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消息

19日14时28分,聚集了近十万人的__广场和长安街霎时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面对广场上的半旗向四川汶川地震遇难者致哀,静穆肃立。人群中,有人眼里泛着晶莹的泪花,有人胸前佩着洁白的花朵,有人手捧着簇簇淡黄的菊花,还有许多人握着鲜红的国旗

广场旁,十里长安街上,鸣笛长啸不止,声声叩击着人们的心。

默哀毕,不知谁高喊了一声“中国万岁”,这从心底发出来的声音,得到所有人的共鸣,大家挥着手、流着泪热烈响应着。“中国万岁!中国加油!”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从国旗下向着四周荡去,一会儿就传遍整个广场,传向远方。

“汶川,挺住!”“四川,挺住!”“中国,加油!”人们用这些自发制作的小标语,表达着和远方灾区同胞血脉相连的心声。“这一刻我们和那些受灾的人们一起感到痛心,这些天一想到这事儿就忍不住流泪。”专程从家里来广场上参加默哀仪式的王景菊老人禁不住又热泪盈眶。旁边,他老伴杨明志接过话说:“ ,愿生者坚强。我们相信,经历了巨大的灾难及与灾难的抗争后,灾区人民和全国人民一定会凝聚起更强大的力量,去建设未来更美好的生活。”这一宣告通过电波传向祖国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澳门和台湾,传向世界的四面八方。(摘自http://news.sohu.com/20080520/n256962760.shtml)
7.请为这则新闻开头空白处加一句导语,以归纳其主要内容。(3分)

8.请根据上下文语境为文中第二条横线处填写一句恰当的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文章内容和你所了解的知识,说说划线部分内容中人们为什么持白花菊花和国旗来参加这次追悼活动。(3分)

10.请仔细揣摩文章内容,用原文回答怎样的方式才是对死难同胞最好的哀悼。你同意文中这种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3分)

11.据报道,在四川汶川7.8级地震中,德阳市东汽中学快50岁的教师谭千秋,在地震到来时,果敢而坚毅地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死死地护着身下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而他却永远地张开着双臂走了……有人提议,要为谭老师立雕塑,让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怎样设计这个雕塑?请描述出你所设计的雕塑及意义。(4分)

雕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

7、参考:十九日下午,首都十万群众在__集会表达对死难同胞的哀悼。(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酌情给分)

8、参考:愿死者安息。(不对偶视情况给分,但不得全分)

9、持白花菊花是因为在我国丧葬习俗中有借白花的素淡、菊花的高洁来表达对死者的敬重和哀悼,持国旗是借此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视意思和表达酌情给分)

10、“凝聚起更强大的力量,去建设未来更美好的生活。”同意或者不同意均可,视理由和表达给分,只要做答一般不给零分。

11、不设标准答案,酌情给分。参考答案:(1)谭千秋老师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头是昂扬的,目光是仁慈的、两臂青筋暴绽、肌肉凸显,痛苦藏在他的内心。(不设标准答案,视设计和表达酌情给分)(2)张开双臂呵护的不止是四个学生,更是祖国的未来。昂扬的头表达的是面对死亡的不屈与不悔。用谭千秋老师的临终身姿做雕塑,必将长久地纯净着人们的心灵,鼓励着民众战胜多种困苦、走向光辉的未来!

阅读下面一组短文,完成7~12题。(共17分)

《周有光文集》首发式在常州举行

常州26日消息,2013年5月25日,“周有光与中国语文现代化”学术研讨会暨《周有光文集》首发、电视片《周有光》开机仪式在周有光故乡江苏常州举行。发布会当天,108岁高龄的周有光先生未能到场,他在视频中感激常州带给他的快乐童年。

周有光是著名语言学家、文学家、经济学家。早年在美工作期间自学拼音学,曾与爱因斯坦面谈。解放后,主持设计汉语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有“周百科”的雅号。周有光生于清朝光绪年间的1906年,朋友称他为“古人”,是名副其实的“四朝元老”。他回应:“上帝太忙,把我忘掉了。”周老达观幽默,学识渊博。夫人张允和在世时,两人每天定时喝茶、喝咖啡,还“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他时常送夫人参加昆曲票友聚会,著名漫画家丁聪有一幅漫画就是这对“新潮老头、白发才女”的生动写照。周有光70岁翻译《不列颠百科全书》,80岁研究中文信息处理,90岁学电脑,100岁以后,《百岁新稿》《朝闻道集》《拾贝集》等新著相继出版,105岁开博客,周老至今108岁,每天阅读研究,已和出版社约定,到109岁时会再出一本书。

《周有光文集》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收录了周有光除经济学以外的已发表著作,计15卷,约450万字。发布会上,电视人物传记片《周有光》也正式开机,该片将从乡情、事业、生活、长寿和成就等方面,展现周有光的百年人生。

7.周老达观幽默的生活态度具体体现在哪个方面?(3分)

8.除了真实性之外,请说说这则消息的新闻性还体现在哪两个方面。(3分)

7.①朋友称他为“古人”,他回应“上帝太忙,把我忘掉了”。②和夫人每天定时喝茶、喝咖啡,还“举杯齐眉”。@他时常送夫人参加昆曲票友a. 

解析:此题考查语段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完成时,选取的内容应能反映“达观”或“幽默”。相关内容在第二段中。

8.①时效性。5月25日的事情,26日就见报,体现了新闻的及时快速性。②简明性。在短短四五百字的篇幅中,将新闻的主要事件以及周有光一生的主要事迹、重要学术成果甚至生活态度、对将来的打算都概况了出来。文章虽然短小,但信息量大。③准确性。新闻中一些数字的运用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如,2013年5月25日、早年、解封后、70岁、80岁、90岁、100岁、约450万字等。

解析:此题考查对消息新闻性的把握。完成的前提是掌握消息的新闻性体现在时效性、准确性、简明性。

百度百科:蒋勋

【百科名片】

中文名

蒋勋

代表作品

《蒋勋说<红楼梦>》《汉字书法之美》《孤独六讲》等

民族

汉族

个人荣誉

1995年 中兴文艺奖
1997年 吴鲁芹文学奖
2003年 九十二年图书金鼎奖
2005年 第四十届广播金钟奖
2009年 第十三届台北文化奖
2010年 九十九年度散文奖

 

出生地

西安

居住地

台湾

出生年份

1947年

【艺术人生】

蒋勋,是台湾文化圈里公认的全才。

1972年,蒋勋到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求学。1976年返回台湾后,先后执教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和东海大学。2000年,他辞去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的职务。

他驰骋于文学领域,以诗歌吟诵激情,用散文细说生活,用小说反映人性。其文笔清理流畅,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等作品几十种。

他翱翔于书画天空,多次举办画展。第一次画展,就以六十多件水墨作品,深获各界好评。他深谙书法,书风兼具颜真卿的气势宏浑和魏碑的苍劲明快,认为书法的顿挫点捺,就是生命的一种实践。

【人物写真】

大红围巾、黑上衣、牛仔裤,深秋北京,64岁的蒋勋坐在人群中从容“布道”,他的声音富含磁性,“有能让人安静下来的神效”。他的“布道”帮助了很多人。有人每晚听着他的声音入睡,有人因为他讲《寒食帖》开始练习书法,还有人决定无论多忙都要出门看看月亮,松弛心情。

近年来,蒋勋游走于大陆与台湾之间,在海峡两岸掀起了一股美学热,被媒体誉为“美学布道者”。

【人物轶事】

1. 在东海大学时 有一天,蒋勋经过学校草坪经过学校草坪,阳光下一个年轻男孩穿着破牛仔裤,躺在草地上读诗。他想,有多久没有这样躺在草坪上读书了?于是突然下了决心要辞去美术系主任的职务。

2.有一次,蒋勋谈起离职一事,说:“为什么我要离开大学,我忽然很想做的一件事是社会大众的美的教育,如果这一部分没有做,我们有再多的画家、音乐家、建筑家,其实是没有用的。”

【个人语录】

1.我常常给美下一个定义是,美是回来做自己。

2.每个活着的生命都要找到自己,美是一种拯救。

3.美在生活中,要学会从细微处感受生活中的美和力度。

4.我们都有一个误解,认为美是看画展、听音乐会,其实美不只在艺术里、在画廊里、在音乐厅里。我一直提倡,美是一种布道。我希望有一天在这个社会里面,我们走出去看到的事物都是美的。

5.美的力量能呼唤心灵,进而改变自己。

6.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与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

【社会评价】

蒋勋善于把低眉垂睫的美唤醒,让我们看见精灿灼人的明眸。善于把沉哑喑灭的美唤醒,让我们听到恍如莺啼翠柳的华丽歌声。

——台湾作家 张晓风

蒋勋的文章里有太多的硬伤。如蒋勋讲红楼梦,在讲北静王初见宝玉那一段,他引用了唐玄宗写的《鹅鸰颂》,却说成是唐高宗写的。我们平常开一个讲座,大约事先总要做点功课,但蒋勋讲一个东西好像从不需要找一个注释参考一下。他对具体文字的解释,真是毫无根据,强悍无比。

——浙江大学教授 江弱水

蒋勋先生能用十分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讲述原本深奥的道理,让人如沐春风,茅塞顿开。他的文字又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现实生活中不容易被发现的一些真相。他的文字让人安心宁静。

——网友 淡水寒烟

9.蒋勋的主要成就有哪些?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3分)

10.【人物轶事】写了蒋勋重要的人生选择。他为什么作出这样的选择?根据上面有关材料简要回答。(3分)

11.【社会评价】中江弱水的话引起了网友热议。下面是两段网友评议,你看了后,对蒋勋有怎样的评价?请综合上述材料谈谈。(3分)

@沙砾于飞:江弱水怎么可以这样粗暴地批评蒋勋先生呢?以蒋先生的学识,怎么可能有硬伤呢?这简直是污蔑,是中伤!

@丹尼莎娜:原来蒋勋只是一个不学无术、浪得虚名的人,我以前还追星一般地仰慕他。汗!

12.蒋勋说:“美的力量能唤醒心灵,进而改变自己。”请结合生活体验或阅读积累,具体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4分)

[9b326b32cd98321b.jpg]

[61a76050125a7020.jpg]

国际奥委会要求北京奥运场馆在赛前一年建成(6分)

(2004年10月28日 8时11分15秒  新华社) 昨天,国际奥委会有关负责人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该负责人表示,希望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所有场馆建设,至少在赛前一年结束、完成。

这位负责人介绍,这不仅是国际奥委会的要求,也是为了能够让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提前到比赛场馆进行适应性的训练,所以,应提前足够的时间结束场馆建设。 他也表示,国际奥委会对比赛场馆建设的资金投入多少并不关注,而是看重这些场馆的质量,看重是否能满足运动员和比赛进行的需要与条件。

从今天起,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开始在北京举行为期3天的会议。协调委员会__维尔布鲁根先生、协调委员会成员和专家等40余人将参加会议。会议将围绕北京奥运会工程建设、市场开发与票务、媒体运行、体育赛事、交通技术、运动会服务、形象与标识及新闻宣传等议题,与北京奥组委举行工作会谈。会后,将对北京奥运会的相关筹备情况作出评价。

1、这篇新闻的标题是                          。(1分)

2、请指出这则新闻的导语和主体部分。(2分)

3、新闻有哪些特点?结合这则新闻,选择其中的一个特点具体谈谈。(3分)

1、国际奥委会要求北京奥运场馆在赛前一年建成 

2、导语部分为第一自然段,主体部分为第二至最后。

3、及时准确、以事实说话。从电头“2004年10月28日 8时11分15秒  新华社”可以看出这则新闻的及时性准确性。昨天发生的事今日报道,不仅如此,而且也报道的今天的发生的事,从中可看出都以事实为准,以事实来说话。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②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③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④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⑤和中路军所通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⑥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⑦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⑧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⑩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1)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2)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13)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14)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15)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用波浪线画出这则消息的导语。(2分)
2、“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是什么意思?这里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答:
3、“西起九江(不含)”句中,括号的“不含”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
4、本段共15句,可分为三个层次,其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②一⑧/⑨一15   B.①②一⑦/⑧一15
C.①/②一⑤/⑥一15D.①/②一⑨/⑩一15
5、“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4分)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6、本段中⑥⑦两句是议论句,对这两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
B.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本质。
C.赞扬我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勇气概。
D.分析了西路军当面之敌的溃退是因为力量甚为微弱。

1、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2、 “均”是“全”的意思,突出我军渡江的气势。  

3、不能。删去后,是否包含九江就不情楚了。体现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4、A     

5、主观原因:另一方面……都很泄气;客观方面: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6、D  

阅读《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中的几段文字,完成练习。(10分)

①新华社莫斯科7月13日电(记者许苓仁、刘广、林榕)把所有的矜持都抛掉,让热泪尽情地流淌。在国际奥委会__萨马兰奇用平稳的语调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后,聚集在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的中国人眼睛湿润了。

②北京在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选定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投票中,第二轮就以过半数优势赢得了奥运会主办权。在这轮投票中,北京获得了56票,多伦多为22票,巴黎为18票,伊斯坦布尔为9票。

③在投票前各申奥代表团作陈述报告时,中国国务院副____再次重申中国政府坚定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立场。他说,中国政府将信守在北京陈述报告中所作的所有承诺,并尽一切努力帮助北京实现其承诺。

④北京在国际奥委会首轮投票中获得了44票,多伦多、伊斯坦布尔、巴黎和大阪大别得20、17、15和6票。大阪第一轮被淘汰。

⑤今天共有118名国际奥委会委员参加了投票。首轮实际上有104名委员投票,有效票为102张。第二轮有106名委员实际参加投票,有效票为105张。

⑥风度翩翩的何振梁噙住了泪水。面对排着队上前祝贺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只有用默默的拥抱来感谢支持北京、支持中国的朋友们。

⑦何振梁在来莫斯科前接受本社记者的专访时说,现在的北京比八年前有了很大进步,北京应该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

⑧该轮到北京办奥运会了!这不仅是何振梁的自信,也是本社记者在投票结束后采访国际体育界人士得到的普遍回答。来自韩国的国际奥委会副__金云龙说:“北京本来就有办奥运会的能力,此次获胜丝毫也不让人觉得意外。”瑞士奥委会__长荃•瓦特说:“现在是奥运会到中国去举办的时候了。我相信北京一定能举办一次成功的奥运会。”

⑨北京市市长__与国际奥委会签订完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合同后步入新闻大厅,立刻被中外记者围得水泄不通。__说:“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时刻。北京一定会举办一次成功的奥运会。”他说,他刚才签字的钢笔无比珍贵,他要永远保存下去。

⑩兴奋不已的前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对记者说:“北京获胜比我拿世界冠军还高兴。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社会进步的肯定。”

2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①信守:

②风度翩翩:

③矜持:

23、导语是对事件或中心的概述。本文的导语是( )。(2分)

A.、第①段B.、第①—②段C.、第②段D.、第①—③段

24、这篇新闻的主体写了三点内容,依次是:说明中国政府的态度 、

、 。(2分)

25、第①段中的“所有”、“都”、“尽情”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1分)

26、你认为“该轮到北京申办奥运会了”一句中“该”字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忠诚地遵守;形容举止洒脱;竭力保持端庄严肃的态度

23、B  

24、说明中国政府的态度;两轮投票的情况;中国人及国际友人的反应 

25、表达了中国人申奥成功的无比喜悦。无比激动的心情 

26、有经过漫长的期待终于梦想成真的喜悦,有作为中国人的无比自豪,有北京一定能办好奥运会的自信。

新华社长江前线2月2日22时电 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⑵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⑶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⑷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⑸至发电时止,该路35路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⑹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⑺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⑻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⑼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⑽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11.画线部分被称为   ,它交待了   、发电地点和   等三个要点。其作用是:表明材料       ,报道及时。(4分)

12.本文导语部分是第    句。(1分)

13.第五句中“至发电时止”换成“现在”好不好,为什么?(2分)

14.第八句中的“此种情况”是指                    。(1分)

15作者在记叙中插入两句议论的作用是        。(2分)

[7e4a94e0d94585e0.jpg]

“祥云”登顶珠峰 奥运圣火首次点亮世界第三极

中新网珠穆朗玛峰五月八日电 (记者 宋方灿)北京时间八日上午九时十七分,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珠峰传递活动获得圆满结束,携带圣火的十九名突击队员全部登顶,并进行了圣火的传递。圣火成功在珠峰之巅传递,首次成功点亮这个世界最高峰,创造了奥运圣火登上世界第三极的新纪录。

八日早晨的珠峰地区为少云天气,可见度不错。另外,珠峰之巅的风力也很适合登顶,大约十四米每秒(七级风),这是影响圣火登顶珠峰活动成败的重要因素。总指挥部在对气象和其他条件做慎重研究后,毅然决定选择八日作为登顶的日期。凌晨三时,火炬手在得到冲锋的命令后,从北坡传统路线的突击营地(海拔八千三百米)迅速向峰顶发动冲击,在距离峰顶三十米处,火炬手进行了火炬接力活动,藏族女登山家吉吉成为第一棒火炬手,九时十分,她在点燃珠峰火炬后向全世界展示,汉族登山家王勇峰接过第二棒,王勇峰在完成自己的传递距离后将圣火交给尼玛次仁,第四棒为汉族学生黄春贵,九时十七分,藏族姑娘次仁旺姆在珠峰之巅点燃第五棒,通过镜头向全世界人民展示。

奥运圣火在珠峰的传递,是科技奥运、绿色奥运和人文奥运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科研人员、登山队员、气象部门、后勤保障等部门通力合作近两年的成果体现,是中国人民智慧的集中表现。奥林匹克就是要追求和平友谊和进步,热爱和平的中国人民将圣火带到世界最高峰,相信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通过举办奥运会,将加强与各国人民的友谊和联系。

此次奥运圣火珠峰传递,具有四大意义:首先这是奥运圣火第一次走上世界屋脊,登上珠穆朗玛峰,对于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将奥运圣火送上珠峰,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事情,对技术要求很高,充分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理念;其三,登山是一项集体运动,需要各方面的协作。登顶的成功是登山队、保障部门、电视转播等各个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人员构成则包括汉、藏、回、土等民族,标志各民族的大团结;其四,登山运动起源于一七八六年的法国,至今没有和奥运亲密接触过。两者都追求“更高、更快、更强”,这次让登山运动和奥林匹克运动和谐统一。

火炬珠峰传递是北京奥运会的“首枚金牌”。这次活动也引起了境内外民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社等十家境内媒体,路透社、BBC、共同社、德国电视一台和二台、香港TVB以及CNN等七家境外媒体受邀采访了此次奥运盛事。

12.这则新闻报道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5分)


13.请简要概括“祥云”火炬登顶珠峰的意义。(4分)


14.请根据第二段画线句就这则新闻报道的语言特点作简要分析。(5分)



12、这则新闻主要报道了“祥云”火炬登顶珠峰的过程和奥运圣火珠峰传递的意义,并简要采访此次奥运盛事的媒体。

13、(1)弘扬了奥运匹克精神;(2)充分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3)标志我国各民族的大团结;(4)让登山运动和奥林匹克运动和谐统一。

14、“大约”一词是表约数的词语,在这里告诉读者珠峰峰顶的风力差不多每秒十四米,但并非精确到每秒十四米,这样写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将下面的简讯概括成一句话消息。(不超过10个字)

2005年11年11日晚,北京奥组委和国际奥会官员揭晓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最终入选的是:鱼形象的福娃贝贝、大熊猫形象的福娃晶晶、奥林匹克对火形象的福娃欢欢、藏羚羊形象的福利娃迎迎和燕子形象的福娃妮妮。五种造型的名字合在一起就意味着:“北京欢迎你!”

答案示例: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揭晓

请在空格内为下面的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2字)

北京时间2005年1月18日3时16分,中国第21次南极冰盖昆仑科学考察队12名队员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地飘扬在海拔4093米的蓝天之下。这是人类首次登上南极内陆冰盖之颠。

中国人站立南极冰盖之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