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禁烟英雄林则徐有这样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下面对这两句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苟”表假设,是“假如”、“如果”的意思。  B:“以”在这里是“付与”的意思,“生死以”是说把生与死交给国家。  C:“岂”表反诘,是“怎么”的意思;“之”代指“祸”与“福”。  D: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死交给国家,怎么能因个人利益而避福趋祸呢?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 )

2.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 )

3.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 ( )

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

1.边、极限。2.平。3.使牛出汗。4.亲自。

查词典,“疾”(jí)有四个义项: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急速”或“猛烈”。依次判断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两个“疾”字的含义,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鲁迅在灯下奋笔疾书,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A:②① B:④③ C:②④ D:①③

对下面语句中省略号表达的意思有多种理解,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唯见你偷了何 家的书,吊着打。”(选自《孔乙己》)

A:孔乙己被人揭了疮疤,心里着急,却不知怎样反驳。 B:孔乙己无力的反驳被打趣他的人抢白了。 C:孔乙己非常窘迫,面对嘲笑,无力辩驳。 D:孔乙己意识到自己做错了,就不再争辩。

结合《爱莲说》一文,完成1-2题。
1.翻译下面的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哪些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2.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意思对即可)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是
  

A:万恶不赦(赦免)  不屑置辩(认为值得)    B:人迹罕至(稀少)  好意难却(推辞,拒绝)    C:有例可援(支援)  狼狈不堪(能忍受)    D:不言而喻(明白)  不能自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安陵君其寡人 ( )

2.余幼书,家贫难致( )

1.  答应;同意;允许 

2.喜欢;爱好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后狼而前狼又至 ( )

2.今南方已定,兵甲已( )

1.停止;停留   

2.足够;充足;满足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永州之野产蛇 ( )

2.彼我盈,故克之( )

1.不同的;特别的;奇异的;奇特的   

2.完;尽;枯竭;低落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未孚,神弗也。

信: 福:

信:信用  福:赐福、保佑。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