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口技》选段,回答8——10题(9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⒏(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少顷 (2)既而

⒐(4分)把下面两旬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⑵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⒑ (3分)“善”是什么意思?请你在文中找到反映宾客都认为口技人“善”的两个句子。

8.(2分)(1)少顷:一会儿                     (2)既而:不久,紧接着

9.(4分)(1)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2)各种声音同时发出,都模仿的很像(各种妙处都具备)。

10.(3分)善于,擅长的意思。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文言文 阅读《口技》,完成(15—18)小题。(10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________声,________声,________声,________声,________声,一时齐发,_______。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5.用原文词语填空。(3分)

16.选文第1段交代了哪些事?在全文中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1段中用4个“一”列举道具,有何用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统领全文的关键字眼是________,作者是通过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写来体现的。(每空只填一个词)(3分)

文言文阅读 10分

10.妇手拍儿  口中呜  儿含乳啼  大儿初醒  夫叱大儿(3分)

11.交代了口技表演者,演出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及听众情况和开演气氛。为下文记叙精彩表演作了渲染和铺垫。(2分)

12.突出道具的简单,说明口技人表演靠的是高超的技艺而非他物。(2分)

13.善  正面  侧面(3分)

文言文阅读(14分)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6、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语。(4分)

(1)是: (2)一时:

(3)欠伸 (4) 毕备:

17、请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②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8、口技表演者构思非常巧妙,请以“遥闻深巷中犬吠”一句为例予以说明其妙处何在。(3分)

19、文中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属什么描写?其目的是什么?(3分)

16、(1) 这(2)同时(3)起身 (4)全有

17、(1)同时发出,各种妙处都有了。(2)所有在座的客人没有不伸长脖子,斜着眼,微笑着,默默地赞叹,认为十分奇妙。

18、由远及进的手法写的。答案接近即可。

19、侧面烘托的手法。烘托了说书人技艺的高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6、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语。(4分)

(1)是: (2)一时:

(3)欠伸 (4) 毕备:

17、请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②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8、口技表演者构思非常巧妙,请以“遥闻深巷中犬吠”一句为例予以说明其妙处何在。(3分)

19、文中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属什么描写?其目的是什么?(3分)

16、(1) 这(2)同时(3)起身 (4)全有

17、(1)同时发出,各种妙处都有了。(2)所有在座的客人没有不伸长脖子,斜着眼,微笑着,默默地赞叹,认为十分奇妙。

18、由远及进的手法写的。答案接近即可。

19、侧面烘托的手法。烘托了说书人技艺的高超。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9. 上文节选自课文《______》,作者是______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11 不能体现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项是(3分)

A.表演者使用的道具很少。

B.观众的孩子被吓得大哭。

C.表演者模仿各种声音惟妙惟肖。

D.观众听得入迷,默默赞叹.

[725d84b6d9feddcb.jpg]

阅读《口技》片段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无敢哗者 (huá )B.遥闻深巷中犬吠(fèi)

C.絮絮不止(xù)D.夫齁声起(hān)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满寂然( ) (2) 夫大儿声( )

(3) 既而儿醒( ) (4) 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2)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4.文中开头“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一句中连用4个“一”,有何用意?

1.D

2.“坐”通“座”    责骂     不久,紧接着     只

3.(1)同时响起,各种声音都模仿非常绝妙。 

(2)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松弛下来,逐渐端正了坐姿。

4.(1)突出道具的简单(2)侧面烘托口技人表演的高超的技艺。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既而儿醒: (2)妇抚儿

(3)其夫呓语

2.请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3. 本段中表演者模拟了什么样的声响场景?声音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4.文中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属什么描写?其目的是什么?

1.略

2.略

3.摹拟了一家人深夜被惊醒的情形.声音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由分而合。

4.侧面描写,充分体现了口技者把声音模仿到极致,衬托出口技者技艺的高超。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便有妇人惊欠伸 觉:睡醒 B.几欲先 走:步行

C.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D.宾客意舒 少:稍微

2.下面句子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京中\有\善口技者 B.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C.口技人\坐\屏障中 D.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3.选出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文段先从正面描写声音由远及近、从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单声到混声的变化,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B.写听众的反应,主要是描绘他们的表情和动作,突出了口技表演之“善”。

C.文段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写多种声音的交响,语气急促,突出了高潮到来的气势。

D.文段选自清代人张潮所写的《口技》,《口技》是笔记小说《虞初新志》中的一篇。

1.B

2.B

3.D

(一)

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问题。

遥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令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狺狺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凑发,众妙毕备。满堂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嘿叹,以为妙绝也。

1.这段文字描绘了口技者表演的声音由________及________,由________到________,由________到 ________,由________到________的过程。

2.从文中找出使用“以动写静”手法的句子。

3.概括本段的意思。

4.“伸颈、侧目、微笑、嘿叹”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以为妙绝”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1.远、近,外、内、小、大、少、多。

2.遥闻深巷中犬吠。

3.写口技表演者模拟四口之家深夜睡眠的情状和听众的反映。

4.神态描写、动作描写。通过描写宾客的反应,有力地烘托了口技表演者的艺术魅力。

5.不能删掉,这是写听众对口技表演的极高评价,突出表演技艺的高超。去掉会影响表达效果。 

解释下列文段中的加点字词。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觉: 欠: 乳: 絮絮: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