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为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寡助之( ) (2)亲戚之( )

(3)道者多助( ) (4)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2.翻译下列句子。

(1)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原文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怎样?将这个句子写在下面。

4.“得道者多助”中的“道”什么意思?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1)极点         (2)通叛,背叛         (3)施行            (4)威服或使……威服

2.略

3.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仁政,“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非不深也( ) ②亲戚之( )

③天下之( ) ④君子有不战(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得者多助 策之不以其

B.委而国怀乡

C.寡助之

D.攻亲戚所畔 辍耕垄上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________________ ____

4.这篇文章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政治主张?

1.①护城河  ②通“叛”,背叛  ③归顺,服从  ④所以

2.B

3.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4.“仁政”“王道”(或统治国家要靠人和)

阅读醮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段,回答8—I0题(9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得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I)委: (2)威:

9.(4分)将下面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0.(3分)“多助”的前提条件是;而“失道”会导致;从中看出孟子在治

国上的主张是。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答8—10题。(9分)

8.(2分)⑴ 放弃   ⑵ 震慑   

9.(4分)⑴(2分)使百姓安居而不迁往他国,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界线;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地势的险要。  ⑵(2分)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10.得道; 寡助;实行“仁政”。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④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而攻之而不胜 ( )

(2)然而不胜,是天时不如地利 ( )

(3)非不深也 ( )

(4)而去之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3、“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指的是( )

A.、正确的道理B.、统治的方法

C.、“地利”与“人和”D.、施行仁政的治国之道

4、请你根据文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句话的内容,联系历史或现实,举一个这样的事例。

1、(1)包围  (2)表原因  (3)护城河    (4)放弃

2、(1)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帮助少到了极点,内外的亲属也会背叛(他的)。     3、D

4、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所举事例要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意思相符。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A.、非不深也( )B.、而去之( )C.、以天下之所( )

7、下列各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道:得道者多助。策之不以其道。B.、去:委而去之。去国怀乡。

C.、至:比至陈。寡助之至。   D.、之:攻亲戚之所畔。辍耕之垄上始龀。

8、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A.、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

B.、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译:

9.上文第④段开头的排比句从反面否定了什么观点?(3分)
答:

10、“君子战必胜”的条件是什么?(3分)

答:

6、A、护城河B、放弃C、归顺、服从 

7、B  8、A、略B、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9、靠武力来统治天下

10. 得道;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13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A.、非不深也( )B.、而去之( )C.、以天下之所( )

14、下列各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道:得道者多助。策之不以其道。B.、去:委而去之。去国怀乡。

C.、至:比至陈。寡助之至。   D.、之:攻亲戚之所畔。辍耕之垄上始龀。

1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A.、环而攻之而不胜。

译:

B.、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译:

16、选文举什么例子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分)

答: 。

13、A、护城河B、放弃C、归顺、服从 

14、B 

15、A、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B、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

16、以攻城和守城为例来论证。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少时,一狼径去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B: 得道者多助 策之不以其道 C: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D: 则名微而众寡 有仙则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期 ( ) ②其一犬坐于前 ( )

③阡陌交通 ( )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 )

⑤长跪而谢之曰 ( ) ⑥吾妻之美我者 ( )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少时,一狼径去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B. 得道者多助 策之不以其道

C.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D. 则名微而众寡 有仙则名

1.①约定,约会;②像狗一样地,如狗一般地;③交错相通;④通“嘱”,嘱托;⑤道歉;⑥以……为美,认为……美

2. C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

(1)高可二黍(《核舟记》)

(2)满寂然(《口技》)

(3)扶苏以谏故(《陈涉世家》

(4)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之不以其道(《马说》)

【文言实词积累】(5分)

(1)上下,左右(八上,一词多义)

(2)“坐”通“座”(七上,通假字)

(3)屡次,多次(九上,一词多义)

(4)护城河(九下,古今异义)

(5)用鞭子打(八下,词类活用)

[5分。每题1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