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话中,你认为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 ) 下雨天,一个妇女带着她的宠物狗上了公共汽车。那条小狗又湿又脏,妇女对售票员说:“我愿意替狗付钱,希望你允许它像其他乘客一样有个座位。”售票员回答说:“ 。”
A: 可以,您能确保其他乘客没意见吗? B: 可以,不过你要保证它像其他乘客一样不把脚放在座位上。 C: 不行,人怎么能与狗同坐? D: 对不起,你的狗太脏,它坐了别人怎么坐?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D.其一犬坐/于前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刀劈狼首 先帝不以臣卑鄙
B.其一犬坐于前 皆以美于徐公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屠乃奔倚其下 安陵君其许寡人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恐前后受其敌
(2)屠自后断其股
(3)顾野有麦场
(4)一狼洞其中
4.翻译下面句子。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5.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
1. B
2. C
3.(1) (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2) (大腿)
(3) (回头看)
(4) (打洞)
4.(1)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前面。
(2)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户的背后。
5.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
6.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
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
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
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
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9.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1分)
其一犬坐于前
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敌( ) (2)股( )
11.翻译下面句子。(2分)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2.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13.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2分)
9.B(1分)
10.(1)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1分)(2)大腿(1分)
11.骨头已经扔尽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2分)
12.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
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
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3分)
13.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
的。(或者认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
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2分)(意同即可)
(江西南昌)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
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
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
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
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9.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1分)
其一犬坐于前
A.其一犬/坐于前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D.其一犬坐/于前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敌( ) (2)股( )
11.翻译下面句子。(2分)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2.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13.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2分)
9.B(1分)
10.(1)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1分)(2)大腿(1分)
11.骨头已经扔尽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2分)
12.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3分)
13.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或者认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2分)(意同即可)
朗读下列句子,句中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庸夫之怒也。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其一犬/坐于前。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下列文言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非梧桐不止(栖息)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指历史) B: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 不汲汲于富贵(忧愁的样子) C:其家甚智其子(认为……是聪明的)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满) D: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5.下列句子中包含的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披坚执锐
A:愿为市鞍马 B:温故而知新 C:其一犬坐于前 D:渔人甚异之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中的“饵”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斗折蛇行 B: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C: 其一犬坐于前 D: 予分当引决
选出翻译不恰当的一项:( )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有找到。 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C: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D: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 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