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5分)

阅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肐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

24.武松这位打虎的英雄在初见老虎时,也像常人一样有怯懦的一面,从哪些细节可以看出来?(1分)

25.上面语段写到老虎时有这样的描写“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这两句描写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

26.武松打虎是这部小说中最能显示武松英雄本色的故事,请找出语段中最生动最精彩的词汇,并说说它们如何显示出武松的英雄形象。(2分)

24.从 “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这两处描写可以看出。

25.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虎吼形容成霹雳,把虎尾形容成铁棒,以此来突出老虎之威。

26.示例:“,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揪住”“一按按将下来”,从这些词中可以看出武松奋力打虎的英雄形象。

名著阅读(5分)

阅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24.以上选段选自中国古典名著《 》,作者是清朝的小说家 。(1分)

25.本书是一个细节的海洋,可谓俯拾即是,作者也不愧为细节描写的能工巨擘,寥寥数笔,就把人物的情态淋漓尽致再现出来了,请结合文中关于黛玉的描写,分析一下她哭的原因,从中表现了她什么感情?(2分)

26.你不能不佩服作者化腐朽为神奇的大家手笔:一桩极为普通的探望事件,居然立刻使得小说人物的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本选文表现了宝玉见到黛玉时怎样的心理变化?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出来的?(2分)

24.红楼梦    曹雪芹

25 .当宝玉没醒的时候,黛玉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是因为心痛宝玉,当宝玉醒来,反而首先担心黛玉,怕黛玉担心,骗她说不碍事,黛玉因感动而哭。这哭中有对宝玉的深深关心和挚爱,也有宝玉不顾自己安危体贴自己的感动,一句“你从此可都改了罢!”流露出无力抗争的无奈,也流露出她对宝玉的知己之情。

26.当宝玉认出此人是黛玉,心中先是惊喜,看到黛玉,心中满是担心和关怀,面对黛玉的劝解,心中更多的是无奈。使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名著阅读(5分)

阅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传了号令,看看近夜,严颜全军尽皆饱食,披挂停当,悄悄出城,四散伏住,只听鼓响:严颜自引十数裨将,下马伏于林中。约三更后,遥望见张飞亲自在前,横矛纵马,悄悄引军前进。去不得三四里,背后车仗人马、陆续进发。严颜看得分晓,一齐擂鼓,四下伏兵尽起。正来抢夺车仗、背后一声锣响,一彪军掩到,大喝:"老贼休走!我等的你恰好!"严颜猛回头看时,为首一员大将,豹头环眼,燕颌虎须,使丈八矛,骑深乌马:乃是张飞。四下里锣声大震,众军杀来。严颜见了张飞,举手无措,交马战不十合,张飞卖个破绽,严颜一刀砍来,张飞闪过,撞将入去,扯住严颜勒甲绦,生擒过来,掷于地下;众军向前,用索绑缚住了。原来先过去的是假张飞。料道严颜击鼓为号,张飞却教鸣金为号:金响诸军齐到。川兵大半弃甲倒戈而降。

24.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 》,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 (人名)。(1分)

25.严颜乃巴蜀名将,既能征战沙场,又能排兵布阵,最终却被张飞所擒。选文多处提到张飞擒严颜的方法,请写出一处来。(2分)

26.在文学作品中,性格可谓是人物的第一生命,使人物形象立体可感。选文体现了张飞怎样的性格特 点?请结合文中一处内容简要回答。(2分)

24.三国演义  罗贯中

  25.围绕"原来先过去的是假张飞;料道严颜击鼓为号,张飞却教鸣金为号;张飞卖个破绽;严颜一刀砍来,张飞闪过,撞将人去,扯住严颜勒甲绦,生擒过来,掷于地下;用假张飞来迷惑严颜"回答。(共2分,可用原文,也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26.示例:

  ①有谋略(或"有计谋";或"智慧");从"原来先过去的是假张飞"等内容可以看出来。

  ②机智;从"张飞卖个破绽"等内容可以看出来。

  ③粗中有细;从"张飞卖个破绽""严颜击鼓为号,张飞却教鸣金为号"等内容可以看出来。

④勇猛;从"张飞闪过,撞将人去,扯住严颜勒甲绦,生擒过来,掷于地下"等内容可以看出来。(共2分,围绕任意一点回答,答出性格特点1分;结合内容1分,结合内容部分既可以引用原文,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名著阅读。(6分)

⑴《________》是鲁迅先生惟一的一本回忆散文集。其中有两篇都共同揭示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的束缚,一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另一篇是《_______》。(2分)

⑵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两小题。(4分)

【A.】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B.】“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

①A.段中的“她”是_____________,B.段中的“他”是_____________。(2分)

②写出一个“我”与A.段中人物相处的生活情节。B.段中的人物最后是怎样死去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朝花夕拾  五猖会  (2分)

⑵ ①长妈妈(阿长)  范爱农  (2分)

②阿长睡觉摆“大”字、阿长元旦逼“我”吃福橘(阿长讲长毛的故事)  溺水而亡(淹死)(2分)

名著阅读(5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馀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众皆惊服。

24.选段出自中国古典名著《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 。(1分)

25.根据司马懿父子的对话,请简要分析司马懿果断退兵的原因。(2分)

26.这是此部作品中有名的“空城计”选段,请结合选文中诸葛亮的言行,概括出他的性格特点。(2分)

24.三国演义   罗贯中(共1分,每空0.5分)

25.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平生谨慎,这样大开城门必有埋伏,如果冒然进入必会中计。(共2分)

26 .围绕“足智多谋、知己知彼、沉着冷静”来回答。(共2分,谈出一点即可)

名著阅读(5分)

阅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关公教车仗从人,只管望大路紧行;自己勒住赤兔马,按定青龙刀,问曰:“文远莫非欲追我回乎?”辽曰:“非也。丞相知兄远行,欲来相送,特先使我请住台驾,别无他意。”关公曰:“便是丞相铁骑来,吾愿决一死战!”遂立马于桥上望之。见曹操引数十骑,飞奔前来,背后乃是许褚、徐晃、于禁、李典之辈。操见关公横刀立马于桥上,令诸将勒住马匹,左右排开。关公见众人手中皆无军器,方始放心。操曰:“云长行何太速?”关公于马上欠身答曰:“关某前曾禀过丞相。今故主在河北,不由某不急去。累次造府,不得参见,故拜书告辞,封金挂印,纳还丞相。望丞相勿忘昔日之言。”操曰:“吾欲取信于天下,安肯有负前言。恐将军途中乏用,特具路资相送。”一将便从马上托过黄金一盘。关公曰:“累蒙恩赐,尚有余资。留此黄金以赏将士。”操曰:“特以少酬大功于万一,何必推辞?”关公曰:“区区微劳,何足挂齿。”

24.以上选段选自中国古典名著《 》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 。(1分)

25.当曹操问关羽为什么急着走时,关羽说“今故主在河北,不由某不急去”,这里的“故主”是指谁?由此可以看出关羽是个怎样的人?(2分)

26.曹操素以广纳贤才为名,以上选段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对关羽这个人才的爱惜?(2分)

24.三国演义  罗贯中

25.是指刘备。由此可以看出关羽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

26.送帅印,送金钱,送锦袍,亲自为关羽送行。

名著阅读(5分)

他打个唿哨,跳在空中。火眼金睛,用手搭凉篷,四下里观看,更不见马的踪迹。按落云头,报道:“师父,我们的马断乎是那龙吃了,四下里再看不见。”……三藏道:“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进!可怜啊!这万水千山,怎生走得!”说着话,泪如雨落。行者见他哭将起来,他那里忍得住暴燥,发声喊道:“师父莫要这等脓包形么!你坐着!坐着!等老孙去寻着那厮,教他还我马匹便了!”三藏却才扯住道:“徒弟啊,你那里去寻他?只怕他暗地里撺将出来,却不又连我都害了?那时节人马两亡,怎生是好!”行者闻得这话,越加嗔怒,就叫喊如雷道:“你忒不济!不济!又要马骑,又不放我去,似这般看着行李,坐到老罢!”

24. 取经路上,孙悟空一行除了不断的和各色妖怪做斗争,有时师徒之间亦有很多的分歧,试结合选文分析,这段话里两人矛盾的焦点是什么?(1分)

25. 同样是面对灾难,面对突发事件,一个哭将起来,一个越加嗔怒,这里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其目的是什么?(2分)

26. 面对劫难,唐僧这个得道高僧,佛学造诣深厚的人,他是怎样表现的?他的言行让我们想到了社会上的哪一类人?(2分)

24.孙悟空想要去找抓走马的人,解决问题,唐僧则又想要马,又怕来坏人,不想让悟空离开他,其实矛盾焦点就是勇敢与懦弱的斗争。

25.对比手法,突出唐僧的胆小懦弱,和孙悟空的勇敢无畏。

26.唐僧的眼泪多于行动,不是“泪落如雨”,就是表现出一副脓包相。白马被吃,他连连抱怨,悟空要去找回白马,他又连声阻止,担心小白龙乘机伤害自己,表现得胆小而又懦弱,贪生怕死。让我们想到那些虽然满怀理想主义,却手无缚鸡之力,当困难发生的时侯,总是束手无策,坐待外援懦弱的人。

名著阅读(5分)

阅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宋江道了一个喏,携了晁盖手,便投侧边小房里来。晁盖问道:“押司如何来的慌速?”宋江道:“哥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弟兄,我舍着条性命来救你。如今黄泥冈事发了。白胜已自拿在济州大牢里了。供出你等六人。济州府差一个何缉捕,带领若干人,奉着太师府钧帖,并本州文字,来捉你等七人。道你为首。天幸撞在我手里。我只推说知县睡着,且教何观察在县对门茶坊里等我。以此飞马而来报你。哥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若不快走时,更待甚么!我回去引他当厅下了公文,知县不移时便差人连夜下来。你们不可担阁。倘有些疏失,如之奈何?休怨小弟不来救你。”晁盖听罢,吃了一惊,道:“贤弟大恩难报!”宋江道:“哥哥,你休要多说。只顾安排走路,不要缠障。我便回去也。”

24:选文出自古典名著《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 (人名)。(1分)

25.请写出选文中晃盖所说的“大恩”是什么?(2分)

26.选文能体现出宋江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中的内容加以简要说明。(2分)

24.水浒传   施耐庵

  25.黄泥冈事发、济州府差领人捉拿晃盖,宋江借故住缉捕,先来通知晃盖逃走。

  26.有智谋  仗义  济州府差来捉拿晃盖时,宋江先是推说知县睡着,让何观察在对门茶坊等着,以此赢得时间,然后冒着生命危险赶去通知晃盖。

名著阅读(5分)

李逵、燕青竟望梁山泊,路上无话。直到忠义堂,宋江见了李逵、燕青回来,便问道:"兄弟,你两个那里来?错了许多路,如今方到。"李逵那里应答,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众人都吃一惊。宋江喝道:"黑厮又做甚么?"李逵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当有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五虎将,慌忙拦住,夺了大斧,揪下堂来。宋江大怒,喝道:"这厮又来作怪!你且说我的过失!"李逵气做一团,那里说得出。

24.本段文字出自中国古典名著《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__ 时期的小说家施耐庵。(1分)

25.本段情节中,作者重在塑造李逵的形象,但作者也描写了堂上众人的表现:"众人都吃一惊""慌忙拦住""宋江大怒",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2分)

26.有人评价说李逵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也有人说李逵的性格虽然暴烈,但他也有憨直可爱的一面。对这两种评价,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本段情节做简要分析。(2分)

24.水浒传  元末明初(共1分,每空0.5分)

25.侧面烘托的当时紧张的气氛,从而表现了李逵冲动粗暴的性格。

26.李逵虽然粗鲁暴戾,但他身上也同样闪烁着人性光辉。他疾恶如仇,梗直豪爽,即使面

对宋江,他最尊敬的人,当他认为有不对的地方时,他也会怒从中起,大闹起来,砍倒旗杆,撕碎杏黄旗。由此可见,他的粗鲁暴戾中也掩藏着善良本真。

阅读《水浒》片段,回答文后问题。(4分)

当晚弟兄两个,拴束包裹。到四更时分起来,洗漱罢,吃了早饭,两个打扮动身。宋江戴着白范阳毡笠儿,上穿白缎子衫,系一条梅红纵线绦,下面缠脚,衬着多耳麻鞋。宋清做伴当打扮,背了包裹,都出草厅前,拜辞了父亲宋太公。三人洒泪不住,太公分咐道:“你两个前程万里,休得烦恼。”宋江、宋清却分付大小庄客,小心看家,早晚殷勤伏侍太公,休教饮食有缺。兄弟两个,各跨了一口腰刀,都拿了一条朴刀,径出离了宋家村。

①宋江犯了什么官司,兄弟非得“离了宋家村”?(2分)

②兄弟俩离家别父,投奔谁家?就在这人家里,宋江初次结识了哪位好汉?(2分)

(4分)①(2分)宋江杀死阎婆惜    ②(2分)柴进       武松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