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幼儿能根据故事内容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或()故事。
A:续编 B:创编 C:讲述 D:续编、创编
人声包括()、()、()。人声和镜头的画面结合,能起叙述内容、刻画人物性格、扩大画面容量、展开故事情节的作用。
人声包括对白、旁白、独白。人声和镜头的画面结合,能起叙述内容、刻画人物性格、扩大画面容量、展开故事情节的作用。
()是为了故事情节服务的,通过不同的剪辑方法来完善故事情节,传达故事内容,让观众了解故事梗概。
A:镜头剪辑 B:画面剪辑 C:声音剪辑 D:动画剪辑
《西游记》中的人物刻画得各有特点,请各写出一个以沙僧和猪八戒为核心展开的故事情节。
从《水浒传》中任选一个人物,概述与其相关的某一件故事情节,并根据 故事情节对出下联。(宽对即可)
故事情节:
上联:嫉恶如仇,悟空三打白骨精。下联:
①故事情节:鲁达等人到酒楼喝酒,听到隔壁金氏父女啼哭。得知镇关西的罪行,鲁达大怒,当即赠送金氏父女银两,安排她们出逃。再到肉案前,戏耍了郑屠一番,并把他摁倒在地,先后三拳便要了他的性命。下联:侠肝义胆,鲁达拳打镇关西。示例②:故事情节:林冲刺配沧州,途径柴进庄园,柴进盛情款待。柴氏庄上洪教头嫉妒林冲,有意挑衅。林冲在柴进鼓动下用棒教训了狂妄的洪教头。下联:武艺高强,林冲棒打洪教头。示例③:故事情节:④杨志等人押送生辰纲来到黄泥岗,停车休息。吴用巧设妙计,用药酒放到杨志一行人,智取了生辰纲。下联:足智多谋,吴用智取生辰纲。示例④:故事情节:武松刺配孟州时,为报答施恩,酒后来到快活林,他先将蒋门神夫人丢进酒缸,又痛打蒋门神,打得他跪地告饶。最后夺回了快活林,归还施恩。下联:有恩必报,武松醉打蒋门神。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想象和夸张是童话的重要特性,他的故事是虚构的,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 B:“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烁着无数的明星。”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皇帝的新装》是以新装为线索,按照皇帝爱新装--做新装--展新装的顺序展开的故事情节。 D:《女娲造人》是一篇寓言,以幻想的形式揭示宇宙的起源。
本文的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有哪些出人意料之处?
主要有两处。一是“行为不正,糟蹋钱”的于勒被打发到美洲以后,没想到竟然发了财,而且来信“希望能够赔偿”菲利普损失。二是十多年未见的于勒一下子成了穷水手。
从《水浒传》中任选一个人物,概述与其相关的某一件故事情节,并根据故事情节对出下联。(宽对即可)(6分)
故事情节: (3分)
上联:嫉恶如仇,悟空三打白骨精。下联: (3分)
【答案】
[ccfba0b77e359a74.jpg]
【解析】
[8db486632a9182c9.jpg]对方位词等等。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完全相同,“两”“一”都是数词,“个”“行”都是量词,“黄鹂”“白鹭”都是名词,而且都是飞禽名,其中“黄”“白”又都表颜色,“鸣”和“上”都是动词,“翠柳”“青天”都是名词,其中“翠”“青”也都用来表示颜色。但中考对联题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词性基本相对即可。3.结构相应。上下两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水流。”上下两联都是主谓结构,“明月”“清泉”都是主语,“照”“流”都是谓语中心语,“松间”“石上”都是状语。4.节奏相合。节奏是由停顿形成的,上下两联在哪里停顿,有几处停顿都应当吻合。如杭州西湖岳坟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上下两联依次都是两字一顿、两字一顿、三字一顿,节奏完全相合。5.平仄相协。汉语每个字都有声调,古代汉语分平(含阴平、阳平)、上、去、入四声,古人把上、去、入三声归为仄声一类,与平声相对。仄,就是不平的意思。对联要求上下两联之间平仄相协。平仄相协的起码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上举杭州西湖岳坟联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7af4ec42812171ff.jpg]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简述《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或三借芭蕉扇”的故事情节。(任选一个故事情节,1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打白骨精:能写出孙悟空三次打死“变村姑”“变老妇人”“变老头”的白骨精即可。
三借芭蕉扇:能写出孙悟空“变虫子”“变牛魔王”“借天神”三次借调芭蕉扇的经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