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有误的是( )(3分)
A: 莫泊桑在《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着力刻画四位著名作家形象时,插入一些抒情和议论,其作用是让读者更深刻地认识他们,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B:《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 “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写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丧的国土的思念之情。 C:《爸爸的花儿落了》采用插叙的手法,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D:《社戏》描写的是幼年看社戏的往事,表现了作者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抨击,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清丽的写景小品文,描绘了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的闲适心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渴望为人所赏识干一番大事业的愿望。 B: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他出生于贵族家庭却同情农民厌恶农奴制度,他的代表作为巨著《战争与和平》以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C:胡适,字适之,20世纪上半页著名学者。他人到中年时将自己年少的一段人生历程写成了《我的母亲》。他写童年,写母亲,满含深情却又行文自然、质朴,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 D:课文《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表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文章的明线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童年的朋友》节选自苏联作家高尔基的《童年》,课文主要刻画了外祖母这一形象,表现了她对“我”的成长有着良好的影响。 B: 唐朝文学家柳宗元的寓言《黔之驴》,叙写了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除了写百草园外,还写了三味书屋后面的一个小园子,旨在表现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不全是单调枯燥的,也有充满趣味的一面。 D: 《回延安》的作者是贺敬之,《再别康桥》的作者是徐志摩。两首诗有诸多相似之处,如都运用了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都写了“重到——离去”的过程,都抒发对某一地方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石榴》是郭沫若写的一篇优美的状物抒情散文。本文抓住石榴的外在特征进行描写,同时还赋予石榴内在的特征,如质朴俊逸的风度、不畏炎阳的品质、充满活力的精神等。 B:俄国文学家契诃夫所写的《变色龙》是一篇揭露沙皇____统治的短篇小说,“变色龙”已经成为政治上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的代名词。 C:《口技》选自清代人林嗣环编辑的笔记体小说《虞初新志》,这篇文章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了我国民间艺人的精湛构思和高超技艺。 D:《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文章结构是总-分-总。
下面这段话中,关于文学作品内容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句是(3分)(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鲁迅。 B:《三颗枸杞豆》这篇小说用回忆的笔法,写了三叔一生留给“我”的教训——三颗枸杞豆以及这三颗枸杞豆对“我”的启示、教育,告诉人们:要抓住时间,抓住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于园》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北宋的文学家张岱。这篇园林小品按照由前而后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写于园,清新空灵。 D: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主,以纪念碑的方位顺序为辅兼顾其他顺序来组织材料。写浮雕时,作者由东到南到西,最后到北,这个空间顺序实际上是由浮雕的内容所决定的。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语句的表达效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 理解:“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写出了桃花开过杏花开,杏花开过梨花开,百花相继开放的景象。 B:野花遍地是:杂儿样,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理解:“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写出了草丛中的片片野花迎着阳光,灿烂绽放的景象。 C: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 理解:“厚障壁”表明“我”与中年闰土由于长期不见面,两个人之间产生了误会,关系越来越远。 D: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是地上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多了,变成了路(故乡《鲁迅》) 理解:把“希望”比作是“路”表明只要始终不渝地去探索、实践、希望就会出现在眼前,就会迎来新生活。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再塑生命》(《我的老师》)写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对“我”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B:《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不同;《故乡》中“闰土”对“我”的态度,以前和现在不同:二者都是前高傲后恭敬。 C:《孙权劝学》中的孙权善劝,善在以自身体验劝吕蒙就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善劝,善在以小喻大劝齐王广开言路。 D:《背影》一文四次写背影,其中着重刻画父亲攀爬月台时的背影,详略得当。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一项是 ( ) 3分
A:在《我的第一本书》中,胡适用温情的笔调来描绘父亲为自己抄写课本的动人情景。 B:《再塑生命》所述说的是莎莉文老师怎样帮助海伦•凯勒从无光、无声的__世界走向光明成功世界的。 C:牛汉在回顾自己所走过的人生道路时,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在《我的母亲》中,朴实的文字表达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D:茨威格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一项是 ( ) 3分
A:在《我的第一本书》中,胡适用温情的笔调来描绘父亲为自己抄写课本的动人情景。 B:《再塑生命》所述说的是莎莉文老师怎样帮助海伦•凯勒从无光、无声的__世界走向光明成功世界的。 C:牛汉在回顾自己所走过的人生道路时,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在《我的母亲》中,朴实的文字表达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D:茨威格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下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雷电颂》的舞台说明为舞台上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作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震天撼地的呼喊作了铺垫。 B:寓情于景、借景抒怀是《海燕》的基本艺术方法。作品对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海燕” ——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给与了最真挚、最热忱的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