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3分)

(1)下面的一段话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读后回答问题。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体。

“裙钗”指的是谁?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猴王又为什么要“有意说亲由”?

(2)《西游记》第十七回的回目是:“孙行者大闹黑风山,guān shì yīn 收伏熊罴怪。”请从起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概述这个回目故事的主要内容。

[8bcb7e21c1419546.jpg]

名著阅读(4分)

文段一: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文段二: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的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恶毒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

①文段一中的“他”指的是 ,这两段文字均出自老舍的长篇小说《 》。(2分)

②文段二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2分)

.①祥子  《骆驼祥子》   ②环境描写(或景物描写)  烘托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艰辛

名著阅读。(2分)

李逵道:“莫不是山东及时雨黑宋江?”戴宗喝道:“咄!你这厮敢如此犯上,直言叫唤,全不识些高低!兀自不快下拜,等几时!”李逵道:“若真个是宋公明,我便下拜.若是闲人,我却拜甚鸟.节级哥哥不要瞒我拜了,你却笑我.”宋江便道:“我正是山东黑宋江。”李逵拍手叫道:“我那爷!你何不早说些个,也教铁牛欢喜!”扑翻身躯便拜.

这段文字选自我国古代长篇章回体小说《_______________》从文中可以看出李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2分)《水浒传》   粗鲁、直率(或爱憎分明、直爽率真)

《傅雷家书》是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在傅聪长大成材的道路上,作为父亲的傅雷,从哪些方面给予儿子悉心指导?请结合书信内容具体分析。(3分)

[fe26af504875c6a5.jpg]

名著阅读。(2分)

我《童年》的时候,遇见了《骆驼祥子》,他带我们去看《繁星》。我们到过水泊梁山,拜见了“及时雨”——a(    ),在赤壁听b( )“草船借箭”的故事,走进大观园,刘姥姥介绍我们认识了王熙凤c(《 》 。根据一路见闻和经历,我写成了 《西游记》,明白了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道理。

宋江   诸葛亮    红楼梦     奥斯特洛夫斯基

名著阅读(2分)

(他)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

“他”的名字叫 ,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他”的性格特点。

          

鲁智深  嫉恶如仇(“见义勇为”或“侠肝义胆”均可)(2分)

名著阅读(2分)

(1)“进了家门来,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这段文字出自女作家 之手。

(2)李鬼是《水浒》中的小人物,书中写到他的情节是 ,人们却因此记住了他,如今在指责某些不正当商业行为时往往还会用上“李鬼”两字。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知名度超过了“一百零八将”中的某些人物。

林海音   冒充李逵,拦路抢劫(真假李逵)

名著阅读(3分)

《①》与《大学》、《孟子》、《中庸》并称“四书”,是儒家的经典,包含政治主张、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方面的内容。孔子认为(填成语)的学习方法可以在不断温习旧知识中受到启发,有新收获。孟子认为道义尊严比生命更为重要,《鱼我所欲也》一文中的故事论证的就是这个道理。

答案示例:①论语   ②温故知新  ③不受嗟来之食   评分标准:共3分。每空1分。

名著阅读(3分)

《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记事基本以《春秋》中的 (1) 国十二公为次序。《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和文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 (2) 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左传》善于通过人物语言刻画人物形象,比如《曹刿论战》一文就借助主要人物曹刿论述战前的“作战条件”、战中的“ (3) ”、战后的“取胜原因”等语言,刻画了这个有强烈爱国热情、有远见卓识、冷静睿智的人物形象。

(1)鲁   (2)编年   (3)示例:作战时机

  

近来,在我国教育界,有人认为我们语文课本中的一些名著名篇已经过时,不适合中学生阅读,提出名著名篇要与时俱进,以“配合”现代的审美观点。例如,有人呼吁从课本中删掉鲁迅的文章,因为它太晦涩难懂;有人认为朱自清散文名篇《背影》“文风孱弱、无病呻吟”,文中父亲“违反交通规则,形象又很不潇洒”,不值得再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渲染暴力,对尚未成年的十几岁的孩子影响不好”,也应该从课本拿掉……
对此种现象,你的看法是怎样的?请发表你的观点,并阐明理由。(不少于100字)

6分。观点要明确,说理要充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