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要求:
(1)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写。
(3)字数不少于600字; (4)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文题一: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青年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问: “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 “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致呢?老者说:“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
根据你的联想和感悟,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篇文章。
文题二:
以“兰州的韵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其实并不是这样
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在一次由县里组织的大型竞赛前夕,一位山区中学的老校长对将要参赛的学生说:“你们常常上山下田,谁能说出一种不会开花的草?”结果同学们谁也没有想出哪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接着,老校长意味深长地说:“是的,孩子们,每一种草都是一种花,都有它开放的权力和空间;当然,许多花本来也是一种草。你们和其他人一样,都是一棵草,也都是一朵花。记住,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
老校长的一番话引起了所有参赛学生深深的思考……
老校长的话是否也勾起了你往昔的某种记忆?是否引起你的某些思考或感悟?请以“每一种草都会开花”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说真话,叙真事,抒发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得出现与自己真实身份相关的地名、校名、人名。
题目: 假如我能
要求:
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个字;
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请以“美就在身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人生到处有风景,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为开头,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续写时,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在600~800字之间;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2)阳光收集在瓶子里,瓶子便有了温暖;阳光收集在心里,内心便有了爱。如果经常收集阳光,我们的内心也便有了阳光的普照,滋润着爱的土地。
请以“收集阳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在600-800字之间;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小羊要独穿沙漠,临行前,妈妈说,千万别把路边的草吃光。途中小羊突然想回家,却因为自己来时耐不住饥饿,把那路两边原稀疏的小草连根吃掉了,所以无法找到回家的路。它这时才明白了妈妈的话:那既是留给后来者的希望,更是留给自己的后路啊。
材料二:《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说的是,在经过狭窄的道路时,要留一步让别人过得去;在享受甘美滋味时,要分一些给别人品尝。
要求:根据上述两则材料,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门前的小草,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大自然的风景每天都是新的;我们在慢慢长大,父母却渐渐老去;煤油灯成为古董,管道天然气进入厨房,电脑也挤进我们的生活,真诚和友谊被人们重新拾了起来,时尚的春风吹遍城市和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只要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变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你的生活中,你都看到、感受到了哪些变化?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
请以“变化”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校)名和人名。
读了《 收藏幸福》 一文后,你一定有许多感受,请以“幸福”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文章。要写出真情实感,在内容和表达上有创意者,可获得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