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何陋之有 B:无丝竹之乱耳 C:忘路之远近 D:渔人甚异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斯是陋室/问今是何世B.便舍船,从口入/草色入帘青。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何陋之有D.可以调素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译文:
(2)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文:
3.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矛盾吗?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答:
1A (判断动词)
2.(1)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之人。
(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公文使身体劳累。
3.不矛盾,“斯是陋室”说的是房屋简陋,但居住在里面的人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所以说“何陋之有”。一个是物质层面,一个是精神层面。
阅读《陋室铭》
陋 室 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惟吾德馨 ( )
(2)谈笑有鸿儒 ( )
(3)可以调素琴 ( )
(4)无丝竹之乱耳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
(2)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3.选文中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4.请概括选文的主旨(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答:
1. (1)只 (2)大 (3)调弄,这里指弹(琴) (4)使……乱,扰乱
2. (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答案:举例论证,作者以古仁人自况,表现自己的品德高尚。
4.答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斯是陋室 ②谈笑有鸿儒
20.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1.有人说:“既然‘斯是陋室’,不管怎么说,陋室就是陋室,怎么可能‘何陋之有’呢?”如果你是刘禹锡,如何回答他?
19.①这 ②大
20.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体)(或使身体劳累)。
21.参考示例:物质方面的确比较简陋,但“何陋之有”是说我志趣方面并不鄙陋,高雅绝俗。(理解“陋室不陋”主旨即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能体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 。
2、下面的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B.、调素琴,阅金经。
C.、孔子云:何陋之有?D.、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把下列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文中的“诸葛”是指 。“子云”是指西汉文学家 。
5、文章结尾说“何陋之有”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C
3、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4、诸葛亮 扬雄
5、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1=4分)
有仙则名( ) 惟吾德馨( )
斯是陋室( ) 无丝竹之乱耳( )
2、翻译下列句子。(2*2=4分)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孔子云:何陋之有?
3、作者为什么认为他的陋室不陋?(2分)
4、文中的“诸葛”是指 ,“子云”是指 (2分)
1、略 2、略。 3、“惟吾德馨”或精神充实。4、诸葛亮;扬雄。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
3、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
1、这是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道德高尚,就不简陋了。
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3、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何陋之有 B:无丝竹之乱耳 C:忘路之远近 D:渔人甚异之
列各句中的“之”字属于哪种用法。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④孔子云:何陋之有?
⑤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①的。②表示舒缓语气。③表示舒缓语气。④表示强烈反问。⑤它(指桃花林的奇景)。
解释多义词“之”。
1.水陆草木之花: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丝竹之乱耳:
4.何陋之有:
1.的(助词);2.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助词);3.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助词);
4.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助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