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出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 )(2分)
A:《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北宋苏轼,这篇短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B:法国小说家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作者的见闻和感受,表达了沦陷地人民对祖国无限的眷念之情和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C:《泊秦准》的作者杜牧,就是指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诗句中的“杜”。 D:《人琴俱亡》选自南宋文学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表达了子敬和子猷的手足情深。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与朱元思书》是一篇山水小品文,作者吴均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富阳至桐庐间的奇山异水。 B:《五柳先生》是作者陶渊明写的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C:《马说》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遇到知己,方可发挥才干,否则必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 D:《送东阳马生序》从难于得书、从师、奔波辛劳、生活困顿几个方面,叙述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意在勉励马君专心学习,刻苦攻读,将来能有所成就
简答题:
作者所说的“物外之趣”指什么?这种物外之趣是怎么产生的?(举例说明)
( 1)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从中得到的乐趣。
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举例略)
(2)略(言之成理即可)
让学生听录音,概括出文中描绘了几件趣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帐中嬉蚊 神游丘壑 鞭驱虾蟆
下列有关课文和明珠的理解以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果在《给巴特勒的信》中,先极力描绘圆明园的神奇壮丽,然后才写侵略者的焚烧洗劫,这样以“美”衬“丑”,突出侵略者毁灭人类文明的丑恶行径可恨之极。 B:老舍在话剧《茶馆》中,通过裕泰茶馆的盛衰,刻画了王利发、李石清等人物形象,反应了各阶层人物的生活变迁,揭示出__的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 C:韩愈在《马说》这篇杂文中,借伯乐相马的故事,以马喻人,托物寓意,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表达了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 D:霍达在《穆斯林的葬礼》中,描写了北京一座四合院里,演绎的一个穆斯林家族60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却纠缠交错的爱情悲剧。
这篇文章中,“行道树”的象征意义是 。
无私的奉献者
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活板》本文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紧扣“印”字这一特征进行说明,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
B:青面兽杨志负责押送“生辰纲”,智多星吴用在黄泥冈巧设妙计“智取生辰纲”。吴用设计用药的过程是: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白胜在另一桶酒里打了半瓢酒吃。 故意给军士等人看。次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抖在瓢里,用瓢去打酒时,把药搅在酒里,假意打半瓢吃。最后,刘唐夺过吴用手里的瓢,将酒倒进桶里。 C:第二次打祝家庄是宋江为救投奔梁山的时迁,率兵攻打祝家庄,却中了埋伏,兵败而归。 D:《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吴敬梓,字敏轩,清代小说家。《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善于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
请将下面的文字规范、端正、美观地楷书在下面的田字格中(2分)
渔夫唱晚 古寺敲钟
(要求规范、端正、美观。否则扣分,满分2分,扣完为止)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贾平凹的(月迹)记叙了一群孩童在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月迹”既是月亮运行之迹,也是孩童心理变化之迹。 B: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范进中举》,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C: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与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都是宋词中的杰作,前者婉约,后者豪放。 D: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其故事情节可分为“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这四个部分。
下面对课文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中“老于旅途的人”就是指总是在旅途中走的人。 B: 《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文展现了雨果大师抛开狭隘的民族意识,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伸张正义的人格魅力。 C: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宋代范仲淹。 D: 《统筹方法》中明确指出: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