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一天,作家刘墉到一个酿酒的葡萄园参观。
“1994年的葡萄最好。”园主说,“因为那一年夏天干燥,生产的葡萄特别甜。”
“葡萄不怕于死吗?”他问。
“新藤怕,老藤不怕!因为老藤的根扎得深,能吸到泥土深处的水分。,,园主说;
“还有,经过好好修剪的藤不怕,放任它生长的怕。”
“为什么?”作家不懂。
“因为叶子长得愈多。藤蔓攀得愈远,需要的水分愈多。所以天一干,就受不了
了。萄萄要扎根深,常修剪,结的果子才甜美呢。园主回答。
作文要求:(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表现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2) 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3)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4)不少于600字。
作文
一个狐狸来到一个葡萄园,看到里面竟有非常好吃的葡萄;狐狸想吃葡萄,可是葡萄园的篱笆扎得太高太牢,只有一个很小的洞可钻。狐狸想钻进去,但身子大了些,洞口小了些。本想离去,可那葡萄颗颗晶莹剔透,太诱人了,狐狸便忍饥挨饿饿了三天,饿得精瘦,到洞口一试,果然能钻进去。它高兴极了,在里面大饱口福,把肚皮吃了个滚圆,吃完了,想要出来,却因为身子太大又出不来了。于是又在洞里饿了三天,饿得精瘦,才得以出洞。其他动物嘲笑它说:“老兄,你何苦呢?什么也没捞到!”狐狸说:“可我已经吃过葡萄啦。”
要求: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我和老师说心里话
要求:
①可针对校园生活中某一方面(学习情况,师生关系,周围发生的事情等),谈一些真实的想法。
②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运用描写(场面、语言、外貌等)、抒情等表达方式。
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班名、姓名。
④不少于600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这些风流人物建功立业,对中华文明产生巨大影响,他们的精神永放光芒,这些风流人物也让我们喜爱敬佩甚至崇拜。
请以“走近名人”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写作要求:①根据提示,扣题作文。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500字。
③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请根据要求作文。
岁月匆匆,十五六岁的我们已走进花一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还多了一分责任、理想与幢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你以“十五岁,我多了一分 ”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要求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写作要求:①上面两题,任选一题,根据提示,扣题作文。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500字。
③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题目:《我发现 》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体会,就会发现生活中许多美好、有价值的东西。如从一件寻常小事中感悟出了一个道理,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与人交往中察觉到一份真诚……请以“我发现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将题目补充完整;
2、表达真情实感;
3、不得少于500字。
文题:《就这样被你感动》
要求:①抒写真情实感,力求有新意。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
③汉字书写整洁清晰美观,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有一只乌鸦打算往东方飞,途中休息时遇到一只鸽子。鸽子看见乌鸦飞得很辛苦,就关心地问:“你要飞到哪里去?”乌鸦愤愤不平地说:“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我的叫声不好听,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告诉乌鸦:“别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自己的声音,飞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的。”
要求:①抒写真情实感,力求有新意。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
③汉字书写整洁清晰美观,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认真阅读下边这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红楼梦》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香菱本来不懂诗,她随薛宝钗进大观园后,见贾宝玉与众姐妹结社咏诗,才“苦志学诗”,她“一天就忙忙碌碌梳了头,去找黛玉改诗”。学习有了一点心得,就立即谈出来,向别人请教,听取指点帮助。众姐妹们称她为“诗魔”,拿她取笑,她行之若素。经多次请教,几易其稿,“精血诚聚”,终于写成一首“新巧而有意趣的吟月好诗”。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②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3年前,____曾在中秋节登门看望94岁的核物理学家何泽慧院士,他临走时和老人约定每年来一次。用__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诺千金”。继去年再次探望后,今天__又一次登门看望老人。而出门的时候,__忽然回转身来,用双手握住何先生的手笑着说:“我一年来看您一次。希望您明年比今年更好。”其实,这种承诺分明让人感受到了__的一种情怀、一种责任和人格魅力。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请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