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初秋的傍晚,一只美丽的蝴蝶从窗户飞进来,不停地在房间里一圈又一圈地飞舞,它显得惊慌失措,原来它找不到出去的路了。

它不停地拍打翅膀,一次又一次地努力,可任凭它怎么在房间里左冲右突多少次,都没能飞出房子。

它有点绝望了。之所以无法从原路出去,原因在于它总在房间顶部的那点空间寻找出路,总不肯往低处飞——低一点儿的地方就是开着的窗户,甚至有好几次,它都飞到离窗户顶部至多两寸的位置了。

最终,这只不肯低飞一点儿的蝴蝶耗尽了全部的气力,奄奄一息地落在桌上,像一片毫无生机的叶子。

要求:

①请根据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篇文章。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考生本人有关的校名和姓名,若不可避免,用代号表示,如:A.学校、B.老师、小C.。

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请以“我与书为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能出现与考生本人有关的校名和姓名,若不可避免,用代号表示,如:A.学校、B.老师、小C.。

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让_____________走进心灵

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如:“春天”“美丽”“感动” “理解”等,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你好,你怎么了,你认为呢……只要每天开口说话,“你”字就必定会用到。“你”也许是亲人、师友、也许是同学、对手,也许还是陌生人。或者也许,“你”是不可或缺的物品,是某种情感精神……总之,离不开“你”。

请以“离不开你”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每一年的春节,无论多远,身在异乡的游子都急着回家与家人团圆。在文学作品中,回家也是一个歌咏不衰的主题:在《故乡》中,我们了解了迅哥儿的回家;在《夜雨寄北》《回乡偶书》等古诗里,我们体味着回家的期盼、无奈、惆怅和忧伤。回家,不仅是回到了身体的休憩地,也是回到了心灵的归依所。

请以“回家”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命题作文:以“人不拼搏枉少年”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风采可以感染,笑容可以屠染,喜悦可以感染,幸福可以感染,精神可以感染……

所有的感染中,我们最乐于接受的,就包括这五个方面,因为这是美好世界的组成部分。被感染之后,我们的生命就会洒满阳关,内心就会开满鲜花,鱼灌就会满清音乐……一切,就处于上升状态。这时候,就必然伴随着热切的褐望和燃烧的梦想。从跃跃欲试开始,到欣欣囱荣结束。神话,就是在这样一个时候酝酿而成的。

请以“美好可以感染”为题目。写一篇600—800字的文章。

要求:

1、除诗歌、戏捌外,文体不限。

2、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及人名。如果需要,请用赵、钱、孙、李或百花、圣地等替代。

3、卷面整洁,书写美观。

机会大门两边写着“请推开”与“请拉开”

——《登峰造极》作者金克拉语

请结合这一名句的内容,以“机会”为话题,写一篇600—800字的文章。要求同上。

那是地势险恶的峡谷,洞底奔腾着湍急的水流,几根光秃秃的铁索横亘在悬崖峭壁之间当作桥。这天,一行四人来到桥头。一个盲人,一个聋人,两个耳聪目明的健全人。铁索桥是必须攀附了,路已至此决无退路。四个人一个接一个地抓住铁索,凌空行进。盲人过桥了,聋人过桥了,一个耳聪目明的人过桥了,另一个则跌下铁索桥,丧了命。难道耳聪目明的人还不如盲人、聋人?盲人说:“我眼睛看不见。不知天高桥险,可以心平气和地攀索。”聋人说:“我的耳朵听不见,不闻脚下咆哮怒吼,恐惧相对减少很多。”过桥的健全人说:“我过我的桥,险峰与我何干?急流与我何干?只要注意落脚稳固就够了。”

很多的时候,成功就像攀附铁索桥,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力量的薄弱,不是因为智商的低下,而是被周围的声势吓破了胆。不为外物所动,专注你的目标,不论风动、帘动,只要心不动。

请以“专注”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我们的生活是由一个又一个日子组成的。寻常的日子似乎平淡无奇,但生活中总有一些日子注定会因为一些不寻常的事、不寻常的人,牵动着我们的情感,撞击我们的心灵。

请以“一个让我难忘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