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
神话小说《西游记》中每个小故事的情节都很曲折,特别是“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的故事。第一次上门借扇碰壁后,孙悟空使出一贯手段钻到 公主(填妖精绰号)肚中要挟她,但被她用假扇骗过;孙悟空又变成公主丈夫 (填妖精名)的模样,骗得宝扇;不料返回途中反被假冒的八戒将扇骗回……一波三折,起伏跌宕,最终当然是和所有降妖伏魔的故事一样,师徒四人拿到芭蕉扇顺利通过火焰山。有一个俗语正应了这个结局,请写出“ ”。(填俗语)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宝钗见他羞得满脸飞红,满口央告,便不肯再往下追问,因拉他坐下吃茶,款款的告诉他道:“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姐妹弟兄也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这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蹋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你我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叉认得了几个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一席话,说的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
1.以上文字出白中国古典名著《 》,作者是 。
2.曾经天真、贪玩、有着强烈求知欲的宝钗,长大后思想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3.后来人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丢开了。”“打”“骂”“烧”深刻讽喻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1.红楼梦 曹雪芹
2.长大后受封建礼教影响之深,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意思对即可)
3.封建统治者对文化的禁锢和摧残。(言之成理即可)
按要求回答问题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再说 A. 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A. 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选自《水浒传》)
(1)《水浒传》中A.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用简洁的语句写出关于A.的另一个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逆来顺受。
②示例:林冲误入白虎堂;林冲刺配沧州;林冲雪夜上梁山;林冲火并王伦等任选其一即可。
阅读选自名著《水浒》中的一段文字,做后面的题目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课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
这首诗赞美的是哪位好汉?请你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一个与他有关的情节。
人物:____________情节:____________
答案:吴用,智取生辰纲、智取大名府、智取文安县等。
名著阅读。
这七人端得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此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走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计较:计策)
此段文字出自名著__________,吴用的绰号是__________,晁盖、吴用等七人干的 这件大事是__________。
正在午后一点的时候,他又拉上个买卖。这是一天里最热的时候,又赶上这一夏里最热的一天,可是他决定去跑一趟。他不管太阳下是怎样的热了:假若拉完一趟而并不怎样呢,那就证明自己身子并没坏;设若拉不下来这个买卖呢,那还有什么可说的,一个跟头栽死在那发着火的地上也好!
这段话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出自作家__________的笔下。
英国作家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主要记述了格列佛游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慧驷国的过程。其中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一个情节是_____________。
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顺序颠倒亦可);情节正确即可,答案不唯一。
故事情节示例:以“耶胡”的身份与马对话;通过绳上跳舞选拔官吏;与国王多次谈话;参观拉格多科学院。
快乐阅读是一种生命享受。下面这段文字似曾相识吧?读一读,回答问题。
“她脚步轻移,若有所思,微微晃悠,手搭凉棚环顾四周,她那高大的身躯似乎犹豫不决地左右摇摆,两脚小心翼翼地探索着路。不知为什么她忽然一惊,站住不动,脸上的肌肉微微颤动,皱了一下眉头,但立刻云消雾散,脸上现出了慈祥的、和蔼可亲的笑容……她旋风似的转舞起来,整个体态变得愈加匀称和优美,个子也显得更加高大了……她这样的美,宛如一朵怒放的鲜花,就在这时刻,她奇迹般地恢复了青春的活力!”
(1)这段文字出自小说__________,“她”指的是__________。
(2)结合整部作品,说说“她”是怎样一个人?
(1)《童年》 外婆
(2)外婆善良慈祥、仁爱,爱亲人,爱邻居,爱所有的人。她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与诗意的劳动妇女,她能歌善舞,善于讲形形色色的传说、童话、民间故事。她还是一个勇敢的人,作坊起火时,所有的人都惊慌失措,只有她冲进火海,抢出一桶硫酸盐。因此,尽管她有对恶势力顺从忍耐,对上帝盲目信仰的缺点,但这并不影响她人性上的光辉。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22题。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1.《三国演义》是描写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群雄并起历史现状的一部历史小说,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段的情节。(不超过7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从本文段曹操与刘备的对话中,找出文中两个最能体现曹操性格特点的四字短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备本来有光复汉室的大志,但为什么害怕曹操说自己是英雄?从作者对他巧借惊闻雷声掩饰匙箸落地的形象描写中,反映他的什么性格特征?请从文段中找出一个最贴切的成语。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曹操煮酒论英雄(只要不超过7个字,突出“论英雄”这个中心即可)
2.胸怀大志、腹有良谋
3.因为当时刘备寄人篱下,尚没有施展抱负的资本,只能实施韬晦之计。随机应变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我们读过的名著中不少人物的经历都能印证这个观点。请仿照示例,为这个观点再补充一个名著中人物的事例。(句式不需要完全相同)
示例:《名人传》里提到了音乐巨人贝多芬,他因耳聋一度进入了创作的低谷。但他没有放弃努力,创作了《命运》等著名的音乐作品,甚至在生命的末日还在创作《欢乐颂》。他不屈不挠地与苦难抗争,最终成为了时代的巨人。
示例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几度受到病痛、受伤的折磨,后来他几乎完全瘫痪,又双目失明,但他始终不放弃,一次又一次靠顽强的毅力战胜困难,重回战斗岗位,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然进行文学创作,最终成为我们心中的“钢铁英雄”。
示例2:《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一度被压在五指山下,与唐僧一行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在困难中磨砺心性,最终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必须是名著中的人物;情节能印证观点1分,写出这个人物的一个失败的经历即可,句式可以与原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