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5分)
(1) ,思而不学则殆。
(2)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观书有感》中借水之清澈是因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的句子是:
(4)《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与陆游的“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5)写出含“春”的上下完整诗句 , 。
学而不思则罔 博学而笃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文言诗文默写填空。(13分)
(1) ,风烟望五津。
(2)扬子江头杨柳春, 。
(3)怀旧空吟闻笛赋, 。
(4) ,却话巴山夜雨时。
(5) ,寒光照铁衣。
(6)愿驰千里足, 。
(7)今日听君歌一曲, 。
(8)《〈论语〉六则》中论述学习和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9)《〈论语〉六则》中论述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
,
(1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贈》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是
, 。
1城阙辅三秦2杨花愁杀渡江人3到乡翻似烂柯人4何当共剪西窗烛5朔气传金柝6送儿还故乡
7暂凭杯酒长精神8学而不思而罔,思而不学则殆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论语》中阐释“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2、子夏曰:“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水何澹澹, 。
4、 ,江春入旧年。
5、 ,浅草才能没马蹄。
6、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7、子曰:“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博学而笃志
3、山岛竦峙
4、海日生残夜
5、乱花渐欲迷人眼
6、枯藤老树昏鸦
7、曲肱而枕之
古诗默写。(6分)
(1) ,若出其里。
(2)子曰:“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海日生残夜, 。 (4)最爱湖东行不足, 。
(5)《过故人庄》里描写了农家劳动生活的句子是 , 。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2) 博学而笃志
(3) 江春入旧年
(4) 绿杨阴里白沙堤
(5)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6分)
①青山有幸埋忠骨, 。 (杭州岳墓对联)
②山下兰芽短浸溪, 。 (苏轼《 》)
③ ,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④ ,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⑤乡书何处达, 。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①白铁无辜铸佞臣
②松间沙路净无泥
③不知秋思落谁家
④折戟沉沙铁未销
⑤归雁洛阳边
按要求默写填空。(每空1分,书写2分,共10分)
①十二届省运会在娄底举行,你可以用《论语六则》中的“ , ” 来表达我市人民对客人的欢迎之情。
②《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 。
③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海内存知己, 。
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诗句是: , 。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
④天涯若比邻
⑤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写出几首关于风筝的诗句:
北宋著名宰相寇准曾作《纸鸢》诗:“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南宋诗人陆游以拟人的笔法描写纸鸢,十分生动有趣:“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据原文内容填空: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 ,使之冲烟而飞鸣,作 ,果如鹤唳云端,为之 。
夏蚊成雷 心之所向 昂首观之 徐喷以烟 青云白鹤观 怡然称快
(1)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
(2)无限河山泪, (夏完淳《别云间》
(3)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子曰:“智者乐水, ”(《论语 雍也》)
(5)子曰:“ ,小人长戚戚”(《论语 述而》)
(6)温庭筠《望江南》中,表现主人公在夕阳降落时仍不见归人而怅然若失的句子是“ , ”。
(7)刘禹锡《陋室铭》中,表现主人所交往之人博学高雅的句子是“ , ”。
(8)温籍作家林斤谰一生坎坷,但始终坚持文学创作,留下了丰厚的作品。现在,他虽然已离世,但“林斤谰短篇小说奖”的设立,仍给后人以文学精神的激励和滋养,这正如清代诗人龚自珍所说“ , ”。
(1)明月来相照(2)谁言天地宽(3)我寄愁心与明月(4)仁者乐山
(5)君子坦荡荡(6)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古诗文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1) ,左右芼之。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
(2)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十则》)
(3)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4) ,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 ,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陶渊明《桃花源记》)
(7)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 , 。”来表达自己不畏奸佞、推行新法的决心,显示了高瞻远瞩的气概。
(1)参差荇菜,钟鼓乐之;(2)其不善者而改之,(3)长河落日圆;(4)最是一年春好处;(5)马作的卢飞快;(6)芳草鲜美,落英缤纷;(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