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永远的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②不能出现考生的真实姓名和校名。

一类(27—30分,基准分28分):紧扣话题,切合题意,中心突出;结构严密,内容丰富,

感情真切;符合文体要求,语言畅达,|书写工整。

二类(23—26分,基准分24分):扣住话题,符合题意,感情真实:符合文体要求,语言通顺,书写较为工整。中心明确;结构完整,内容充实,

三类(18—22,基准分20分):基本扣住话题,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内容基本充实,感情基本真实;基本符合文体要求,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清楚。

四类(13—17分,基准分15分):偏离话题,游离题意,中心欠明确;结构欠完整,内容欠

充实,感情欠真实;文体杂糅,语言欠通顺,书写较潦草。

五类(12分以卜-,基准分8分):脱离话题,不符合题意,中心不明确;结构混乱,内容不充实,感情虚假;不符合文体要求,语病较多,书写潦草马虎。

说明:

(1)缺少题目,扣2分。

(2)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3分为止。

(3)字数不足700字的,每少50个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字数不足350字,结构严重残

缺,已判为四等卷的,字数可不另扣分。

请为某一种家用电器产品写一份250字左右的产品说明书。

    (1)标题(2分):要求写上“××说明书’等标题。

    (2)正文(14分)

    A.介绍产品的基本情况。(4分)

    B.介绍产品性能和使用方法。(6分)

    C.注意事项(4分)

    (3)文字表达(4分):语句顺畅,文字简洁,二书写工整(4分):语句通顺,文字较简洁,

    收写较工整(3分);语句较通顺,文字较罗嗦,书写较潦草(2分);语病较多,文

    字罗嗦,书写潦草(1分)。

    (4)说明:少于200字的扣1分,少于150字的扣2分,以此类推,扣满3分为止。

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走进初中,同学们又长大了一岁,面对为自己日夜操劳的父母、关心同学们成长的老师、帮助自己战胜困难的朋友、陪伴自己学习的同学,心中有很多的话要对他们说,请以“ ,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 幸福是什么?幸福有时是一种拥有,有时是一种等待,有时是一种感动。收获是一种幸福,付出也是一种幸福;功成名就是幸福,淡泊宁静也是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里。

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

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里氏7.1级地震。地震发生后,__、国务院高度重视,立即启动了一级响应预案。中国各地积极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赠物品、奉献爱心,携起手来共同支援灾区。

请你以“伸出你的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写作提示】题目“伸出你的手”,显然不能停留在字面,必须找到其隐含意义。引语正告诉考生这个信息:伸出你的手,是指爱的奉献,是送温暖的行动;伸出你的手,可以融化冰封的心,重燃失落的希望。引语明确了内容立意指向。本题关键是选材。用一个好故事来诠释好主题,这个故事最忌流于俗套,千万不要将“伸出你的手”简单化到帮人送把伞、扫回地。应有新意,体现时代风貌;应有感人的细节,能打动人心。

同学们,我们从小到大,一定有许多让我们记忆犹新的事情,这些事情可能是开心的、难过的、后悔的、愤怒的、激动的……请以“那一次,我真 ”为题作文。

要求:1.写出真情实感;

2.详略安排得当,适当运用描写、抒情和议论;

3.字数不少于600字;

4.注意书写工整,保持卷面干净整洁。

作文(30分+书写3分)

题目:从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要求:1.请写一件你亲身经历的事情,并写出从这件事中感悟的道理;

2.注意文体,只能写记叙文,600字左右。

题目:第一次

要求:(1)把题目填充完整再写作;

(2)详细叙述你某个第一次的经历,真实地表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3)不少于600字。

 可参照中考的评分标准评定。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每一天都会发生许多事,有的发人深省,有的令人伤感,也有的充满了乐趣……请以“那一天,我真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注意有详有略,条理清楚。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每一天都会发生许多事,有的发人深省,有的令人伤感,也有的充满了乐趣……请以“那一天,我真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注意有详有略,条理清楚。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题目: 并没有结束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注意有详有略,条理清楚。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