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请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2分)

A: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三种花的德性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 B: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的对比描述,突出了它们的德性品格。 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参加李阳《疯狂英语》活动的都是我校的共青团员和中学生。 B: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C: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写进了报告,表明了党和国家对环境保护和提高公民生态道德建设的重视。 D:为了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的班级管理制度。

根据课文,下列句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芦花荡》:“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用拟人手法写出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抗日斗争精神与意志。 B:《蜡烛》:“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中的“火焰”是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精神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烈士的哀思。 C:《背影》:“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作者当时是一个北大学生,自然很聪明地理解到父亲的爱。 D:《阿长与<山海经>》:“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霹雳”和“震悚”分别是心理、动作反应,此句写“我”意外获得《山海经》所产生的震惊、惊喜、激动、内疚、感激等复杂的感情。

读冰心的《忆读书》,我们认识了 的读书观;读《小巷深处》,我们明白了为人应 ;读狄斯尼的《勇气》,我们懂得了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

的人就是幸福的人;读《“两弹”元勋邓稼先》,我们会对 的科学家肃然起敬。(4分)

[9c045a15c3990c15.gif]

按提示填空。(4分)

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白杨礼赞》以 为线索;《囚绿记》以

为线索;《一厘米》以 为线索;《孔乙己》以 为线索。

[d8aa2dba6a6b5ddc.gif]

课文相关内容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山地回忆》中塑造了一个爽快率直、质朴善良、勤劳能干的女孩子形象,高度赞美了在浓厚时代气氛下人民大众与革命者之间的血肉情谊。 B:《麦琪的礼物》中,作者充分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营造一种戏剧性的氛围。 C:《艺术品》记叙了一件艺术品被多次转送的故事,反映了社会不同阶层的人对艺术品超凡的鉴赏能力。 D:契诃夫小说的结尾严格遵循他的小说情节的发展逻辑,没有欧•亨利式的异峰突起,只有朴素与平淡的尾声,却更发人深省。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飞红滴翠记黄山》是一篇解说词,是为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 的,它有别于一般的游记,是借助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的。 B:《多收了三五斗》这篇散文记叙了江南小城旧毡帽朋友们被迫贱价粜米的故事,描绘了 旧中国农民共同的悲惨命运,作者叶圣陶。 C: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美》中认为:“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 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D:《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信中描绘了奇丽多姿的富春江 山水,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选择出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 )(2分)

A:《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北宋苏轼,这篇短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B:法国小说家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作者的见闻和感受,表达了沦陷地人民对祖国无限的眷念之情和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C:《泊秦准》的作者杜牧,就是指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诗句中的“杜”。 D:《人琴俱亡》选自南宋文学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表达了子敬和子猷的手足情深。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与朱元思书》是一篇山水小品文,作者吴均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富阳至桐庐间的奇山异水。 B:《五柳先生》是作者陶渊明写的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C:《马说》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遇到知己,方可发挥才干,否则必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 D:《送东阳马生序》从难于得书、从师、奔波辛劳、生活困顿几个方面,叙述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意在勉励马君专心学习,刻苦攻读,将来能有所成就

简答题:

作者所说的“物外之趣”指什么?这种物外之趣是怎么产生的?(举例说明)

( 1)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从中得到的乐趣。

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举例略)

(2)略(言之成理即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