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4分)
(1)《西游记》的作者是 ,孙悟空是作的第一号人物,他勇敢、聪明、顽皮、机灵,始终是战胜妖魔鬼怪的战斗主力,最后被封为“ ”。(2分)
(2)请结合“一调芭蕉扇”的有关情节概述孙悟空的“勇”与“谋”。(2分)
“勇”表现在 。
“谋”表现在 。
(1)吴承恩 斗战胜佛(2分)
(2 )勇孙悟空明知铁扇公主是红孩儿的母亲,还是去向她借芭蕉扇;
谋借不出,只好智取,先向灵吉pú sà 借得“定风丹”,这是防御性措施,后又变作小虫子钻到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去,逼她交出芭蕉扇,这是很巧妙的进攻。(2分)
名著阅读(8分)
(1)某同学抄录施耐庵《水浒》第十七回的回目时,遗漏了下句,只记得那句与杨志有关。请你从下列句中帮他找出该回目的下句。(4分)
《水浒》第十七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A.黑旋风沂岭杀四虎B.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C.及时雨会神行太保D.小李广梁山射雁
(2)古典名著《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读下面故事片段,指出其中的“他”是哪位水浒英雄,在他身上发生过哪些著名的故事。
他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女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扮行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金老并女儿拜谢去了。他把这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
①“他”是水浒英雄: (2分)
②与“他”有关的一个著名故事: (2分)
(8分)(1)B(4分)
(2)①鲁智深(鲁达、鲁提辖)(2分);
②示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等(2分)。
名著知识积累:(4分)
中国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的是<<________________>>,喜欢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略。
课外文学作品阅读。(4分)
《朝花夕拾》原名《 》,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____集。此集中有两篇文章,
一篇是《__ __》,写自己的父亲被庸医所误,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后来到日本留学,
立志要用新的医学救国。另一篇是《藤野先生》,写在仙台学医期间,感受到医学也无法救
国。因此选择了___ 的道路。
(4分)旧事重提 散文 《父亲的病》 弃医从文(答“从事文学道路”之意均可得分。)
名著阅读。请将下列相对应的作家、作品、人物、故事情节用直线连起来。(2分)
曹雪芹 《水浒传》 林黛玉 败走麦城
罗贯中 《三国演义》 铁扇公主 智取生辰纲
吴承恩 《西游记》 关羽 焚稿断痴情
施耐庵 《红楼梦》 吴用 过火焰山
曹雪芹 《红楼梦》 林黛玉 焚稿断痴情
罗贯中 《三国演义》 关羽 败走麦城
吴承恩 《西游记》 铁扇公主 过火焰山
施耐庵 《水浒传》 吴用 智取生辰纲
《水浒传》中的李逵个性鲜明,下列情节不符合原著内容的一项是( ▲ )(3分)
A:黑旋风最常挂在嘴边的词就是“快活”,初上梁山时就叫嚷着“便__,怕怎的!晁 盖哥哥便做了大宋皇帝,宋江哥哥便做了小宋皇帝;吴先生做个丞相,公孙道士便 做个国师;我们都做个将军;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在那里快活,却不好?” B:李逵碰见李鬼冒名剪径,愤而欲杀他,但李鬼称家中有九十老母,他又放了他,并给他十两银子。后来他知道真相后,不仅割下了李鬼的头,还烤了他的肉吃。 C:李逵误会宋江强抢民女,径直回到梁山泊,直奔忠义堂,砍倒杏黄旗,扯碎了“替天行道”四个字。又当众痛骂宋江:“杀了阎婆惜,便是小样,去东京养李师师,便是大样,你若不把女儿还他时,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 D:宋江在自己服下毒酒后也给小李广花荣服了毒酒,李逵流泪安慰花荣说:“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初中阶段你读过不少中外名著吧?现请你从《骆驼祥子》和《格列佛游记》中任选一部,谈一谈阅读这部小说最深的一点感受,并简要介绍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5分)
名著:《 》(1分)
①情节:________ (2分)
②感受:________ (2分)
情节示例:①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祥子给车夫老马爷孙俩买羊肉包子充饥。(《骆驼祥子》)②格列佛把敌国的战舰拖入利立浦特国的海港,帮助利立浦特国打败了敌人。(《格列佛游记》) 感受:略。
阅读下面对名著或名著中人物的点评,填写与之对应的名著或人物。(3分)
(1)他忠于使命,不畏强权,有胆亦有识:他用凛然正气,捍卫安陵尊严;他以正义之剑,粉碎强秦阴谋。
(2)他机巧聪明,曾读万卷经书;他屡出奇谋,一生数建奇功:他巧借天气炎热,
智取生辰纲;他妙施连环计策,攻克祝家庄。
(3)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记载的是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
唐雎 吴用 《论语》
名著阅读(3分)《诗经》《论语》《孟子》这些传统文化典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经》中运用的 三种表现手法,至今在诗歌创作中仍倍受青睐;孔子提及的 的学习方法,对我们的学习仍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孟子阐释的 的观点,时刻提醒我们在和平年代也要有危机意识。
.赋、比、兴 温故知新(其它与学习方法有关内容均可)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评分说明: 共3分,每空1分,如果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