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①,分为②雅、颂三部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305首诗。《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采用了起兴的表现方法,如《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是以雎鸠起兴,引出淑女和君子;又如《蒹葭》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就是用 ③ 起兴,引出④ 。
①诗歌总集 ②风③蒹葭 ④伊人
课外名著和文学常识。(6分)
(1)《水浒》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请简要概括“智取生辰纲”这一情节的主要内容。(3分)
答: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 的情况下历时三年写成的。故事取材于 ,以 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3分)
(6分)(1)叙述了杨志受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世杰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往东京,在途中被晁盖、吴用等夺取的经过。(3分)(2)双目失明和全身瘫痪 他自己的亲身经历 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1空1分,3分)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和文章内容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游记》中,唐僧先后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在鹰愁涧收了白龙马,在高老庄收了猪八戒,在流沙河收了沙和尚。师徒历尽磨难,取得真经。 B: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有些故事还前有序幕,后有尾声。《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发疯就是小说的尾声部分。 C:《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散文,《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文学家莫泊桑的小说。 D: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表现了他童年生活的情趣,也表达了他对老师寿镜吾老先生的不满。
名著阅读(3分)
这一天,他们走到野猪林的险恶去处,董超、薛霸便把林冲捆在树上,举起水火棍欲将林冲打死。正在这时,林中突然飞出一条禅杖,将水火棍一隔,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
上面文段节选自元末明初人 所著《水浒传》,它描述的是一段耳熟能详的故事: 。文中的“胖大和尚”是指鲁智深。从文段可看出,他最主要的一个性格特点是 。
(3分)施耐庵; 花和尚大闹野猪林(“鲁智深大闹野猪林”也对); “重友情,讲义气”或“侠肝义胆”(说明:答案不含“仗义”意不得分)
名著知识积累:(4分)
中国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的是<<________________>>,喜欢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略。
名著阅读(5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瑜以被蒙头而卧。肃曰:“都督病势若何?”周瑜曰:“心腹搅痛,时复昏迷。”肃曰:“曾服何药饵?”瑜曰:“心中呕逆,药不能下。”肃曰:“适来去望孔明,言能医都督之病。现在帐外,烦来医治,何如?”瑜命请入,教左右扶起,坐于床上。孔明曰:“连日不晤君颜,何期贵体不安!”瑜曰:“人有旦夕祸福,岂能自保?”孔明笑曰:“天有不测风云,人又岂能料乎?”瑜闻失色,乃作呻吟之声。孔明曰:“都督心中似觉烦积否?”瑜曰:“然,”孔明曰:“必须用凉药以解之。”瑜曰:“已服凉药,全然无效。”孔明曰:“须先理其气;气若顺,则呼吸之间,自然痊可。”瑜料孔明必知其意,乃以言挑之曰:“欲得顺气,当服何药?”孔明笑曰:“亮有一方,便教都督气顺。”瑜曰:“愿先生赐教。”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写毕,递与周瑜曰:“此都督病源也。”瑜见了大惊,暗思:“孔明真神人也!早已知我心事!只索以实情告之。”乃笑曰:“先生已知我病源,将用何药治之?事在危急,望即赐教。”
24、选文出自古典名著《 》,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 (人名)。(1分)
25、当孔明笑说“天有不测风云,人又岂能料乎?”时,周瑜为何“闻之失色”?(2分)
26、从“隆中决策”到“星落秋风五丈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诸葛亮早已成为忠诚和智慧的化身。结合选文具体情节,说说诸葛亮留给你怎样的印象。(2分)
24.三国演义罗贯中(共1分,每空0.5 分)
25.周瑜因无东风助阵而心情郁闷,并非真正有病,而是得了心病。这早已被孔明看
透,因此当他说了“不测风云”时,正好点明了周瑜心病之因,于是“闻之失色”。(意
思对即可)(共2 分)
26.从孔明提出治病“须理气”可以看出他足智多谋,对周瑜的心病早已熟知;从孔明两
处“笑曰”体现出他胸有成竹、富有智谋、豁达乐观。(围绕一个方面答即可)(共2分)
名著阅读(5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关公横刀前进,行至初更以后,约走二十余里,只见山凹处,金鼓齐鸣,喊声大震,一彪军到,为首大将朱然,骤马挺枪叫曰:“云长休走!趁早投降,免得一死!”公大怒,拍马轮刀来战。朱然便走,公乘势追杀。一棒鼓响,四下伏兵皆起。公不敢战,望临沮小路而走,朱然率兵掩杀。关公所随之兵,渐渐稀少。走不得四五里,前面喊声又震,火光大起,潘璋骤马舞刀杀来。公大怒,轮刀相迎,只三合,潘璋败走。公不敢恋战,急望山路而走。背后关平赶来,报说赵累已死于乱军中。关公不胜悲惶,遂令关平断后,公自在前开路,随行止剩得十余人。行至决石,两下是山,山边皆芦苇败草,树木丛杂。时已五更将尽。正走之间,一声喊起,两下伏兵尽出,长钩套索,一齐并举,先把关公坐下马绊倒。关公翻身落马,被潘璋部将马忠所获。关平知父被擒,火速来救;背后潘璋、朱然率兵齐至,把关平四下围住。平孤身独战,力尽亦被执。
少时,马忠簇拥关公至前。权曰:“孤久慕将军盛德,欲结秦晋之好,何相弃耶?公平昔自以为天下无敌,今日何由被吾所擒?将军今日还服孙权否?”关公厉声骂曰:“碧眼小儿,紫髯鼠辈!吾与刘皇叔桃园结义,誓扶汉室,岂与汝叛汉之贼为伍耶!我今误中奸计,有死而已,何必多言!”
24、选文出自古典名著《 》,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 (人名)。(1分)
25、关羽被俘后,孙权曰:“孤久慕将军盛德,欲结秦晋之好,何相弃耶?”这里提到的“欲结秦晋之好”是指什么?(2分)
26、关羽以其“过五关、斩六将”等驰骋疆场之勇气,拼得了“五虎将”第一位。最后,却落得败走麦城身手异处的命运从其败走麦城可以看出关羽性格中的那些弱点?(2分)
24.三国演义罗贯中(共1分,每空0.5 分)
25.孙权为与蜀汉结盟,向关羽提亲,想让儿子娶关羽之女,遭到关羽大骂拒绝。(意
思对即可)(共2分)
26.充分说明了他狂傲轻敌、逞强好胜、刚愎自用、轻视属下的性格特点。(共2 分)
名著阅读(5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张飞杀到巴郡城下,后军已自入城。张飞叫休杀百姓,出榜安民。群刀手把严颜推至。飞坐于厅上,严颜不肯下跪。飞怒目咬牙大叱曰:“大将到此,何为不降,而敢拒敌?”严颜全无惧色,回叱飞曰:“汝等无义,侵我州郡!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飞大怒,喝左右斩来。严颜喝曰:“贼匹夫!砍头便砍,何怒也?”张飞见严颜声音雄壮,面不改色,乃回嗔作喜,下阶喝退左右,亲解其缚,取衣衣之,扶在正中高坐,低头便拜曰:“适来言语冒渎,幸勿见责。吾素知老将军乃豪杰之士也。”严颜感其恩义,乃降。后人有诗赞严颜曰:“白发居西蜀,清名震大邦。忠心如皎月,浩气卷长江。宁可断头死,安能屈膝降?巴州年老将,天下更无双。”又有赞张飞诗曰:“生获严颜勇绝伦,惟凭义气服军民。至今庙貌留巴蜀,社酒鸡豚日日春。”张飞请问入川之计。严颜曰:“败军之将,荷蒙厚恩,无可以报,愿施犬马之劳,不须张弓只箭,径取成都。”正是:只因一将倾心后,致使连城唾手降。
24、选文出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作者是 (朝代)小说家 (人名)。(1分)
25、阅读选文说说张飞对严颜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26、在《三国演义》中,张飞几乎成了性格暴躁的代名词。然而在选文中,我们却看到了张飞的另一面。请结合张飞对严颜态度的变化及顺利入川的结果,分析其性格特点(2分)
24.元末明初,罗贯中(共1 分,每空0.5 分)
25.在选文中,张飞的态度从愤怒到喜悦,从叱责到尊敬。变化的原因是严颜的刚毅
不屈。(共2分,态度原因各1 分)
26.张飞对严颜态度的变化,说明他赏识英雄,他因义释严颜而顺利入川足见其有勇
有谋,粗中有细。(共2分,态度变化方面分析1分,顺利入川方面分析1 分)
名著阅读(5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当日玄德自与简雍、糜竺、糜芳同行。正行间,忽然一阵狂风就马前刮起,尘土冲天,平遮红日。玄德惊曰:“此何兆也?”简雍颇明阴阳,袖占一课,失惊曰:“此大凶之兆也,应在今夜。主公可速弃百姓而走。”玄德曰:“百姓从新野相随至此,吾安忍弃之?”雍曰:“主公若恋而不弃,祸不远矣。”玄德问:“前面是何处?”左右答曰:“前面是当阳县,有座山名为景山。”玄德便叫就此山扎住。
时秋末冬初,凉风透骨;黄昏将近,哭声遍野。至四更时分,只听得西北喊声震地而来。玄德大惊,急上马引本部精兵二千余人迎敌。曹兵掩至,势不可当。玄德死战。正在危迫之际,幸得张飞引军至,杀开一条血路,救玄德望东而走。文聘当先拦住,玄德骂曰:“背主之贼,尚有何面目见人!”文聘羞愧满面,引兵自投东北去了。张飞保着玄德,且战且走。奔至天明,闻喊声渐渐远去,玄德方才歇马。看手下随行人,止有百余骑;百姓老小并糜竺、糜芳、简雍、赵云等一干人,皆不知下落。玄德大哭曰:“十数万生灵,皆因恋我,遭此大难,诸将及老小,皆不知存亡:虽土木之人,宁不悲乎!”
24、选文出自古典名著《 》,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 (人名)。(1分)
25、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情节,并说说在面对敌兵大举攻来时,刘备为何不肯弃百姓先行?(2分)
26、从选文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备?请结合选文进行简要分析。(2分)
24.三国演义,罗贯中(共1 分,每空0.5 分)
25.“百姓从新野相随至此,吾安忍弃之?”(共2 分)
26.两个角度均可:1.敌人来攻,刘备不肯弃百姓先行;百姓遭难,刘备大哭不已。可
见刘备有爱民之心,对百姓的遭难痛心不已。2.这一行为,是刘备笼络民心的表
现,正是通过这一情节,刘备获得了百姓的拥戴,从此势力大振。(共2 分,结合选
文1 分,分析人物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