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歌词唱道:“回家的感觉真好!”一提到家,就会给人亲切、温馨之感。家是我们人生的起点,也是我们成长的避风港和归宿。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家,小到血亲之家,大到一个集体,一个国家,扩而广之,乃至整个世界,整个地球,整个生物群。我们每个人都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和角色,充当着不同家族的成员。
注:请你围绕“家”这个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演讲稿,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略
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不喜欢战争。但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在中国,“九•一八”的炮声,卢沟桥事变的枪声,南京大屠杀中30万死难同胞的呼喊声,时时使我们警醒。但是就在最近几年,日本教科文组织肆意篡改历史教科书,把“侵略”中国说成是“进入”中国,把它自己放在了正义的一方。请以“战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字数不少于500字。
略
单元作文。
当你学习遇到困难时,请别气馁;当你生活中遇到挫折时,请别沮丧;……只要你能“挑战自我”,一切困难和挫折都会迎刃而解。因为“挑战自我”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压力。请以“挑战自我”为话题,先与同学们讨论交流感受,然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略
[大作文](40分)
毕业升学,是你人生走过的一个“驿站”。回首三年来的生活——仿写汉字、诵读经典、真情写作、激昂演讲、编演戏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置身其中的你享受着、成长着!请选取你曾参与的某一次语文活动,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大作文与作注意事项:
1.仔细审阅题意;2.叙事中融入自己真切的感受;3.用词贴切,句式多样,使语言富有表现力;4.段与段衔接自然,使其浑然一体;5.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6.书写4分。
大作文:
写作方法解析:
1、必须是参与的一次语文活动。
2、语文活动有很多类型,比如:演讲、辩论赛、汉字听写大会、朗诵比赛、赛诗会、猜谜语等等。
3、要写出参加语文活动的收获或感受。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衣着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衣着体现着人的个性、爱好、修养、追求……它的背后往往有着生动的故事,有着不同的见解。
请以“这样的衣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④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解析】考点:话题作文
思路:“这样的衣着”这个话题和“提示语”表明,文章可以以“这样的衣着”为线索,叙述故事,表达情感;也可以以此作为引出议论的引子,进行论证分析,表达观点。在选材上要注意使用“以小(衣着)见大(情感)”,选择最能利于表达真情实感的人(如亲人、老师、同学、朋友、印象深刻的人;古今中外的名人等)的代表性衣着,或叙述故事,或进行论证分析。这方面朱自清的《背影》就是一篇典型的范例,文中“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成为文章行文的线索。
作文(60分)
初中生活富于幻想,易动感情。同学们的心灵深处一定会不断地萌发许许多多“渴望”。如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的理解,渴望有位好友,渴望成功,甚至渴望得到一个小足球,一张精美的贺卡,一条漂亮的裙子……你有什么渴望呢?请写下你的心声吧!
要求:
1、自拟题目。
2、感情真实,内容健康。
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书写合乎格式要求。
4、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作文(略)(60分)
作文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谚语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童谣
生活中很多事需要人们“合作”,请写出你的故事,或写出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 题目自拟。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如果需要,请用“XXX”代替。
提示:命题者倡导朴实的文风。
略
按下面的要求写一篇文章(书写5分,作文55分)
题目:对手
材料一:1998年夏天,上海一电脑公司悬赏一百万元,招募电脑高手作为自己的对手,对该公司所研制的信息“防火墙”系统进行攻击。经过几次攻守较量之后,该系统的防盗能力大大提高。质量的提高,赢得了客户,为公司带来丰厚收益。
材料二:科学家发现,鲨鱼在近千万年的历史进化中,其内部组织几乎没有改变,原因在于鲨鱼至今没有天敌。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以“对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略
请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个题目作文
1、暖是冬日里的一片阳光,温暖是黑夜中的一盏明灯;温暖是游子远行前母亲的叮咛;温暖是车上给老人让座的爱心;温暖是雨天老师送学生回家的那把伞;温暖是孩子对病重母亲的照顾……温暖是相互的,只要你送给别人温暖,别人也会送你温暖。请你以“温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在600字以上,
2、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时常会萌发出许许多多的“渴望”,如渴望得到一种心爱的东西,渴望有位好朋友,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的关爱或理解,渴望“个性”得到保护和发展等。
请以“我渴望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有真情实感。文章要写出渴望什么,为什么渴望。 (4)、字数不少于600。
略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写的是阴月、缺月;
苏轼《蝶恋花》:“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写的是晴月、圆月。
晏殊:“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现代人:月缺时我想你,月圆时我念你。无论月缺月圆,我都祝福你。——写的是缺月、圆月、阴月、晴月。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月有阴晴圆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自己或身边人的故事,抒发真情实感;可以评品古人,编排故事;也可阐明思想观点。
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所给材料,可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600字。
写作提示:文章由古诗到现代人的歌词,最后引出一个暗含关系的话题。可从三方面立意:(1)我们呼唤月明月圆,这可以照亮我们前方的路,为我们的人生路铺就一条坦途。因此,生活中,我们努力让自己的月亮变得又明又圆。(2)我们要直面月阴月缺。不是一切失去都意味着缺憾,不是一切得到都意味着圆满。生活中,有时我们会失去很多,但,当我们继续前进或换个角度看人生时,我们会发现,其实过了不久我们会得到比失去的更多的东西,包括坚毅、快乐、自信、幸福。人生不可能永远圆满,我们面对缺憾要泰然处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无论月明月圆,还是月阴月缺,都是自然现象,我们要豁达对之。或盈或缺,月总在那里。“荣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生活中,我们需要一份开朗、豁达的心,不管大千世界怎样变化,纵然沧海桑田,海枯石烂,又怎会使我们失去一颗平和爱美的心。
参考例文:
阳光只有一种颜色
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的思维、感情总是不离开我们双眼看见的世界。不同的人看见不同的世界,但事实上世界只有一个。拉开窗帘,阳光只有一种颜色,虽然你喜欢的是赤橙黄绿青蓝紫……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缺月圆,它依然是那个不变的月球,但人因悲因欢却赋予它不同的意义。
南唐的李后主面对月亮有不尽的哀愁。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此时的一弯新月却是他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的寄托。一代君王,本已习惯了金口玉言、发号施令,习惯了作威作福、纸醉金迷,享尽了春花秋月、歌舞升平。然而,一旦沦为仰人鼻息、任人宰割的阶下囚,其心情如何呢?李煜忆“不堪回首”的“故国”,虑朝不保夕的现实,自然是“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了。这是__之愁,怀旧伤今之愁。愁铺天盖地、绵绵不绝地袭来。多情善感的他自是把弯月当残月、愁月了。
与之不同的是苏轼,他吟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佳句。东坡豪放,东坡豁达,东坡知月缺月圆,此事古难全。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他始终用开朗、宽容而豁达的心胸面对生活。被贬杭州,无妨,他赏西湖,品江南,不曾悲怆;被贬黄州,无妨,他泛舟赤壁,酌酒歌诗,依然豁达。所以,在如此开朗的苏轼看来,月本阴晴圆缺,千古难全。
不同的人看见了不同的月,同样的月给了不同的人不同的慰藉。李煜对它愁,它亦愁;它冷如霜,细若钩,交缠着他无尽的哀愁。苏轼对它坦然,它亦如此;转朱阁,低绮户,它仍然美好,留给思乡的人共同的温暖。
生活也是如此,它有挫折与痛苦,亦有成功与幸福,有如月的阴晴。生活更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便笑,反之亦然。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就应该看清生活,不被暂时的__蒙蔽,也不因一时的光明而窃喜。
生活的喜怒哀乐,有如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交织,其实,它本是灿烂的阳光,只是一种颜色。只要用一颗坦然的心去接受,淡然的日子,也会过得平凡而充实。庄子冷眼看尘世,清洁之中流露出与__抗衡的眼神,那是一种超然,是豁达,一切皆因一个字:淡!
所以,看见月缺时不必紧锁双眉,看见月圆时也不必欢呼雀跃。一切淡如水,一颗坦然豁达的心能接受这个世界的一切。不信,明早拉开窗帘吧,你会发现阳光只有一种颜色:淡淡的灿烂。
点评:不同的人看见不同的世界,月缺月圆,它依然是那个不变的月球,但人因悲因欢却赋予它不同的意义。作者朴实的起笔道出了生活的哲理。选取的事例也很典型:南唐的李后主面对月亮是不尽的哀愁;面对月亮,苏轼却吟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佳句。文章首尾呼应,结构清晰而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