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2分)
▲ (人物名)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的作家,他的自传体小说《童年》中有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外祖母慈祥善良,勤劳能干;而 是个既残暴又慈爱的人,曾用树枝抽得阿廖沙失去知觉,也曾教他认字,关心他成长。
(2分)高尔基, 外祖父
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请按照示例,为《名人传》中的另两位人物分别拟写一则墓志铭。
示例:贝多芬———不屈的灵魂,音乐的天才
米开朗琪罗———
托尔斯泰———
答案:示例:米开朗琪罗———直面人生苦难,造就传世杰作
托尔斯泰———俄罗斯的骄傲,文坛的巨人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题。
“你以为我是一架自动机器吗?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1) 以上这段文字出自名著 ,是英国作家 的作品。
(2) 这段节选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性格?
答:
答案:(1) 《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
(2) 刚烈坚强,坚定地捍卫自己的尊严,追求平等的性格。
请依据阅读名著的积累,填写下列表格。

答案:贝多芬 路遇皇亲国戚而避开 (孙悟空)桀驯骜不、英勇无畏、爱憎分明 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 阿长 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淳朴善良、迷信
阅读下面选段,说说“我”“她”分别是谁,并简要概括他们的性格。
“我也开始挣钱;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像海泡石似的大鼻孔的鼻尖上。”
(1) “我”是 (填人名),选段体现了“我” 的性格。
(2) “她”是 (可填称呼),选段体现了她 的性格。
答案:(1) 阿廖沙 懂事能干 (2) 外祖母 宽厚善良
名著阅读。(3分)
(1)我越往前走,海峡也就越浅。不多一会我已经走近岸边,到了可以听见喊声的地方。我用手举着拖来舰队的绳索的一端,高声呼喊:“最强大的利里浦特皇帝万岁!”这位伟大的君王迎接我上岸,对我说不尽地恭维,当场就封我作“那达克”,这是他们最尊贵的爵位。
这段话出自英国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说《 》。
(2)他在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策马扬刀,南征北战,在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恶劣的自然条件顽强斗争,表现了极大的智慧和积极性,当他病魔缠身躺在病床上时则克服困难,开始创作,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这个著名的文学形象就是 。
(3)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这段文字的作者是以描写湘西民风民俗而著称的现代作家 。
(1)《海底两万里》(2)保尔·柯察金 (3)沈从文(3分,每题1分)
《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为三位伟大的艺术家写的传记,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①~②题。(9分)
【片段一】:如果他要建造一座纪念碑的话,他就会耗费数年的时间到石料场去选料,还要修一条路来搬运它们;他想成为多面手:工程师、凿石工;他想什么都亲自动手,独自一人建起宫殿、教堂。这简直是一种苦役犯过的日子。他甚至都挤不出时间来吃饭睡觉。
【片段二】:直到那一天,绝望顿生,也许是由于临死前的狂热飓风,他突然离开了住所,四处流浪,奔逃,在一所修道院投宿,然后又上了路,最后病倒途中,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中一病不起。在弥留之际,他躺在病榻上哭泣,不是哭自己,而是在哭那些不幸的人。
①【片段一】中的“他”是指 ;【片段二】中的“他”是指 。(4分)
②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仪式上,评选委员会给无臂钢琴师刘伟写下了这样的颁奖词:“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读过《名人传》后,你一定被这三位伟大的艺术家所感动,请你模仿上面的颁奖词为其中的一位写一段60字左右的颁奖词。(要求能概括其事迹和精神)(5分)
我给 写颁奖词:
(9分)
(4分)① 米开朗琪罗 列夫·托尔斯泰
(5分)②我给 贝多芬 写颁奖词: 当耳聋之疾缠绕他美丽的音符,当一首首交响曲回荡在世界各处。是你,战风战浪,持之以恒,谱出动人的曲调;是你,锲而不舍,永不言败,弹出高雅的音符。热爱生活,相信自我,你是从__走向光明的榜样;挑战自我,飞跃极限,你是无人能及的音乐巨人。
汤姆突然想出个主意。附近有许多叉路口,与其在这里闲等着急人,不如去闯几条碰碰运气。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根风筝线,把它系在一块突出的石头上,然后和蓓琪一起上了路。
汤姆头里走,边走边放线。大约走出有二十步远,通道往下到了尽头。汤姆跪了下来,往下摸着,顺手摸到拐角处,他又使劲尽量往左边一点摸。这时,不到二十码的地方,有只手,拿着蜡烛,从石头后面出来了。汤姆大喝一声,那只手的主人——印第安·乔的身体立即露了出来。汤姆吓瘫了,他动弹不得。紧接着就见那西班牙人拔腿就跑,转眼就不见了,真是谢天谢地。汤姆在想乔没听出他是谁,否则会过来杀了他,以报他在法庭上作证之仇。山洞里的回音让人无法辨出谁是谁。毫无疑问这就是乔没能认出他的原因,汤姆这样合计着。汤姆被吓得浑身无力。他自言自语道,他要是还有气力回到泉水边,一定呆在那里,无论怎样,都不想再去冒险,碰上印第安·乔就完蛋了。他很谨慎,不想对蓓琪说出看到了什么。他讲他大喝一声只是为了碰碰运气。
可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害怕是次要的,主要的问题是饥饿和疲乏。他俩在泉水旁又度过了一个漫长而又乏味的夜晚,这给他俩带来了转机,孩子们醒来时,饥饿难忍。汤姆坚信日子到了星期三或是星期四,说不定是星期五、星期六都有可能,现在大伙们一定不再寻找他俩了,他提议重找一条出路。他现在觉得就是遇到印第安·乔和什么别的危险也不怕。问题是蓓琪虚弱得很。她陷入了麻木状态,唤不醒她的精神。她说她就原地呆着等待死亡——这不会太久。她对汤姆说,如果他愿意的话他自己可以顺着风筝线去找出路,但要求他时不时地回来好和她说说话,她还让他保证在最后时刻来临时,一定要守在她身旁,握着她的手,这样一直握下去。
汤姆吻了她,嗓子里却有种哽噎的感觉,表面上还装出信心十足的样子:别人一定会找来救他俩出洞。然后他手里拿着风筝线爬进一个通道。饥饿令他沮丧,尤其是一想到死到临头更令他感到悲伤。
(节选自《汤姆·索亚历险记》)
17、上面文段内容是小说中哪个故事的情节?请结合小说的相关内容,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来。(5分)
18、请以选段中的语句为例,简析作品的艺术特色。(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即可)(5分)
17、(5分)汤姆与蓓琪山洞历险。(2分)
起因:蓓琪、汤姆来到了麦克杜格尔洞玩。( 1分)
经过:汤姆和蓓琪迷路了,在洞里历尽波折。(1分)
结果:汤姆牵着风筝线探路,找到一个出口,被好心人送了回来。(1分)
18、(5 分)作品善于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2分)。如“他自言自语道,他要是还有气力回到泉水边,一定呆在那里,无论怎样,都不想再去冒险,碰上印第安·乔就完蛋了。”(1分)这段细腻的心理描写把汤姆在山洞里遇到乔时的害怕和由于自己的贪玩感到后悔和无奈的心情描绘的淋漓尽致。(2分)
格里戈里在街上要饭呢!”“啊!”她惊叫一声。“拿着,快给他送去!”我断然拒绝了。
于是,外祖母亲自走到街上,和格里戈里谈了很久。
他面带微笑,像个散步的老者似地捻着胡须,只是都是三言两语的,没有太多的话。有的时候,外祖母把他领到家里来吃点儿东西。他会愿意走到她跟前,因为那样太难堪了,我知道,外祖母也很难为情。
我们对格里戈里都避而不谈。只有一次,她把他送走以后,慢慢地走回来,低着头暗泣。
我走过去,拉住她的手。她看了看我:“他是个好人,很喜欢你,你为什么躲着他?”
“外祖父为什么把他赶出去?”我没有回答她的问题,却向她提了个问题。
“噢,你外祖父。”她停住了脚步,搂住我,几乎是耳语似地说: “记住我的话,
上帝不会放过我们的!他一定会惩罚……”
17、格里戈里平时对“我”很好,可此时“我”为什么不敢直对他?(4分)
18、“记住我的话,上帝不会放过我们的!他一定会惩罚……”外祖母这句话在后来得到应验了吗?请联系小说的相关情节简单予以说明。(4分)
17.本题应从小孩子的内心出的,进行分析。有两种可能:①是受外祖母前面的话影响,
自己作为卡希林家的一员感到对格里戈里有愧。②格里戈里的外貌令小孩儿害怕。
18.后来,外祖父自己也成了乞丐和疯癫的人,在城里大街小巷讨饭。
名著阅读(8分)
对于音乐家来说,有一个敏锐的听觉那就如同多长了一副脑筋。然而,贝多芬在27岁时就患上了耳疾,而且,自从有了耳疾的毛病以后就再也没有好转过。30岁以后,他的耳病更加严重,他变得孤僻,与世隔绝,痛苦之极,每天都在忧郁中度过,他一度绝望了,想到了死。曾想:“作为一个音乐家,没有了听觉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他在满脑子的“死亡”念头中给他的弟弟写下了遗书。在这封遗书中,写下了他自己作为一个音乐家失去听觉之后的苦恼与忧愁。这封遗书一直保存到现在。但是,贝多芬并没有死,对他来说用死去解脱耳聋的痛苦显得太软弱无能了,鼓励他坚强活下去的,就是他心灵中要创造出更美更好的音乐献给全人类的愿望。他打消了自绝的念头。然而贝多芬已经看到耳聋给他带来的悲剧性的生活,他曾说到:“活着是一件很美的事情,不过对我来说,要活下去却是前途充满了荆棘。”虽然贝多芬勇敢面对了耳聋这一痛苦现实,但是他创造的“英雄”第三交响曲、歌剧《费德里奥》以及钢琴奏鸣曲《暴风雨》却是充分表达了他最悲痛的心境。他的耳病一天天、一年年地加重,而且随着耳聋,他人也变得越来越狐疑,本来已被耳聋的痛苦折磨得相当沉默了,而如今病情的加重,更使他变得寡言了。开始,他使用助听器还能听见人们的说话声,后来,无论用怎样的助听器也听不见了。当他45岁以后,耳朵完全丧失了听力,任何助听器也无济于事了。从那以后,贝多芬便用笔记本和别人交谈,代替那失去听力的耳朵。无论他走到哪里,在路上或在家里,他总是默默地把笔记本递到别人的面前,如果别人想和他谈话,就把谈话的内容简要的写在笔记本上。因此,贝多芬的“谈话簿”就被后来研究贝多芬的学者们视若珍宝。 (节选《名人传 贝多芬传》)
17、选文记叙了患上耳疾的贝多芬“一度绝望”、“想到了死”甚至“写下了遗书”的情节,这是否会影响你对贝多芬的崇拜或尊敬?为什么?(4分)
18、《名人传》三位英雄的人生有什么共同点?除贝多芬外,请你结合其他两位名人的相关事例,谈谈你的认识。(4分)
17、(4分)不会,评价人物要看人的品质和价值,而不是以偏概全;(1分)上文的描述能更真实而深入地表现贝多芬在精神与肉体方面所经历的痛苦、磨难,也能更有力地表现他意志之顽强、精神之伟大。所有这些,都更能引起我们对他的崇拜和尊敬。(3分)
18、(4分)(示例)共同点:他们都遭受过生活的不幸和社会的排斥,可是他们依然不屈不挠地进行斗争,在不同的领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分)米开朗琪罗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在雕像前,终于留下了传世杰作;(1分)托尔斯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