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结合《一个深夜的记忆》一诗,说说下面形象的深刻含义。
深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黎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象征当时__的社会现实。 象征着光明,象征着胜利。
如何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说白鹭是一首诗,是因为白鹭的美丽、精巧,如诗如画。说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
散文诗”,是因为白鹭的美寻常、朴素、自然天成,这种美需要人们去寻,在寻求中理
解这种美。
对郭沫若的散文《白鹭》一文的内容和形式的理解有下列四种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作者通过对白鹭形、神细致生动的描写和情感的倾注,赞美了白鹭这一乡居常见的物 象被人忘却了的平凡朴素的美。 B:作者借对白鹭平凡朴素的美的讴歌,委婉地表达了对平凡、质朴的劳苦大众赞美的真 情。 C:作者开篇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是因为作者本身是诗人,所以对富有诗意的 白鹭情有独钟。 D:文章运用了对照、排比句、排比段等多种艺术手段,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白鹭,表达 了作者对白鹭这一平凡物象的独特发现与感受,从平凡中提炼出不平凡的意义。
作者从哪些角度描绘了梅雨潭的绿?
从绿的范围、深度、静态、动态、亮度、质地、色彩等方面描绘。
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招引”用的是拟人手法,给绿以生命,使绿的 形象生动、有情意,逗引人们去探究她、欣赏她。 B:“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作者巧妙地运用新鲜、贴切的比喻,准确 地写出潭水激荡、泛起层层涟漪的情状。 C:“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这里运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潭水像涂了明油一般,表现的是潭水的明亮;把潭水比喻成鸡 蛋清,表现的是潭水的柔滑与娇嫩。 D:“大约潭是很深的”“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这 样的想像使我们感受到水天相接、浑然一体的景象。
作者在表现梅雨潭的绿时为什么还提到了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杭州虎跑寺的“绿
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水呢?
通过对比衬托出梅雨潭的绿最纯,最正,最合适。
作者为什么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
因为作者被眼前的绿陶醉,眼中心中只有绿而没有瀑布了。
下面是宗璞对西湖冷泉亭的溪水的描写,将其与朱自清对梅雨潭水的描写相比较,看看在
描写方法上有什么异同点。
亭旁溪水波光粼粼,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
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节选自宗璞《西湖的绿》)
相同点: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描写水的特点。 不同点:朱自清运用了侧面衬托来描写
梅雨潭水的特点,宗璞运用直接描写来写西湖冷泉亭溪水的特点。
阅读“太阳所反映的水上涟漪的影子”至“就像不明不白的生命离开毫无生气的机体一样”,回答下列问题。
8.请用一句话概述选文的主要内容。
9.选文用溪水流淌的声音来表现它的流向和水情变化,请你根据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或用自己概括的话语来回答。
(1)从克制到兴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淌过花和影子间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奔流过横堵的树木之下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就让路途当中出现阻塞吧”这段话,是谁说的,或者是谁的内心独白?文章在记叙中
插入这一段话有什么作用?请你联系上下文作简要的回答。
11.在这一部分中写了溪流对花草和树木不同的态度,请你说说不同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
不同?
12.文章主要描写小溪流经森林匆匆奔向海洋的全程,这里作者放慢节奏,腾出笔来写森林的花草、树木和小甲虫,有何用意?
8. 水流汇集,彼此招呼,表现了对障碍的蔑视。
9.(1)嘟哝着稳稳地流淌着,又说话,又呼唤。 (2)发出兴奋的招呼声。 (3)发出
潺潺的声音。
10.这一段话是作者自己的话,是对溪水作出的评价,表示了赞赏之情。
11.对于花草这些弱者,溪水显得很亲切;对于阻挡溪水前进的树木,则是一冲而过。
12.作者写森林中的花草、树木和小甲虫相亲相恋或是在水中自由嬉戏,表明田园风光使人
留恋,但溪水决然不顾,以豪壮的语言回答:“有障碍,才有生活。”说明溪水并不稀
罕这种平静的生活。用两种意象的对立,突出主体形象——溪水。
6.如何理解“我要建立我自己的解结规则”这句话的含义?
7.有人说,成天想些离奇的事是“异想天开”,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8.“你的箱子”指什么?简要概括这一则作者的观点。
9.你认为这位建筑师设计人行道的方式妙在何处?
10.所选择的四则语录中,你认为作者的哪一种观点最重要?请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你的
理由。
6. 没有什么事物是一成不变的,要懂得灵活应变。
7. 不同意,有时候很多灵感就是来自假设,有些异想天开也会变成现实。
8. 被禁锢的思维、观点。要开拓思维,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
9. 这是消费者行为理论,根据人们的行走趋势铺设人行道,能更大地满足人员需求。
10.示例:我认为“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这一种观点最重要。理由:创新思维是重点,其
他的三点都是在这一点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才能引发其他几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