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石潭记》一文,完成1-3题。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然不动 ⑵斗折行 ⑶其境过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⑴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⑵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得出小石潭“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个结论的。

1.答案:⑴静止;⑵像蛇一样;⑶因为,由于。

2.答案:⑴(树枝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长短不齐,随风飘动。

         ⑵使人心境凄凉,寒气彻骨,寂静幽深,十分忧伤。

3.答案:⑴位置偏僻。⑵竹树藤多,少有人来游玩。⑶作者对环境的感受。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坎,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指。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潭中鱼百许头( ) (2)不可久( )

(3)水尤清( ) (4)怡然不动 ( )

(5)以其境过(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蒙络摇缀,参差披指。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小石潭溪水的流向是怎样的?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在潭的哪个方位?依据是什么?(3分)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3分)

1(1)大约 (2)停留  (3)凉(4)呆呆的样子(5)凄清

2.

(1)(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3.小石潭的溪水是由西南流向东北;作者观赏景物时站在小石潭的东北方向;依据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

4.这是全文揭示的主旨,画龙点睛的句子。它虚实相生,由景生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几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往来翕忽 ( ) (2)凄神寒骨 ( )

(3)全石以为底 ( ) (4)其岸势犬牙差互 ( )

2.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划线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 略

2略.

3. 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几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往来翕忽 ( ) (2)凄神寒骨 ( )

(3)全石以为底 ( ) (4)其岸势犬牙差互 ( )

2.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划线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略

2.略.

3. 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 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水尤清冽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③以其境过清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B. 乃记之而去 广起,夺而杀尉

C. 俶尔远逝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D. 心乐之 怅恨久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

(4)本文写作特色之一是情景交融,结合选文简析作者前后心情有何不同。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1)①凉 ②大约 ③凄清 (2)B

(3)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4)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也折射作者产生与鱼同乐,融于自然的愉悦情感。久坐潭上,又感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也表达作者被贬后抑郁忧伤的心情。 不矛盾。作者是借游历山水寄托自己被贬谪的抑郁情怀,乍见小石潭的乐,是一种暂时的解脱。小石潭环境优美秀丽而遭人遗弃和冷落,加上小石潭凄清的环境,自然勾起作者对自己仕途坎坷的联想,悲伤苦闷之情和幽清的环境相契合,以致最后不得不离开。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作者的心情又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1由于这个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留在那儿,便把当时的情景记述下来就离开了。

2、由乐到忧从“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乐;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忧。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永州八记·小石潭记》)

15. 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3分)

(1)水尤清( ) (2)潭中鱼百许头( ) (3)以其境过( )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全石为底 卷石底

B. 乃记之去 广起,夺杀尉

C. 俶远逝 来二十有一年矣

D. 心乐怅恨久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8. 本文写作特色之一是情景交融,结合选文简析作者前后心情有何不同。这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15.(1)凉  (2)大约  (3)凄清

16.B

17. 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18.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也折射作者产生与鱼同乐,融与自然的愉悦情感。 久坐潭上,又感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也表达作者被贬后抑郁忧伤的心情。

不矛盾。作者是借游历山水寄托自己被贬谪的抑郁情怀,乍见小石潭的乐,是一种暂时的解脱。小石潭环境优美秀丽而遭人遗弃和冷落,加上小石潭凄清的环境,自然勾起作者对自己仕途坎坷的联想,悲伤苦闷之情和幽清的环境相契合,以致最后不得不离开。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①有教材为“冽”。 ②有教材为逗号。 ③有教材为逗号。④有教材为“澈”。

⑤有教材为句号。 ⑥有教材为逗号。 ⑦有教材为句号。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⑴影布石上  ⑵凄神寒骨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4分)

⑴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⑵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4.“以其境过清”中的“其境”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答案:

12.⑴映(或分布、散布、投射等)  ⑵ 使……凄凉(共2分。每个词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3.⑴往下走看见一个小水潭,潭水特别清澈  ⑵(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溪水)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共4分,每句2分。⑴基本意思对且“下”、“洌”都译对得2分。⑵基本意思对且“斗”、“蛇”都译对得2分。)

14.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共2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所在句不得分,多答扣1分。)

篇段积累——默写柳宗元《小石潭记》片段。

坐潭上,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空邃。

区别下面加点词的意义。

(1)心之(        ) 似与游者相(        )

(2)水尤洌(        ) 以其境过(        )

(3)卷石底出(        ) 其境过清(        )

(4)坻(        ) 全石以底(        )

(5)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隶而者(        )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动词,逗乐

 (2)清澈 凄清,冷清清

 (3)表顺承,可不译 因为

 (4)形成 作为,当作

 (5)自 跟随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