离开后友人才到。

3.君,对对方的尊称;尊君,对对方父亲的尊称;家君,对自己父亲的尊称。

4.三个人。陈太丘:正直,守信。友人:无信、无义、无礼,但能接受批评,知错就改。元方:聪明,识礼,有智,有节。

5.对话的背景;对下文起铺垫作用。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相而去( ) (2)入门不( )

(3)陈太丘与友期行( ) (4)太丘舍( )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 友人惭,下车引之。

3、《陈太丘与友期》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4、 “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他这样做你认为对吗?

1、(1)丢下 (2)回头看 (3)相约同行 (4)离开

2(1)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却丢下我自己就离去了

(2)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去拉元方。

3、示例:做人要明礼诚信;做人要有宽容别人的胸怀。

4、回答“对”与“不对”均可。“对”的理由是:无礼无信之人不足与交。“不对”的理由是:别人已深感惭愧并表示了歉意,就应原谅宽容别人,做人应有宽容原谅别人错误的心胸。

(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1).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陈太丘与友/期行 C.陈太丘与友期/行 D.陈太丘与/友期行

B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陈太丘与友行 期: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元方入门不 顾: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B.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C.君与/家君/期日中D.元方/入门不顾

3.翻译下列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合适不合适?你的理由是什么?(3分)

1.(1)约定(2)回头看

2、C 

3、略

4.示例:(1)合适。因为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在前,对“无信”“无礼”之人无须以礼相待。(2)不合适。尽管父亲的朋友曾经失信、失礼,但他毕竟是一个长辈,而且他已经认错,并在想办法弥补过错,陈元方的待客之道不妥。

日中不至, 。(《陈太丘与友期行》)

则是无信

日中不至,         ;对子骂父,         。(《陈太丘与友期》)

则是无信 则是无礼

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

(1)《咏雪》中对雪进行比喻的句子是“ ”和“ ”。

(2)《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是: 。

(3)《陈太丘与友期》中表明元方不肯原谅友人的句子是: 。

(1)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对子骂父, 。”(《陈太丘与友期》)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陈太丘与友期》)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咏雪》)

(2)学而时习之,不亦乎(《<论语>十二章》)

(3)陈太丘与友行(《陈太丘与友期行》)

(4)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5)元方入门不(《陈太丘与友期》)

(1)子侄辈(2)  通“悦”,愉快(3)  约定

(4) 老师传授的知识(5)  回头看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