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古人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请围绕学习生活,写出你的一段经历,或写出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如果需要,请用“×××”代替。
提示:命题者倡导朴实的文风。
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旅游爱好者,在旅游中经常迷路。
“你经常在外旅游,有丰富的旅游经验,怎么还会迷路呢?”朋友不解地问。
“每次迷路,都是走上了歧路。”
“为什么会走上歧路呢?”
“因为歧路上有迷人的风景,看着看着,就忍不住走进去了;走着走着,就走不出来了。”
请你根据读后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略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爱鸟不养鸟。”美国某国家公园就禁止游客给野生动物喂食,理由是一旦喂食就把野生动物变成了乞丐,因此,他们的告示上醒目地写着:“让野生动物野!”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阐述观点,也可以编写童话,还可以……
要求: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略
作文。
在陈全忠的《大地上的读书人》一文里,一个贫穷的孩子为什么在山路上读着借来的书而不觉其苦?一群面带菜色的学者为什么埋首于卷册间却能自得其乐?因为他们找到了蕴藏其间的趣味。
其实,生活中做许多事情都是如此。发现趣味,就是发现事物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发现了趣味,艰苦的生活就有了快乐。
依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略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秋天成熟的果实低下了头,不是在自我陶醉,它是在想——我是怎样变得成熟,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枝头;不是雨,我怕早已枯落山沟;不是光,我怕早已灰暗苍白;不是热,我怕早已憔悴丑陋……
感谢风吹雨打,给了我成熟的筋骨,感谢光照日晒,给了我成熟的俊秀。
供选题目:一路风雨一路歌 感谢 走向成熟
略
作文
(一)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段话。
题目一: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某校开展名著阅读活动。初二的同学们计划本学期阅读《骆驼祥子》、《红岩》、《城南旧事》三部作品。请你从中选择一部,写一篇推介词,向他们介绍作品的主要内容,并写明推介理由,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要求:内容正确,语言有感染力,字数在150-200之间)
题目二:名著阅读活动开展后,小林沉浸在名著的世界里,有时甚至不知不觉读到夜里一两点钟。他的父母担心他睡眠不足,也担心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反对他读名著。小林十分苦恼,他准备给父母写一段话,以得到他们的理解。请你帮助小林设计这段话。(要求:理由充分,语言得体,有说服力,字数在150-200之间)
略
写作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题目:春嫩不惧寒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及其团队,心存高远,脚踏实地,沉浸于量子世界十余载,追求小量子里的大“梦想”。他们坚持不懈,追求极致,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继美国物理学家霍尔于1880年发现反常霍尔效应130多年后,人类首次实现其量子化。
认识薛其坤的人几乎都知道他近乎苦行的生活轨迹。早上7点进实验室,晚上11点才离开,这样的作息时间,他已经坚持了整整20年。在薛其坤看来,“全世界从事实验物理研究并取得重要成就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刻苦的。”刻苦是他们团队攻坚克难的第一秘诀。
科学研究的刻苦不是常人所能坚持的。薛其坤认为进入了这个科学世界,应该以苦为乐,这样的坚持是一种享受。他在紧张的工作中体会到的是快乐,而非痛苦。
凭借对科学的好奇心,对工作的热爱,对科研的责任心与担当,对信念的坚守,薛其坤及其团队勇于探索,刻苦钻研,终于向国际科学界“亮剑”。
“把科研工作一步一步做上去,把学生一个一个培养出来,唯有如此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就是这位科学追梦人如今最朴素的愿望。
(摘编自《人民日报》)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略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初春,街心公园的树争先恐后地长满了绿芽,有一棵树却迟迟没有动静。一段时间后,别的树的叶子都已张开,这棵树才刚刚冒出嫩芽。一开始就比别人晚了一大步,不免让人担忧。不过这棵树并不着急,还是按着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生长着,不经意间夏天来临,举头望去,这棵树与别的树已无区别,浓浓的绿色在夏日的酷暑里同样可以遮荫纳凉。此时,谁又在意它当初的滞后?
人的成长何尝不是这样?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略
写作能力考查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朋友,我敢保证你在过往的岁月中完成过无数的约定:相约一起在绚丽的春天去拥抱温暖,一起在似火的夏日去倾听鸣蝉,一起在凉爽的秋天去笑看落叶,一起在雪舞的冬日去追逐浪漫。而今天,渐渐长大的你想过没有,应该与明天的自己有个怎样的约定呢?
请以“我与明天的自己有个约定”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题目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王勃一生短暂,留下《滕王阁序》;曹雪芹呕心沥血,留下《红楼梦》……青春年少的你,此时或许行囊满满,踌躇满志,有许多东西留下;或许两手空空,惆怅无限,什么也没有留下。无论怎样,它们一定会引起你深深的思考。
根据以上材料,请以“留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要求符合题意,文体规范,结构完整。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③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和他人作品。
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金克木,年轻时曾是大学图书管理员。一次,他偶然看到某位大学者的一份借书单,心想,大学者都要阅读的书,一定很有价值。于是,他一有时间就找来书单上的书阅读。渐渐地,他读的书越来越多,眼界越来越开阔,学问越来越深厚。只有小学学历的他,最后成为在文学、史学、翻译等诸多领域卓有成效的学者。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