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赞扬了石缝间的生命的什么精神?
倔强、顽强的抗争精神(意思对即可) 点拨:从扎根在石缝间思考。
段落层次
1.第1段:全篇引子: 。
2.第2~6段: 。
3.第7~10段: 。
1.抒发自己被石缝间的生命感动之情。 点拨:由“感动”而思考。
2.作者通过讴歌野草、蒲公英和松柏这三种长在石缝间的生命,歌颂了那些“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的倔强的生命。
3.作者通过议论、抒情,表达了自己对“石缝间的生命”的认识和赞美。
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 。它们因山风的 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 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 ,它们的叶因 而失去光泽;只有它们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又 的筋条,似那 的藤蔓,深埋在石缝间 的间隙里。
茁壮 凶狂 贫瘠 坚韧而苍老 枯萎 强固 柔中有刚 狭隘
点拨:注意字的正确写法,如萎、隘。
作者为什么选取野草、蒲公英和松柏这三种生命?
因为野草、蒲公英和松柏都生长在石缝间,都具有顽强地与恶劣环境抗争的精神。
点拨:根据三者的生长环境和内在品质答题。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歌颂石缝间生命的倔强。
阅读课文第三节(第13~16段),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举英雄奥德修斯的例子,要证明文中的哪一句话?
2.你知道“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这句话出自哪一部文学名著吗?你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
3.你能举出两个描写思乡之情的古诗词中的句子吗?
4.请你用现代汉语表述文中引用的马致远的《寿阳曲·潇湘夜雨》。
1.家是永远的岸 点拨:从本节的中心句思考。
2.《红楼梦》 曹雪芹
3.学过的或已掌握的古诗词都可以。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做》) 点拨:必须有思乡之情蕴含其中。
4.渔灯昏暗,旅途之人在梦中回到了故乡,一声声让人心碎。在五更之时,一叶孤舟离家万里,那滴水声仿佛是离家之八思乡流下的热泪。 点拨:译文时,要把重点词语译出来。
“傍晚,征帆纷纷归来,港湾里灯火摇曳,人声喧哗,把我对大海的沉思冥想打断了。”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望着湖面上缓缓而行的点点帆影,我暗暗祝祷,愿每张风帆下都有一个温馨的家。”这句话中的“点点风帆”指什么?作者为什么发出这样的祝祷?
一只只船 因为作者希望人人都有一个温暖的家。 点拨:从本文的主旨考虑。
段落层次
1.第1段:引子: 。
2.第2~6段:第一节: 。
3.第7~12段:第二节: 。
4.第13~16段:第三节: 。
1.人生是一种漂流。
2.表达了作者对“家”的第一层面的哲学思考——“家是一只船”。
3.阐释“家是温暖的港湾” 这一哲学思考。
4.阐释“家”的本质特征——“家是永远的岸。”点拨:抓住每节的标题进行思考。
作者把“家”比作了 、 和 。
船 港湾 岸 点拨:熟读课文,找准重点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