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童趣盎然的作品,成功塑造了汤姆·索亚这一艺术形象,给人们深刻生活启示。请结合名著相关内容,回答问题。(5分)

①请用简要的语言说说汤姆索亚在坟场上看到的一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汤姆和蓓姬在洞中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后来汤姆凭借什么带蓓姬走出洞中,由此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在坟场上,汤姆目睹了印第安人乔将鲁宾逊医生杀害并嫁祸于醉汉波特这一幕。

(2)迷路、__、恐惧、死亡威胁、饥饿……(写出两个就给1分)  主要靠风筝线 

品质:坚定、勇敢、友爱、为人着想……(至少写个两个)

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5分)

汤姆吻了她,喉咙里有一种哽咽的感觉,却装出很有信心能找到搜寻的人或者找到出洞的路的样子,然后,他手拿着风筝线,手脚并用地在一条通道里往前爬,饥饿使他备受煎熬,而大限将临的预感则使他心如刀割。

①这段文字出自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作者是美国的 。片段中的“她”是谁? (2分)

②汤姆和“她”在洞中时遇到了哪些困难?洞中片段体现了汤姆怎样的性格特征?(3分)

①马克.吐温1分   蓓姬  1分

②迷路、__、恐惧、饥饿  2分…… 勇敢、沉着1分

牡蛎契诃夫

(1)我跟父亲站在一条人烟稠密的街上,感到一种怪病逐步抓住了我。看来我马上就要倒下,人事不知了。

(2)我知道,这是因为饥饿。

(3)父亲挨着我站住。他在五个月前来莫斯科谋求文书的职位,一直在奔走,托人找工作,知道今天才定决心到街上来乞求施舍。

(4)前面是一所楼房,招牌上写着“饭馆”两个字。我的头无力地往后仰,朝一边歪着,不由自主地看着楼上,看着饭馆灯光明亮的窗子。我凝神细看,认出那是墙上一张招贴。它的白颜色吸住我的目光,我竭力要认出上面那些字来。

(5)“牡蛎……”我终于认出了。

(6)奇怪的词!我在世上活了足足八年零三个月,可是一次也没听过。

(7)“爸爸,什么叫牡蛎?”我费力地把脸扭向父亲,用沙哑的嗓音问。

(8)父亲没听见。他在注视人群的活动,用眼睛跟踪每一个行人……我看出他想对行人说什么,然而那就要命的话却像沉重的砝码似的挂在他唱头的嘴唇上,无论如何也吐不出口。他甚至已经向一个行人迈出了一步,(A.碰碰B.拉拉)他的衣袖,可是等到那个人回过头来,他却说声“对不起”,慌乱地倒退回来了。

(9)“爸爸,什么叫牡蛎?”我又问。

(10)“这是一种动物……生在海里……这种东西是要活着吃下肚……”父亲说,“它们有壳,像乌龟一样,不过是由两片壳包住的。”

(11)“真恶心,”我小声说,“真恶心!”

(12)原来牡蛎是这么个东西!我就想象一种类似青蛙的动物,藏在两片贝壳里,睁着又大又亮的眼睛朝外看,不住的摆动它那难看的下鄂,伸出几只螯,皮肤粘糊糊的……所有的孩子都躲起来。厨娘厌恶地皱起眉头,提起它的螯,放在碟子上,送到餐厅去。 那些成年人,把它活活吃下去,连它的眼睛、牙齿、爪子一股脑儿吃下肚去!它呢,吱吱的叫,极力咬人的嘴唇……

(13)我皱起眉头,然而……然而我为什么咀嚼起来了?那个动物可恶,吓人,可我还是把它吃了,吃得狼吞虎咽,生怕尝出它的味道,闻出它的气味。我刚吃完一个,却已经看见第二个,第三个的亮晶晶的眼睛……我把这些也都吃了……最后我吃餐巾,吃碟子,吃那张招贴……凡是我见到的东西,统统吃下肚去,因为我觉得,只有不断地吃,我的病才能好。那些牡蛎吓人地瞪起眼睛,样子可憎,我一想到它们就发抖,可我还是要吃!吃!

(14)“给我牡蛎!给我牡蛎!”这呼声从我胸膛里冒出来,我向前伸出两只手。

(15)“帮帮忙吧,诸位先生!”这时我听见父亲闷声闷气地说,“真羞于求人啊,可是上帝呀,我熬不下去了!”

(16)“给我牡蛎!”我叫道,揪住父亲的后襟。

(17)“你莫非要吃牡蛎?这么小的孩子!”我听见身旁有笑声。

(18)有两个先生站在我们面前,带着高礼帽,笑呵呵地瞧着我。

(19)“这倒有趣,你怎么个吃法呢?”

(20)一只有劲的手把我拖到灯光明亮的饭馆里去,一群人迅速把我团团围住,带着好奇心和笑声瞅着我。我挨着桌子坐下,吃一种粘糊糊的东西,有腌过的味道,冒出霉气。我狼吞虎咽地吃着,没咀嚼,没看它,也没问一声是什么。我觉得我一睁眼,就会看见亮晶晶的眼睛、螯和尖牙……

(21)我忽然嚼到一种硬东西,听到碎裂的响声。

(22)“哈哈!他连壳都吃了!”人群笑道,“小傻瓜,这难道也能吃吗?”

(23)这以后我渴得厉害,我躺在床上,却睡不着觉,因为胃痛。我觉得滚烫的嘴里有一股怪味。父亲从这个墙角走到那个墙角,用手比划着。

(24)“我好像着凉了,”他喃喃的说,“也许是因为今天我没……那个……没吃东西,我。说真的,有点古怪,愚蠢……我明明看见那些先生买牡蛎付出十卢布,那我为什么不向他们要几个钱呢?他们多半肯给的。”

(25)到第二天早晨我才睡熟,梦见一只有螯的青蛙藏在贝壳里,转动眼珠。中午我渴得醒过来,睁开眼睛找我的父亲:他仍旧走来走去,打手势……

(《选自《契诃夫小说全集》,有删改》)

读契诃夫 曹文轩

(1)我们必须记住契诃夫是个医生。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叫契诃夫的医生,才会有这样一个叫契诃夫的作家。

(2)医生职业的眼光,极容易使契诃夫笔下的社会成为一个“病者”。他的文学创作,几乎都是揭露性与批判性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与医学的职能是一样的:疗治。

(3)我们在阅读契诃夫的作品时,总要不时地想到一个词:耐心。

(4)像契诃夫这样有耐心的作家,我以为是不多的,他在面对世界时,总要比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我们对世界的观察,总是有点不耐烦,总满足于一个大概的印象,世界在我们的视野中一滑而过,我们总是说不出太多关于这个世界的细节。

(5)作为医生,耐心是他的职业习惯。这一习惯,很自然地流注到了文学对存在的观察与描写上。他的马车行走在草原上,远远的见到一架风车。风车越来越大,他看到了两个翼片。他居然注意到一个翼片旧了,打了补丁,另一个是前不久用新木料做成的,在阳光底下亮闪闪的。文学中的那些好看的字面,就在由这份耐心和获得的细微描写上。

(6)医生的职业造就了她一种不动声色、不感情用事的“冷漠”态度。后来的人谈到契诃夫的叙事态度,十有八九都会提到“冷峻”。殊不知,这份冷峻的叙述态度,与从医养就的心性有关。他曾对一位作家说:“当你描写不幸的、倒霉的人,并打动读者时,你应当表现得冷静一些。这样才能勾画出不幸的背景,从而更好地突出这种不幸。”

(7)冷静,让契诃夫常常站在人物的背后,听他们低语,并把它记录成小说。虽然他在叙述故事和表达情感时处处克制,但字里行间已分明沾满血与泪痕,这就让小说产生一种强烈的对于人物的悲悯情怀。

(选在新浪博客,原题为《樱桃园的凋零——读契诃夫》,有删改)

【初读感知】

6.下列表述与《牡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跟父亲站在街上时,“我”正挨着饿。

B.“我”认出招贴上“牡蛎”这个词,但不知道什么叫牡蛎。

C.在“我”的强烈要求“给我牡蛎”时,父亲终于开口向行人求助。

D.“我”在饭馆吃到了美味可口的牡蛎。

7.阅读《读契诃夫》,简要概括医生这一职业对契诃夫文学创作有哪些影响。(4分)

【细读品析】

8.阅读《牡蛎》第(8)段,根据语境为空缺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并说明理由。(4分)

9. 《牡蛎》第(12)段中,作者为什么把“我”想象写得如此丰富细腻?联系上下文说说其作用。(5分)

【联读发现】

10.结合《读契诃夫》第(2)段,探究《牡蛎》第(20)段中,“一群人迅速把握团团围住,带着好奇心和笑声瞅着我”这一场面描写的用意。(5分)

11.结合《牡蛎》一文,谈谈你对《读契诃夫》最后一段划线句的理解。(8分)

6. (3 分)D    

7. (4分)医生这一职业使他的文学创作几乎都是揭露性与批判性的。契诃夫将医生耐心的职业习惯流注到了文学对存在的观察与描写上。医生职业造就了他冷竣的叙事态度。

8. (4分)A.理由示例:“父亲”一直找不到工作,直到今天才下定决心来街上乞求施舍,可见他心理上是羞于求人的,所以他的动作是迟疑、轻微的。因此我选A項。

9.(5分)作者把“我”的想象写得如此丰富细腻,突出了想象中的牡蛎十分恶心;但“我”还是要把它吃下去,从而突出“我”极度饥饿;也说明“我”对牡蛎一无所知,为下文“我”吃牡蛎的情节作铺塾。

10. (5分)这一场面写出了人们毫无同情心;揭露和批判了社会这个“病者”的冷漠无情;引发读者对疗治这个社会的关注。

11. (8分)【说明】《读契诃夫》最后一段画线句有三个要素:叙述和抒情的克制,字里行间的血和泪痕,小说的悲悯情怀。能够从《牡蛎》一文中发现与这三个要素相符的内容,按照它们内在的逻辑关联形成整体理解,合理即可。

能够从小说中发现与这三个要素相符的内容,按照它们内在的逻辑关联形成整体理解。

示例:《牡蛎》中写到“父亲”在孩子睡觉之前和醒来之后一直走来走去,打手势,让我觉得生活的艰辛使他焦虑迷茫甚至即将崩溃。但是作者没有把“父亲”的生活和心理状态直接写出来,给我们留下想象和体验的空间。这样让我更能体会到苦难对于“父亲”身心的摧残,从中更加感受到作者对人物的悲悯情怀,也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综合运用。(10分)

慈母情,是母亲对怀中婴儿的甜甜的亲吻,是拍着婴儿入睡的悠悠的摇篮曲,是手把手教子写字的苦苦的耐心,是灯下为子飞针走线的不眠之夜,是期盼儿女成才的忧郁的眼神,是儿女远行时的句句叮咛, 。慈母情,是“三春晖”,是任何“寸草心”也难以回报的恩情,是人间最圣洁、最伟大、最无私的亲情。现在请让我们献上对母亲的颂歌。

①仿照原段中的句式,请在横线上再补充出一个恰当的句子。(2分)

②写出一个比喻句来赞颂母爱。 (4分)

③你有什么心里话对妈妈说,请写下来。(有真情,不少于20字)(4分)

答案略

(10分)

他说,“在外国人看来可能我们的国势显 得很昌隆,实际上却被两大危机所苦:一是国内党争激烈,一是国外强敌入侵的危 险。至于第一个,你要知道,七十多个月以来,帝国内有两个党派一直在句心斗角。 一个党叫做特莱姆克三,一个党叫做斯莱姆克三,区别就在于一个党的鞋跟高些, 另一个党的鞋跟低些。事实上,据说高跟党最合古法,但不论怎样,皇帝却决意一 切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只起用低跟党人。这一点你是一定觉察得到的,皇帝的鞋跟就 特别得低,和朝廷中任何一位官员比,他的鞋跟至少要低一‘都尔’(‘都尔’是 一种长度,约等于十四分之一英寸)。两党间积怨极深,从不在一块儿吃喝或谈话。 据我们估算,特莱姆克三或高跟党的人数要超过我们,但是权力却完全掌握在我们 手中。我们担心的是,太子殿下有几分倾向于高跟党,至少我们清清楚楚地看到他 的一只鞋跟比另一只要高些,所以走起路来一拐一拐。而正当我们内息方殷的时候, 却又受到不来夫斯库岛敌人入侵的战争威胁。那是天地间又一个大帝国,据我们所 知,他的面积与实力和我皇陛下治下的这个帝国及其他一些大国几乎不相上下。至 于我们听你说到过世界上还有其他一些王国和国家,住着像你一般庞大的人类,我 们的哲学家对此深表怀疑,他们宁可认为你是从月球或者其他某个星球上掉下来的, 因为身躯像你这么大的人只要有一百个,短期内就肯定会将皇帝陛下领地上所有的 果实与牲畜吃个精光。再者说,我们六千月的历史除了利立浦特和不来夫斯库两大 帝国外,也从来没有提到过其他什么地方。我下面要告诉你的是,这两大强国在过 去三十六个月里一直在苦战。战争开始是由于以下的原因:我们大家都认为,吃鸡 蛋前,原始的方法是打破鸡蛋较大的一端。可是当今皇帝的祖父小时候吃鸡蛋,一 次按古法打鸡蛋时碰巧将一个手指弄破了,因此他的父亲,当时的皇帝,就下了一 道敕令,命令全体臣民吃鸡蛋时打破鸡蛋较小的一端,违令者重罚。老百姓们对这 项命令极为反感。历史告诉我们,由此曾发生过六次叛乱,其中一个皇帝送了命, 另一个丢了王位。

18、作者描写关于两党相互斗争的真正用意是什么?(5分)

19.格列佛刚到达小人国时,小人国面临着什么内忧外患?(5分)

18. 影射英国的两个党派之争,作品集中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对英国政治制度作了辛辣的讽刺。如小人国里的高跟鞋代表的是当时的辉格党,而低跟鞋代表的是托利党,关于打破鸡蛋是从大的一头打还是从小的一头打的争论反映了zōng jiāo 战争

19. 内忧:国内党争激烈——七十多个月以来,帝国内有两个党派一直在句心斗角。一个党叫做特莱姆克三,一个党叫做斯莱姆克三,区别就在于一个党的鞋跟高些,另一个党的鞋跟低些。外患:国外强敌入侵的危险——该国正遭到另一小人国(不来夫斯古)入侵

我走进了另一间屋子,但是马上就要退出来,差点儿被一种可怕的臭气熏倒。我的向导催促我走进去,悄悄告诉我:不要得罪他们,他们会恨你入骨,因此吓得我连鼻子都不敢堵。这个房间里的设计家是学院里资格最老的学者,他的面孔和胡子都是淡黄色的;手上、衣服上都涂满了污秽。我被介绍给他的时候,他紧紧地拥抱了我,当时我多么想找一借口谢绝他这种亲热的礼仪啊。他自从到科学院工作以来,就是研究怎样把人的粪便还原为食物。他把粪便分成几部分,去掉从胆汁里得来的颜色,让臭气蒸发,再把浮着的唾液除去。每星期人们供给他一桶粪便,那种桶大约有一个布利斯脱酒桶那么大。

14.作者为什么要写科学家搞实验?(4分)

15.选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8分)  14. (4分) 讽刺当代科学,讽刺有些科学家带有荒唐万分的行为。

15.(4分)要搞科学研究,必须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实验,而不应打着科学的幌子搞迷信活动和欺诈活动的道理。

名著阅读(8分)

这件事过了两天后,皇帝命令驻扎在京城内外的一部分__作好演习准备。原来他又想出了一个主意,要以一种十分奇怪的方式来取乐。他要我像一座巨像那样站在那儿,两腿尽可能地分开,然后命令他的将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也是我的一位大恩人)集合队伍排成密集队形,从我的胯下行军。步兵二十四人一排,骑兵十六人一排,擂鼓扬旗,手持长枪向前进。这是一支由三千步兵和一千骑兵组成的军队。皇帝命令,前进中每一名士兵必须严守纪律,尊敬我个人,违者处死。不过这道命令并没有禁止住几位年轻军官在我胯下经过时抬起头来朝我看。说实话,我的裤子那时已经破得不成样子了,所以会引起那些军官的哄笑与惊奇。

……

一天,很荣幸我有机会表演一种非常特别的游戏供皇帝消遣。我请求他吩咐人给我弄几根两英尺长的棍子来,像普通手杖一样粗细的就行。皇帝就命令他负责森林的官员前去照办。第二天清晨,六个伐木工人驾着六辆马车回来了,每辆车都由八匹马拉着。我从车上取下九根木棍并把它们牢牢地插在地上,摆成一个二点五平方英尺的四边形。然后,我又取四根木棍,横绑在四边形的四角,离地高约两英尺。接着我把手帕平铺在九根直立的木棍上并绑紧,四面绷紧就像鼓面一样。那四根横绑的木棍高出手帕约五英寸当作四边的栏杆。这活干完之后,我就请皇帝让一支由二十四人组成的精骑兵上这块平台来操演。皇帝同意了我的这一建议,我就用手将这些马一匹匹拿起来放到手帕上,马上骑着全副武装的军官,准备操练。他们一站整齐就马上分成两队,进行小规模的军事演习,一时钝箭齐发,刀剑出鞘,跑的跑,追的追,攻的攻,退的退,总之表现出了我从未见过的严明的军事纪律。由于四根横木的保护,他们没有从平台上跌下来。皇帝高兴至极,命令这个游戏几天内反复表演。竟然有一次他让我把他举到平台上去发号施令。他甚至费尽口舌说动皇后,让我把她连人带轿同时举到平台不到两码的高处,从那里她得以饱览操练的全景。也算我运气好,几次表演都没有什么不幸的事故发生。只有一次,一位队长骑的一匹性情暴烈的马用蹄子乱踢,在手帕上踹出了一个洞,马腿一滑,人仰马翻。但我马上就将人马都救起来了,一手遮住洞,一手像原先送他们上台时那样将人马放回到地上。失足马的左肩押扭伤了,骑手则什么事也没有。我尽量将手帕补好,不过我再也不相信这手帕有多坚牢,能经得起这种危险的游戏了。

19、以上文段中,格列佛在干什么?他这样做有什么别的意图吗?(4分)

20、你认为《格列佛游记》这部小说最大的艺术特点是什么?请结合全书举例分析。(4分)

19、(1)  格列佛配合小人国皇帝进行__演习表演游戏供皇帝消遣。 (2)格列佛这样做的意图是想讨好小人国的皇帝,从而获得自由。(4分)

20、(1)《格列佛游记》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的剖析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2)  如斯威夫特抓住了议会党斗争的本质特点,创造了小人国的高跟党和低跟党。  (4分)

名著阅读。(4分)

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这时候的科罗西已失去了理智,抄起一个墨水瓶狠狠朝弗朗蒂的脑袋上砸过去。弗朗蒂敏捷地闪到一旁,而墨水瓶正好打在刚进教室的老师的胸脯上。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跑回各自的座位,个个惊吓得默不做声。脸拉得老长的老师走到讲台前,气呼呼地大声说道:

“是谁?”没人吱声。

老师再一次提高嗓门,吼叫道:

“到底是谁? ”

见没人答话,卡罗纳向可怜巴巴的科罗西瞥了一眼,猛然站起来,语气果断地说:

“是我!”

老师上下打量他一番,又望了望呆若木鸡的其他同学,然后语气平和地说:

“不是你。”

(1)以上文段节选自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写的《_____________》,本书的主人公叫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在意大利,这本书是孩子们的必读书。你认为有哪些原因让这部书成为孩子们的必读书?请你用简洁的语句说明。(3分)

4分。(1)爱的教育 恩利科(1分) (2)主要内容:讲述了一个叫恩利科的小男孩的成长故事,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爱,能够引导着孩子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写作形式:这本小说采用日记的形式,小说感情真挚动人;语言特色:行文流畅优美,文笔清新朴素。只要能说明两点即可得满分。(3分)

名著阅读(5分)

汤姆叫醒其他两个海盗,三个人大叫一声往外跑。不到一两分钟,他们已经脱光了衣服,在白色沙洲边清澈的浅水里追逐、嬉戏打闹了。他们毫不想念远处这片浩荡的河水那一边沉睡着的小镇。也许是一股游移不定的水流,也许是稍稍上涨了的河水把他们的筏子带走了;不过这只会叫他们高兴,因为筏子一漂走,正如他们和文明之间的桥梁给烧掉了一般,断了后路。

①这段文字出自小说《 》,该语段中的其他两个海盗是: 。(3分)

②这一段文字描述了主人公和小伙伴当了“海盗”以后的生活。请简要说明这段文字表现了他们哪些心愿。(2分)

答:

名著阅读(5分)

(1)《汤姆·索亚历险记》 乔,哈克。(每空1分,共3分)

(2)答案要点:①亲近自然、享受自然;②向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③想摆脱成人社会的禁锢,远离文明世界(或:想探险、想流浪)。(答出其中任意两点给2分)

名著阅读。(5分)

我也开始挣钱: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能得三十至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外祖母接过我的钱,急忙塞到裙子口袋里,垂下眼睑,夸奖我:
  “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聊不起的!”
  有一次我偷偷的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像海泡石似的大鼻孔的鼻尖上。

(1)以上选段出自原苏联作家高尔基的《 》,选文中的“我”是 。(2分)

(2) 联系整部小说,说说选文中的“我”为什么在如此艰难困苦,令人窒息的环境里,没被压垮,却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善良的人?(3分)

5分)(1)《童年》 阿廖沙 (2分)   

(2)因为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不乏温暖与光明。这就是以外祖母为代表的另一些人,另一种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宽容忍让,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使他在__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1分)另外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力戈理,献身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他们都给了阿廖沙生活的力量,(1分)使他在__的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