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与《小石潭记》比较阅读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犬牙差互 (3)乃记之而去
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不可知其源 B.自康乐以来 以其境过清
C.夕日欲颓 日光下澈 D.清流见底 以其境过清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 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水,都突出了水的共同特点清澈。但描写角度不同,甲文是 描写,乙文是 描写。
5. 下面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1)欣赏 (2)像狗牙齿一样 (3)离开
2. C。
3.①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②(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又像长蛇在爬行,忽明忽暗隐约可见。
4.正面(或:直接),侧面(或:间接)。
5.①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山川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流露出作者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的情。
②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语段文言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注:康乐,谢灵运。
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答】
②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
2、在《醉翁亭记》与这篇课外文言文中都有借代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请你找出来并解释。
1.(1)夕阳将要落山,水底的鱼儿竞相跳跃。
(2)从谢灵运后,已不再有能欣赏这奇山妙水的人了。
2《醉》丝竹,用弦乐器管乐器代指音乐;伛偻提携,用人物的特征代指特定的人物;《答谢中书书》鳞,用事物身上的某一个特定的东西代指事物。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文:
②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
10.山河的秀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赏谈的。高峰直入云霄,水流清澈见底。河的两岸山石峭壁,五颜六色交相辉映。 碧绿的林木和翠绿的竹子,一年四季都俱备。黎明雾气将要消散,可以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傍晚,夕阳将要落下,潜游在水中的鱼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康乐公)之后,再也没有能理解其中乐趣的人了。
答谢中书书百度知道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语言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本文是作者 ,有作品集《 》。( 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中的意思。(2分)
①晓雾将歇( ) ②夕日欲颓( )
③沉鳞竞跃( ) ④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11、《答谢中书书》一文,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清丽的山水图景,其美错落跌宕,让人心动不已。请从晨昏变化的角度,简要赏析作者笔下的山水之美。(2分)
12、文章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作者用笔俭省却意蕴丰富。找出文中最能概括山川之美的一句话,并作简要分析。(2分)
13、如何理解作者在文末所说的“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9.陶弘景《陶隐居集》(共1 分,每空0.5 分)
10.①消散②坠落③潜游在水中的鱼④参与,这里指欣赏
(共2分,每小题0.5 分)
11.作者以一句“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出了晨昏变化之美,从清
晨的薄雾、猿鸟的鸣叫到夕阳落山、鱼儿争相跳出水面。晨景与暮景结合,有热烈
欢快,又有清静幽寂,的确让人心动。(共2 分,意思对即可)
12.最能概括山川之美的句子是:“实是欲界之仙都”,即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作者
称之为人间的仙境,是对山川景致的最高概括。(共2 分,原文1 分,分析1 分)
13.作者这句话即是说,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只有自己才会欣赏这种奇境。这句话
既表现了他把自己与谢灵运并提的自豪之感,又流露出他身居美景中的愉悦与自
在之情,表现作者热爱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共3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1 分)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无误的一项是( )
A: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C: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下列句子。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2)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3)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4)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把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那些忙于办理世俗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2)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词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
A: 之: 山川之美 水陆草木之花 B: 是: 实是欲界之仙都 是故谋闭而不兴 C: 以: 自康乐以来 能以径寸之木 D:与: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2)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解析:
关键词:颓 沉鳞 奇
【译】
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