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内画和宫廷金鱼并称为“衡水三绝”的工艺品是( )。
A:易水砚 B:武强年画 C:苇编画 D:侯店毛笔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尚未见到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因此“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可能是错误的 B:只有“韦编三绝”的“韦”是皮做的绳子,其余编联简册用的“韦"都是“素丝编”和“青丝编” C:历史上未见到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因此“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是错误的 D:“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只见于史书的记载,而尚未见过用皮绳编联简册的实物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关于这篇短文,作者的意图主要是( )。
A:考证“韦编三绝”的真实性 B:作者撰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说明“韦”是汉代“纬”的假借字 C:对如何理解“韦编”的“韦”,新版《辞海》的解释是错误的 D:考证“我国古代的竹简都是用“素丝编”或“青丝编”编联的,而编联木简则用麻绳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以下几题。
关于“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是说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册的编绳翻断了多次。此语最早见于《史记.孔子世家》。
(对“韦编”的“韦”如何理解?新版《辞海》的解释是∶“韦,熟牛皮。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皮绳编缀,故日韦编。”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其一,现代的形声字古代常常写作假借字,汉代文献中此例不胜枚举。汉代许慎《说文》有“经,织从丝也”。许慎所用的“从”,即今之形声字“纵”字的假借字。我们既知“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我们把汉人(司马迁)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纬编即编联简册的纬绳。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所以《说文》又称“纬,织横丝也”。简书的竹简是纵向排列的,犹如织布帛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组绳则是横向编联的,犹如织布帛的纬线。据此,把横向编联简册的组绳称作“纬绳”、“编纬”是理所当然的。其二,古代简书并不一定是用皮绳编缀的。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写道∶“所用以编简札为册者,多为丝纶。有时写作‘编’。”荀勖《穆天子传》记“燕郡魏冢所出‘皆竹简素丝编’,《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记襄阳古冢所出《考工记》‘竹简书,青丝编……’居延出土汉简册”,则用麻绳。”毫无疑问,所谓“素丝编”“青丝编”都是指的丝绳。出土简册,则木简仅见用麻绳。除了“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外,尚不见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的记载和实物。
下列对文中()中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尚未见到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因此“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可能是错误的 B:只有“韦编三绝”的“韦”是皮做的绳子,其余编联简册用的“韦”都是“素丝编”和“青丝编” C:历史上未见到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因此“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是错误的 D:“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只见于史书的记载,而尚未见过用皮绳编联简册的实物
下列词语中如有错别字,请纠正( 5分)
沉缅酒色 重峦叠嶂 与人撕打 各自为阵
班门弄斧 侃侃而谈 奋笔急书 言不由衷
披星带月 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 反省错误
甜言蜜语 纸醉金迷 滥芋充数 唾手可得
徇私舞弊 振聋发聩 白璧无暇 矫揉造作
下列加点字的字形与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雾霭(ǎi) 跻身(jī) 桀骜不驯(ào) B:屏息(píng) 惆怅(chóu) 滥芋充数(yù) C:羸弱(léi) 隽永(juàn) 风靡一时(mí) D:踉跄(qiàng)狡黠(xiá) 风雨如晦(huì)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低劣 风云变换 失口否认 大声疾呼
B:筹划 鳞次栉比 怙恶不悛 宵衣旰食.
C:时弊 栽脏陷害 滥芋充数 苇编三绝
D:哀鸿 手屈一指 四马难追 气势恢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低劣 风云变换 失口否认 大声疾呼
B:筹划 鳞次栉比 怙恶不悛 宵衣旰食.
C:时弊 栽脏陷害 滥芋充数 苇编三绝
D:哀鸿 手屈一指 四马难追 气势恢弘
请选择恰当的字填空。
(1)三顾(茅、矛)庐 (2)(讴、呕)心沥血 (3)天(伦、论)之乐
(4)(诲、悔)人不倦 (5)滥(竽、芋)充数 (6)世外桃(园、源)
(7)一如(即、既)往 (8)悬梁刺(骨、股) (9)再接再(厉、力)
(10)金(板、榜)题名
(1)茅(2)呕(3)伦(4)诲(5)竽(6)源(7)既(8)股(9)厉(10)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