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新诗诗体多样化和平民化道路的热心探索者是()。

简述“五四”新诗运动和尝试中的新诗

新诗指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现的()。

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___年,政治上 " 戊戌变 法 " 的失败,为文学的变法提供 了转 机,中国文学也 由此进入了"前五四文学时期 "。

梁实秋与____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一 书,批评的是“五四”时期有名的两本 新诗集,一是俞平伯的《冬夜》 ,一是康白情的《草儿》 。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新诗鉴赏辞典》序言(节选)公木

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学进入了光辉的现代时期而形成的。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发展中探讨中国诗歌的民族传统,就好像一道九曲黄河,永不停息地滚滚奔流着,它是既多曲折又割不断的一道长流。新的地理形势促使黄河转了弯,新的历史条件推动“五四”以来诗歌的革新。如果循流溯源,那当然还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那当然还是继承与发展着殷周以至明清的诗歌传统。只是自此而下,黄河便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回”,现代诗歌,已经突破“民族的片面性和狭隘性”,而直接汇入“世界文学”的__了。文中的三个比喻①“九曲黄河”、②“黄河之水天上来”、③“奔流到海不复回”,分别比喻什么?

答:① ;② ;③

①中国诗歌的民族传统;②新诗继承与发展着中国古典诗歌的民族传统;③新诗汇入了“世界文学”的__。


解析:

这道题实际上考查的还是在特定的语境中把握比喻的构成,找出本体但是关键,如①对应的是“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发展中……一道长流”这句话,且句中有比喻词“好像”,但本体是“探讨中国诗歌的民族传统”还是“民族传统”?就需要从本体和喻体的相似形上加以区分了,通过比较可得出:奔流的九曲黄河还是跟传承的民族传统能够更好地对应,即可确定答案,其他两个也是如此。①中国诗歌的民族传统;②新诗继承与发展着中国古典诗歌的民族传统;③新诗汇入了“世界文学”的__。

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D:“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新诗鉴赏辞典》序言(节选)

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学进入光辉的现代时期而形成的。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发展中来探讨中国诗歌的民族传统,就好像一道九曲黄河,永不停息地滚滚奔流着,它是既多曲又割不断的一道长流。新的地理形势促使黄河转了弯,新的历史条件推动“五四”以来诗歌的革新。如果循流溯源,那当然还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那当然还是继承与发展着殷周以至明清的诗歌传统。只是自此而下,黄河便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回”;现代诗歌,已经突破“民族的片面性和狭隘性”,而直接进入“世界文学”的__了。

人所共知,胡适是新诗最早的开拓者,从1915-1916年就着手白话诗的试验,一开始就朝着打破旧诗词最顽固的语言形式桎梏的方向冲击。假如说,首创“诗体的大解放”的胡适和他的《尝试集》只可视为区分新旧诗的界碑,那么,堪称新诗革命先行的纪念碑式作品的,则历史性地留给了稍后出现的郭沫若和他的《女神》。这就奠定了以创造为宗旨的新诗传统的基础,战斗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新诗传统的基础。

中国新诗是带着两大胎记诞生的:首先是在科学与民主以至社会主义新思潮的推动下,扫除了旧体诗词唱滥了那套封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确立了富有现代社会色彩和生活情调的诗歌境界;其次是力图摒弃僵死的文言词语,而以口语入诗,作所谓白话诗,以利于反映现实表现真情,从而走上了“诗体大解放”的道路,其主要成就便是自由诗的诞生。在音律形式上它自然也曾对外国诗歌有所借鉴,但主要都加以溶化,在中国现代口语的基础上提炼出诗的语言来,而形成为中国的自由体新诗,它是“五四”以来新诗运动对于旧传统的突破,属于创造性的新发展。放在中国诗歌流变史的长河中来看,如商周四言,楚汉骚赋,汉魏乐府,晋宋五言,隋唐律绝,宋词,元明曲令,都是递嬗升降,各自打着时代烙印,那么“五四”以来便是自由诗。

自由诗并不是不要韵律,而是“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在诗情的程度上”。这是诗人戴望舒在《论诗零札》中指出的。它如同行云流水,临风作态,随物赋形,虽然变幻莫测,但并非没有理路可寻。讥讽自由诗是“分行写的散文”,无非是僵化了审美偏见而已。

7.下列不属于新诗的形式特征的一项是( )

A.诗歌的境界富有现代社会色彩和生活情调。

B.力图排除僵死的文言词语,将口语入诗。

C.借鉴并溶化了外国诗歌的音律形式。

D.从现代汉语口语的基础上提炼出诗的语言,形成自由体新诗。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胡适是新诗的最早开拓者,而郭沫若和他的《女神》则奠定了新诗传统的主要基础。

B.新诗不断地接受外国诗歌的影响并适当地溶化在自己的风格之中,逐渐趋同于世界文学。

C.“五四”以来的自由体新诗如同楚汉骚赋、汉魏乐府、晋宋五言等一样,也有自己的时代烙印。

D.新诗打破了旧传统,在民歌的基础之上有了创造性的新发展,具有典型的现实主义特点。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诗歌在形成的过程当中,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融入了外来的东西,增加了它世界文学的色彩,当然,它也将发展自己的民族传统。

B.郭沫若和他的代表作《女神》奠定了战斗的现实主义的新诗传统的基础,从此以后,中国文人始终以笔做刀枪,创作战斗的诗篇。

C.新诗扫除了旧体诗那套封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使作品更富有时代感和新生活情调,走向了新的诗歌境界。

D.自由诗也讲究韵律,但它的韵律毕竟与古诗不同,而注重内在情绪的变化,自有一定的理路可寻,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

7.A

8.D

9.B

【解析】

7.

试题分析:A 是属于新诗在审美情趣或内容上的要求,不是形式上的特征。特征是外在的表现形式。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分析理解B。

8.

试题分析:D说新诗“在民歌的基础之上有了创造性的新发展,具有典型的现实主义特点”是错误的。新诗是在“中国现代口语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新诗中并不都是现实主义的,如《女神》就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

试题分析:B原文是这样表述的:“这就奠定了以创造为宗旨的新诗传统的基础,战斗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新诗传统的基础。”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