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我的青春里有
要求:
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画家费尽心力创作了一幅画,在即将完成时,不小心将一滴墨滴在画上,他沮丧极了,想要放弃这幅画o冷静下来后,他反复变换角度看那个墨渍,随后,在墨溃上涂了几笔,墨渍变成了一只飞鸟,与整幅画完美融合。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略
作文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原来春天就在我身边
题二: 滋润我成长
要求:
①文章以记叙为主,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②文章叙事清楚,内容充实,结构完整。
③如果选择题二,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⑤全文不少于600字。
略
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请以“读书 · 实践 · 收获”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据报道,在3D虚拟现实的校园实验室里,可以让屏幕里的蝴蝶飞到眼前,可以模拟在不同星球的重力实验,可以置身于恐龙生活的白垩纪,可以探索原子内部的无穷奥秘……在这样奇妙的实验室里学习,会发生怎样有趣的事情呢?请你发挥想象,以“奇妙的实验室”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略
作文
(一)根据情景,按要求写作。
2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有位外地朋友来北京,想通过品尝北京特色美食体验京味文化。请你写一段话,向他推荐一种具有北京本地特色的美食(如北京烤鸭、涮羊肉、炒肝儿、豆汁儿、驴打滚儿、冰糖葫芦、艾窝窝……)。
题目二:语文课上,老师组织同学们讨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你的任务是阅读下面连环画,就印象和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段点评(可以点评诸葛亮的精神境界,也可以点评他的所作所为),准备发言。
1.诸葛亮驻军五丈原,旧病复发,又听说盟友东吴战败退兵,眼看北伐无望,口吐鲜血,晕倒在地。
2.诸葛亮病情日益严重,开始交代后事。他给刘禅写了一道表章,劝他勤政爱民,重用贤臣。
3.诸葛亮又嘱咐姜维暂不发表,确保安全退兵。一切吩咐妥当后,他含恨而逝,时年54岁。
4.姜维依诸葛亮嘱咐,退兵时设下埋伏。司马懿中计,大败而逃。正可谓“死诸葛吓退活司马”。
要求:(1)内容符合要求,语言使用得当。
(2)字数在150-2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写作
一位著名的运动员曾经说过,人都可能遭遇挫折,面临低谷,那就让人生最昏沉的时刻,变作永存的精神遗产。
请以“修炼‘挫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千世界,色彩缤纷,引人遐想。在我们的心底,总有一个声音——我真想:单纯,乐观,坚强;享受成功的喜悦,体会真挚的情谊,品尝幸福的滋味;和往事轻轻挥手,走向诗意的远方……
请以“我真想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根据要求作文。
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少学校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把忠心献给祖国,把爱心献给社会,把关心献给他人,把孝心献给父母,把信心留给自己。
请你从这五句话中任选一句作为题目(或作为写作的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注意选材立意,写出真情实感。
略
作文。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请以孟子的这句话为话题,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或写一个人,或记一件事,或表达一种观点。
要求: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定;②立意自定,内容要符合材料观点;③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④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⑤不少于600字;⑥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提示:命题者倡导朴实的文风。
略
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生活需要———》为题,要求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如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成功......)
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注意选材立意,写出真情实感。
略
根据要求作文。
题目:你准备好了吗
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注意选材立意,写出真情实感。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