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道上傲然()着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仅只觉得它只是树?
A:竖立 B:站立 C:矗立 D:挺立
中国古代文人常将茶比作哪一种情操的象征?()
A:清廉高洁 B:虚心好学 C:傲然正气 D:坚贞不屈
词语中字形有错的是( )
A:开垦 荒地 鸿雁传书 含笑九泉 B:纵横 绝荡 不屈不饶 勇往直前 C:浮想 联翩 繁荣昌盛 在所不惜 D:傲然 挺立 潜滋暗长 倔强不屈
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2分)
(1)伤痕累累的教学大楼,依然倔强地挺立着。( )
(2)遥远年代中的春天,难道不是这个样子吗?( )
(1)拟人 (2)反问
(一)
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②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③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④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⑤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⑥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⑦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8.把本段分为三层,用“║”标出,并写出各层大意。
一层:
二层:
三层:
9.从层次的划分,可看出本段描述的顺序(结构方式)是_____
10.用“ ”划出本段的中心句。
11.最能表达这段文字的意思的词语是:( )
A.笔直B. 绝无旁枝C. 倔强挺立 D. 力争上游 E.参天耸立 F. 不折不挠
12.本段从白杨树的 、 、 、 四个方面描绘了它的 美;最后一句已开始向描绘白杨树的 美过渡了。
13.象征手法是本文的显著特点,请从你已会背诵的课文第7段中写出下列词语的象征内容。
(1)“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象征了
(2)“坚强不屈、傲然挺立”象征了
(3)“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象征了 。
7.笔直的枝 / 淡青色 / 西北风
总说白杨树的特点
分说白杨树干、枝、叶、皮的特点
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8.无
9.总——分——总
10.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11.D
12.干、枝、叶、皮 形态(外形) 精神(内在)
13.北方的农民 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礼赞(节选)
茅盾
①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②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③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④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2.说说下面句中加点字的表达作用。(4分)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答:
13.阅读第②段,从文中选择恰当词语填空。(4分)
①描写白杨树自然特征的词语有:笔直 挺立
②表现白杨树拟人特征的词语有: 努力 力争上游
14.文中说白杨树是一种“极普通”又“不平凡”的树,这是否矛盾?做简要解释。(2分)
答:
15.阅读第四段,从文中选择恰当词语填空。(2分)
①伟丈夫的特点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 与挺拔
②抗战军民的特点是:朴质,严肃,
16.放声诵读第④段后,你的内心感受是什么?(2分)
答:
12.两个指代词用的很巧妙,用“那”是白杨树还在远处,引出对它的描写;用“这”表示它的形象已经完整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共4分,每句2分
13. ①向上 参天耸立 ②倔强 不折不挠 共4分,每空1分
14.不矛盾。“极普通”是指它的生长环境、普遍性和外形特点;“不平凡”指它的精神气质和象征意义。 2分,每方面1分
15.①坚强不屈②坚强不屈 2分,每空1分
16.示例:受到一种震撼,觉得很有力量,对白杨树的赞誉之情痛快淋漓地表达出来。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荚。如果荚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想不到它的质朴,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1.联系下文,说说文中加点的“好女子”对写白杨树有什么作用?
答:
2.第一段在抒写看到白杨树的感想时,作者连用了四个反问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
3.简要概括第二段的内容,并说说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
1.【答案】“好女子”和后面的“伟丈夫”构成对比,突出了白杨树坚强不屈与挺拔的个性。
2.【答案】连用四个反问句组成排比,层层深入地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读来气势充沛,酣畅淋漓。
3.【答案】进一步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童义,说明了赞美白杨树的原因,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阅读下文,括号内依序最适合填入的选项是(3分) 凤凰树别有情怀,抖尽一身花叶,换来一挂挂的长刀,带刀的枝枒( )地挺立着,( )指向灰阴的天空,似乎完全不记省躯体上曾经附着过一排排的( ),应说是倔强罢,就算北风狂起,它也不肯低头。
A:兴冲冲、欣然、火柴 B:空荡荡、傲然、火种 C:静悄悄、竟然、火星 D:懒洋洋、凛然、火炬
关于曾卓的诗作《悬崖边的树》的鉴赏,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悬崖边的树 曾 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 平原的尽头 /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 它的弯曲的身体 / 留下了风的形状 / 它似乎即将跌进深谷里 /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A: 首先是远景。“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喻指正义的进步的时代潮流,展示了“树”生存的社会环境,“奇异”是说风具有卓尔不凡的品质。 B: 接着是近景。不管处境多么孤寂,“悬崖的树”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追求和向往。“倔强”,体现它逆境中的坚定。 C: 最后是特写镜头。树那凌空欲飞的神态,令人肃然起敬。 D: 遇磨难而不消沉,经风雨而不易其志,悬崖边的树欲倒却又傲然挺立,可以被看作理想化人格的象征。
郑燮赞扬竹子立根于青山碎石之中不畏风寒,历经磨难,傲然挺立,坚韧不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