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阅读
8.文段报道的两个主要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的一段议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此句从侧面写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准确地运用了系列动词,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报道准确及时,试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东路军和西路军渡江情况。
9.此种情况……都很泄气。
10.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11.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
12.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
阅读与简析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4.电头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导语部分概括地介绍了报道的事实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文中的“大军”改为“军队”,“冲破”改为“攻进”,“横渡”改为“渡过”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导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了通讯社名称、发电时间和地点。作用是说明消息发得及时,内容真实可信。
5.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6.不好。改后语气没有气势,缺乏感染力,不能很好地表现我军迎难而上,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7.表达了胜利的豪情和对我军英雄的赞美。
阅读“一百年前的今天……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回答问题。
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哪些事实证明伏尔泰是一颗巨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一语中,两种美好的形式指的是____和____。
④作者说:“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项使命。”其中的职能是指作为________行使的职能,使命是指________。
⑤为什么说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回忆伏尔泰一生的辉煌成绩,表达崇敬和怀念之情。②等身的著作;挑起过最荣耀、最艰巨的责任。③过去的诅咒 未来的祝福 ④作家 培育良知,教化人类。⑤因为虽说伏尔泰是一个人,但是他的功绩和思想却影响和代表了这一个世纪。
课内阅读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4.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段话的中心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最能体现“强盗”行为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
6.文中运用了不少反语,找出使用反语的两个词语,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愤怒谴责侵略者的强盗行径 。
5.闯 洗劫 放火 行窃 劫掠
6.漂亮 丰功伟绩 收获巨大 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课外阅读
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毫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24小时,30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__、朱总司令的命令。
13.用“‖”将消息的导语和主体分开。
14.本段文字感__彩鲜明,请举例说明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5.第一句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14.用“摧枯拉朽、毫无斗志、纷纷溃退”这些贬义词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蔑视。用“万船齐发、直取对岸”,赞颂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无坚不摧之势。(不设统一答案,答案仅供参考)
15用“大约”来表示估计,说明三十万不是确数,若去掉就变成确数了,用语不准确。(意对即可)
课内阅读
8.文段报道的两个主要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的一段议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此句从侧面写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准确地运用了系列动词,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报道准确及时,试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东路军和西路军渡江情况。
9.此种情况……都很泄气。
10.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11.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
12.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
阅读《伟大的悲剧》选段,完成文后问题。(10分)
①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②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③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尸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④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⑤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1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的"心中的海市蜃楼"的含义。作者为什么这样比喻?(4分)
13、“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3分)
14、从选段中,你发现斯科特具有怎样的品质?(3分)
12、“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此时心中浮现的却再也无法拥有的美好事物(2分)。如未答到“再也无法拥有”则扣1分。
13、运用比喻、拟人(1分);描绘出暴风雪造成的险恶环境(1分);暗示了斯科特一行的悲剧结局(1分)。
14、(1)坚毅,执著,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2)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3)无私的爱(或爱国):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祖国和人民。
纠结的校服(11分)
【新闻事件】
2014年3月21日,美国__米歇尔在北师大二附中访问的镜头中,出现了学生们穿着宽松的蓝白运动校服的画面。随即有网友跳出来吐槽,该校服“太减分”了!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
【网上声音】
北师大二附中副校长王华:网友们并非真正了解我校学生的真实需求和看法,总体来说,我们学生还是挺喜欢那套蓝白校服的,这是北师大二附中的一种标志,很多学生到了大学之后还穿我们的校服,说明他们对那套校服还是很留恋的。[中国&^教育出*%#版网]
雨打荷叶:我倒是蛮喜欢孩子现在的校服的,便宜、实用、洗起来省力,款式还过得去。小孩嘛,讲究漂亮干什么!最好天天穿校服,这样可以避免孩子之间的攀比,也可以防止他们因爱美而影响学习。
家有儿女:学生穿校服是应该的,可学校图方便,统一订购来的校服在质量上打了折扣,夏天校服太薄,我家女儿就不肯穿。这两年来个儿蹿了很多,校服又显短了,前几天还为穿校服跟我怄气呢,真拿她没办法!
羡慕哥:嘻,要是能穿上《继承者们》中李敏镐的那套校服,我就更酷了,天天穿也愿意。那件蓝西服,好帅!
【专家观点】
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王东:全区统一校服,好处很多。不仅价格便宜,质量保证,还可避免校际之间校服参差不齐的现象。
北京服装学院顾远渊:校服的设计要考虑学校身份识别功能,便于校际之间区分,同时也要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审美特点。一所学校最好多设计几套不同功能的校服,满足不同场合的穿着需要。
【调查统计】 某中学关于校服关注点的调查统计图
[ww%w*.zzs#&tep.co~m]
[中@国教#育出^版*网&]
[中国%~教育*&出版@网]
【两地采风】
材料1:重庆巴蜀中学校服是巴蜀学子最喜爱的服装。校服设计充分尊重学生、家长、老师的观点与意见,让他们全程参与校服的研发过程。做到了学校“善为根,雅为骨,志为魂”的德育理念和年轻学子青春风采的完美结合。他们的做法引起了中央电视台的关注,被作为校服改革的典范向全国推介。
材料2:香港各类中小学校学生每天都要穿校服。每所学校均有校服自主选择权,学生每人拥有多种不同款式的校服,除夏装和冬装校服外,还有体育课专用服、西装礼服等。很多学校借校服来彰显自己的学校文化。不过,有些普通学校的学生很羡慕内地学生穿一样的校服,因为这样不必担心暴露自己是二、三流学校学生的身份。
(相关材料摘自互联网)
9.对于校服,人们“纠结”哪些问题?请根据“网上声音”和“专家观点”作简要归纳。(4分)
10.根据文本内容,下列说法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 )(3分)
A.北师大二附中副校长王华认为,他们学校的学生都喜欢那套蓝白校服,蓝白校服已是他们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已成为学校形象的代表。
B.巴蜀中学校服改革的做法之所以被央视作为典范向全国推介,是因为学校在校服设计中融入了“善为根,雅为骨,志为魂”的德育理念。[来@^源%:中~教#网]
C.“调查统计”显示,家长与学生在校服关注点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家长比较关注校服的实用性,而学生更在意校服的美观性。
D.香港有些普通学校的学生羡慕内地学生穿一样的校服,因为这样不必担心暴露自己是二、三流学校学生的身份;而内地一些学校的学生羡慕香港学生每人拥有多种不同款式的校服。
11.佳洲市举办“校服T台秀”活动,其宣传标语“校服——青春符号,流动名片”获得好评。请结合文本,从内容角度推断其原因。(4分)
9.(4分)现有校服是否“太减分”;学生是否必须天天穿校服;校服设计应该注重美观,还是注重实用;校服是关注学生身份识别功能,还是突出其美育功能;校服是应该统一,还是各校自主选择;统一订购的校服质量到底好不好。
评分标准:共4分,每点2分,写出两点,意对即可。[中国教&育~出%^版*网]
10.(3分)C
11.(4分)“青春符号”恰当地反映出校服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审美需求,体现得体、青春、时尚这一时代要求。“流动名片”恰当地反映出校服是展示学校形象、传播学校文化的载体。
评分标准:共4分,对“青春符号”分析推断2分;对“流动名片”分析推断2分,意对即可。
阅读《变脸》节选的文字,完成13-17题。
水上漂 狗娃,爷爷也是一个苦命人啦。爷爷的爷爷没有留下田地房廊,只留下小船一只,闽江湖不宿客店,跑码头俭省号钱,我一辈子都在水上漂采漂去。年轻那时候,娶了一个婆娘,生了一个儿子……
狗娃 你婆娘、儿子到哪里去了?
水上漂 儿子出天花死了,独苗苗早就断了。婆娘哩,嫌我穷,跟野汉子跑了。哼,幸好,我没把变脸绝活儿付给她,从此赌咒再也不跟女人打堆了。呸,女人家,扫把星,滚他妈的三十三!
狗娃 (一震,停止挠痒)……
水上漂 哎,咋个不抠了?
狗娃 (掩饰)我抠累了。
水上漂 莫累坏了,来,过来歇息。(将孩子揽到怀里)
狗娃 (依偎)爷爷,你真好。
水上漂 爷爷待你好,是对你有望啊。爷爷老了,越老越怕。一怕断了我家香烟,二怕断了祖传绝活儿,这才收你做我的孙子。爷爷把心掏给你,教你变脸本事,望你给我传宗接代。
狗娃 (喜悦)爷爷,我要学变脸,快教我嘛。
水上漂 好,我先教你几句口诀,记住:家传绝技,独孤一枝。
狗娃 家传绝技,独孤一枝。
水上漂 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
狗娃 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
水上漂 记清楚……侍女背叛祖先……要遭天打雷劈哟……
水上漂连声哈欠,渐转呓语,打起盹来。
狗娃轻轻松出老人怀抱,童心独语,对月抒情。
狗娃(唱)
月亮走,我也走,
我和月亮交朋友。
给你说句悄悄话——
我是黄毛小丫头!
又是喜,又是忧,
小丫头遇上好老头。
心事不敢说出口,
害怕爷爷把我丢!
月亮走,我不走,
我和月亮分分手。
月亮躲进乌云后,
我愿留在小船舟。
音乐行弦,水上漂睡眼惺忪嘀咕。
13,对画线句子中的词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掏”字用得好,把爷爷的真诚以及寻找到继承人后的兴奋心情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B.“教”字用得好,把爷爷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态度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C.“望”字用得好,把爷爷焦灼不安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D.“传”字“接”字用得好,写出了爷爷家族的世代传承。
14.对狗娃的性格特点分析正确的一一项是( )
A.直率实在B.胆小懦弱C.机敏灵活D.勤备好学
15.对水上漂“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的做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与水上漂的“女人家,扫把星”的说法是一致的。
B.水上漂的婆娘嫌他穷而离开了他,在他心里留下了阴影,对女人有了偏见。
C.水上漂这样做是因为他认为“传女背叛祖先”“要遭天打雷劈”。
D.水上漂这样做是为了确保祖传的绝活一脉相承地延续下去。
16.对狗娃“(一震,停止挠痒)”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听到爷爷的悲惨身世,担心自己生活也不会幸福。
B.听到爷爷诅咒女人,担心自己被抛弃。
c.知道爷爷的婆娘跟野汉子跑了,感到非常愤怒。
D.知道爷爷没把变脸的绝活传给婆娘,感到十分高兴。
17.对狗娃唱词的语言风格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情真意切,文辞典雅。B.感情真挚,富有情味。
c.清新质朴,通俗易懂。D.不加雕琢,自然贴切。
13.A 14.C 15.B 16.B 17.A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