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李煜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方式写“愁”的是下列哪项()
A: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C: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广西梧州市】积累运用和古诗词赏析 下列对李清照的《武陵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A:这首词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飘荡无依的女子形象。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形象写出了愁思的浓重 C:“春尚好”“泛轻舟”用词轻松,节奏明快,表现了词人随遇而安的喜悦。 D:“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词语,欲扬先抑,将词人微妙复杂的心理表露出来。
阅读下面诗歌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请用你的话描述一下 “风住尘香花已尽”的情景。(5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构思精巧,试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略
(一)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在《武陵春》中词人利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自己内凡的浓重哀愁。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一句为什么写得好,请就某一点进行品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日晚倦梳头 欲语泪先流
2、怕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哀愁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实例,可是词人却把它比作可触摸可承载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比喻新奇奇特。
诗词赏析(5分)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请用自己的语言将“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的画面描绘出来。(2分)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两句用新奇的手法写“愁”,试分析这样写好在哪里?(3分)
(1)(2分)示例:恼人的风趣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那些沾着花的尘土还散发着微微的香气,春天终究还是弃我而去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我却还懒得来梳妆。
(2)(3分)运用新奇的比喻写愁,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词人却把它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是描摹愁思的妙句。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8. 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 ”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1分)
9.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8.(1分)物是人非
9.(3分)C
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完成第(1)—(2)题。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分别从动作和___________这两个方面刻画了人物寂寞忧愁的心态。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古诗词中的写愁名句,试从修辞运用的角度简析此句的妙处。
神态;作者以新奇夸张的比喻,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哀愁,比作可承载触摸的实体,表现了愁思之重,重得连船都载不动(意到即可)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武陵春 春晚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9.这首词的上阕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细致刻画一个流荡无依、孤苦凄凉的中年妇女形象?请作出具体的分析。
20.古代词人运用多种手法来形容人的愁绪。如李煜《虞美人》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城子》云:“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与这两个名句相比,你是否认为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在艺术效果上比它们更胜一筹,为什么?
19.动作描写、神态描写。(1分)“日晚倦梳头”既是动作,也是一种寂寞悲凉心情的折射,“欲语泪先流”是写泪,看似平易,但用意精深,写出了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3分)(意思相近即可)(如果只答“风住尘香花已尽”句暗含着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伤感和自身年华已逝、流荡无依的感慨。(只得1分)
20.三个词人都运用夸__比喻手法来形容愁绪,都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但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是以愁之多比水之多。秦观的“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已经把愁物质化变为在江中可随水流不尽的东西。李清照“载不动许多愁”好在用夸__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得前面展现的愁有了重量和质感,造语奇特而有新意。可见李清照更胜一筹。(4分)(本题为开放性题,能自圆其说,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1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阕侧重于外形,下阕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
试题分析:本题为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速读题干“与这两个名句相比,你是否认为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在艺术效果上比它们更胜一筹”,明确要求及答题角度,首先比较三人的异同,三个词人都运用夸__比喻手法来形容愁绪,都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但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是以愁之多比水之多。秦观的“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已经把愁物质化变为在江中可随水流不尽的东西。李清照“载不动许多愁”好在用夸__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得前面展现的愁有了重量和质感,造语奇特而有新意。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清照更胜一筹。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8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本词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
13.请抓住词中两处文字,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怀。(4分)
14.“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尤其为人称道。请你简要说说其妙在何处。(4分)
13.①“花已尽”句流露出惜春自伤的感慨;(2分)②“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句表达了词人失去丈夫后的孤独、悲戚之情;(2分)③下阕“问说”“只恐”句表达了伤痛难抑之情。(2分)④“载不动许多愁”,可见愁绪之重,难以排解。(2分)
14.(4分)运用比喻手法,(1分)化抽象的“愁”情为具体的形象,“愁”似乎有了无限重量;(2分)寓情于景。(1分)
【解析】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词人思想感情的能力。答题时,在整体感知词的内容基础上,先找出能表现词人情感的文字,然后再分析其体现的词人情感。本题可抓住“花已尽”“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问说”“只恐”“载不动许多愁”等,从惜春感伤、孤独凄凉、伤痛愁绪等角度分析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的妙处。细读可知,此句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达出了词人愁绪之重。“愁”本是抽象的,此处用一个“载”字,便化无形为有形,起到了妙不可言的效果。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