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剪纸

①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剪桐封弟”的故事,大约是我国关于剪花艺术最早的文书记载。

②已知的中国现存最早的剪纸作品,当属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左右出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阿斯塔那古墓中的五幅麻料剪纸,根据同时出土的高昌章和十一年(公元541年)文书可以推测,这五幅“骨灰级”的剪纸作品是南北朝时期的遗物。

③剪纸用纸大体可归为三种。第一种是普通的单色纸、蜡光纸等。老艺人常用“毛边纸”来剪一些短期使用的纸样,它价格低廉,柔软、吸水性强且硬度适中,耐磨、耐折叠,还可以染色。第二种是生宣纸、连史纸等。这些中国传统手工纸能够保证纸张在经过剪刻后还能进行点色等工序。第三种是用作衬色剪纸母本的金箔纸、银箔纸等。箔纸带有金属色,尤其在年节剪纸中特别能渲染喜庆的气氛。

④尖头剪刀是剪纸最主要的工具,大的剪刀用来剪外形,小的剪刀则用来剪细处。此外还需许多辅助刻制工具,很有些“十八般兵器”的阵势。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⑤剪纸是装点生活的民间艺术品,既可以是 ,也可以是 ,还可以作为

⑥如今,中国北方还基本保留着春节期间贴窗花的习俗,而南方往往是只在婚庆时张贴剪好的“喜”字。门花是张贴在门上的剪纸作品;它也是中国北方农村保留下来的春节习俗之一。除此之外,其他节庆时门花也是必不可少的纸质装饰品。

⑦覆盖在各种赠礼上的剪纸礼品花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又细致的性格。“八件”是广东佛山常见的礼品花剪纸,在同一张剪纸中有多个花卉、瓜果等图案,在需要装饰婚嫁聘礼和嫁妆或庙会、张贴红榜等情况下,人们就会把整幅“八件”上的各个物品分别剪裁下来,用它们装点礼物或布置环境。

⑧把白纸剪成的绣花样子贴在衣服或鞋帽、肚兜、袜子上,再针线绣缝,绣好后白纸样会被细密的丝线依样覆盖住,从此绣样便与上面的绣线相伴,直到双双老去,绣样里寄托的美好祝愿都不会褪色。

(选自2013年2月4日《东方早报》,有删改)

1.第②段中加点的“骨灰级”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

2.“十八般兵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和“喜”这几处引号的用法依次是

A.特殊含义、引用、着重强调 B.着重强调、引用、特殊含义

C.引用、着重强调、特殊含义 D.引用、特殊含义、着重强调

3. 请将 A. 精美的“商标” B. 居室“软装潢” C. 传家的珍藏 填入第⑤段横线上,正确的顺序应是:( )( )( )(填字母即可

4. ⑴选文从 、 、 和 四个方面对我国民间剪纸进行了介绍。

⑵以下这段文字应放在文章的哪一段中?为什么?

山东蓬莱的《艾虎》剪纸就是端午节时的门花。当地人民常在端午节时将“收毒葫芦”与艾虎分别贴在两扇门户上,保佑全家不受毒邪的侵害。

5. 以下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的剪纸作品最晚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

B.第③段按价格由低到高的顺序作了分类说明。

C.将剪纸贴在门窗上的习俗主要保留在我国北方。

D.绣样的图案往往寄托着人们内心美好的祝愿。

1.已知的中国现存最早的

2.A选B、D

3.BAC

4.⑴历史、用纸、工具、用途。

⑵第⑥段(1分)这段文字介绍了山东蓬莱端午节贴《艾虎》门花的习俗,可以用来具体说明第⑥段中“其他节庆时门花也是必不可少的纸质装饰品”这句话/这段文字举了山东蓬莱端午节把《艾虎》剪纸贴在门上的例子,与第⑥段“民间常常把剪纸贴在门窗上”的说明内容相符合。(3分)

5.B

说“屏”

陈从周

①“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②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③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④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⑤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

1.根据第②段内容,下面给“屏”下的定义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屏是放在院子中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的屏风。

B.屏是安置在院子中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流动空间。

C.屏是能起分隔和挡风作用的绘有书画的流动空间。

D.屏是放在室内躲避来客,阻隔男女见面的帷幕。

2.文中多处引用古诗文,对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引用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

B.第③段中引用《牡丹亭》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说明古代女子长期待在闺中不能领略自然风光。

C.第⑤段引用“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点出“屏”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D.作者引用了许多古诗文,使文章内容丰满,富有诗情画意;使语言生动有趣,增强了说明文的文学色彩。

3.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说“这是很有诗意的名词”,“诗意”一词,写出了作者对屏风的美好感觉与印象。

B.第②段说“又是艺术点题”,“点题”一词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所起的衬托和装饰作用。

C.从建造材料和装饰的华丽程度看,屏风的种类很多,虽有雅俗之别,但所起的作用应该是大同小异的。

D.作者认为,现在许多银行、宾馆中用得很普遍的屏缺少诗意,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艺术品位。

1.C 

2.B 

3.D

鸟 巢

“鸟巢”是国家体育场的形象称呼,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它坐落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央区平缓的坡地上。整个体育场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格状的构架,外观看上去仿若树枝织成的鸟巢。它造型独特,简洁典雅,成为2008年奥运会一座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

“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建筑顶面呈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体育场外壳采用可作为填充 物的气垫膜,使屋顶达到完全防水的要求,阳光可以穿过透明的屋顶满足室内草坪的生长需要。

“鸟巢”钢结构所使用的钢材厚度可达11厘米,以前从未在国内生产过。另外,在“鸟巢”顶部的网架结构外表面还贴有一层半透明的膜,它不但有为座席遮风挡雨的功能,而且使用这种膜后,体育场内的光线通过漫反射,使光线更柔和,由此形成的漫射光还可解决场内草坪的维护问题。滑动式的可开启屋顶如同一个容器的盖子,不管屋顶是闭合还是开启,它都是体育场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它合上时,体育场将成为一个室内的赛场。

许多看过“鸟巢”的人这样形容:那是一个可容10万人的温馨鸟巢!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整个建筑通过巨型网状结构联系,内部没有一根立柱,看台是一个完整的没有任何遮挡的碗状造型,如同一个巨大的容器,赋予体育场以不可思议的戏剧性和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这种均匀而连续的环形也将使观 众获得最佳的视野,带动他们的兴奋情绪,并激励运动员向更高、更快、更强冲刺。在这里,人,真正被赋予中心的地位。

1、文章从四个方面对“鸟巢”作了介绍,请在空格内填上恰当的内容。

①整体情况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

2、第三自然段“由此形成的漫射光还可解决场内草坪的维护问题”一句中的“此”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滑动式的可开启屋顶如同一个容器的盖子,不管屋顶是闭合还是开启,它都是体育场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它合上时,体育场将成为一个室内的赛场。”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为 什么?

4、说去下列句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1)建筑顶面呈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

(2)滑动式的可开启屋顶如同一个容器的盖子。

5、下面两则材料体现了北京奥运的理念,请把它探究归纳出来,并从本文中找出一则相应的材料补充在后面。

【材料一】国家体育场是一个不完全封闭的“鸟巢”,这样的设计既 能使空气流通,又能为观众和运动员遮风挡雨。

【材料二】在北京奥运会网球比赛上,网球运动员将可以使用“鹰眼”挑战裁判员的判罚,这将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引入这一技术。

理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特殊材料和结构   外形结构  人文意义(答“人文内涵、文化内涵、象征意义”均可)

2、 网架结构外表那层半透明的膜形成的漫反射

3、不能删去。“必不可少”一词意为不可缺少,说明屋顶在体育场结构方面的重要性,去掉之后表意不够准确。

4、说去下列句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①列数字,用一连串精确的数字说明了建筑顶面呈鞍形的具体情形。

②打比方,“盖子”的比喻准确、形象地说明了屋顶可开启的特点。

5、本文体现的理念是:科技奥运(涉及“科技”“人文”均可)

【补充材料】示例:

①“体育场外壳采用可作为填充物的气垫膜,使屋顶达到完全防水的要求,阳光可以穿过透明的屋顶满足室内草坪的生长需要”。

②“‘鸟巢’钢结构所使用的钢材厚度可达11厘米,以前从未在国内生产过”。

③“在‘鸟巢’顶部的网架结构外表面贴有一层半透明的膜。光线通过漫反射,使光线更柔和”等。(引用原文或归纳概括均可。)

保护湿地

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繁衍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资本之一,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按《国际湿地公约》定义,湿地系指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为6﹪,而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科学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可以促进人类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中国的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总面积的10﹪,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是世界上湿地类型最多、分布最广、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是目前我国湿地消失和退化极度严重,湿地生态系统已经遭受到了严重破坏,湿地面临的各种威胁已经成为我国生态建设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盲目围垦和过度开发造成天然湿地面积削减、功能下降。湿地的缩减和破坏,又造成生态灾难日益频繁。近40年来,我国已有50﹪的濒海滩涂不复存在,全国近1000个天然湖泊消亡,三江平原78﹪的天然沼泽退化。湿地生物资源和水资源过度利用,造成湿地生物多样性衰退,威胁生态系统平衡。海岸带湿地开发秩序混乱,布局不合理,近岸海域的污染和赤潮等使海岸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生物多样性下降。湿地污染严重,水质不断恶化,全国大型河流61﹪的河段因被污染失去了饮用水的功能。东部地区湖泊、河流的污染和富营养化已成为公害。大江、大河上游水源涵养林遭到过度采伐,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湖底淤积,湿地面积不断缩小,长江中游河湖的快速淤积与天然湿地的过度开垦,直接为调蓄防洪带来很大的隐患。

更令人忧虑的是,即使在今天,湿地的生态功能及其脆弱性仍未得到公众以及一些管理者的认识和重视。人们在开发利用湿地的过程中,忽视了对湿地的保护,导致湿地生态系统承受的压力不断增长,湿地资源在得不到正常休养生息的情况下,变得日益脆弱。从全国总体情况看,天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严重威胁仍在进一步加剧。如果再不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湿地资源的破坏将严重威胁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存环境。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1992年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并制定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

新世纪具有环保意识的人们要像保护人类自己的肾脏那样,保护湿地。

1.从文中找一个句子,作为全文的总说句。

2.文中有一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湿地的重要作用。请找出这个比喻。

3.本文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4.联系生活实际,举两个湿地被破坏的例子,再拟一条有创意的公益性广告或标语,号召人们自觉保护湿地。

1.新世纪具有环保意识的人们要像保护人类自己的肾脏那样,保护湿地。(全文的总说句一般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中找,全文的中心是保护湿地,所以是最后一句。)

2.地球之肾。(阅读全文,找出文中运用的比喻修辞,答案在第三段段末。)

3.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下定义、引资料、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从中找出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即可。)

4.示例:洪湖被污染;千湖之省湖北省的许多湖泊已经消失。广告示例:你爱护自己的肾吗?保护湿地就是保护自己的肾。(湿地被破坏的例子举自己的身边或在电视、报纸中看到的事例都可以。写广告或标语要注意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和鼓动性,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表情达意准确。)

①我们的毛发为什么会有颜色呢?毛发的色调主要由两种黑色素构成:真黑色素和类黑色素。真黑色素呈黑色或棕色,类黑色素呈黄色或红色。两者都是在黑色素细胞中的酪氛酸酶的作用下,经一系列反应由酪氛酸生成的。两种黑色素的相对含量决定了毛发的颜色。

②人老了头发变灰白是一个生理过程。一根根头发就像一根根管子,其中充满了细胞和色素,细胞和色素之间的空隙全是液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越长越慢,黑色素细胞的活动开始减弱,酪氛酸酶促使的一系列反应逐渐缓慢。接着,生出的头发因含有的黑色素减少而变浅,头发中的液体也越来越少。最后,黑色素细胞完全停止生产黑色素,头发中的空隙全部为空气所充满,头发也就变白了。

③头发变白是毛发正常的老化,但是影响毛发变白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遗传、疾病和精神因素也会使头发变白。在我国,头发早白具有家族集聚的特点,一个家庭的父母头发早白,其遗传基因使子女的头发十有八九也会早白。许多疾病会打破人体内原有的平衡,使内分泌紊乱,导致人过早地产生白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贫血、营养不良等都可能使人头发变白。不少人由于极度紧张、忧愁、悲伤而引起体内发生一系列急剧变化,造成内分泌严重失调,在很短时间内出现白发,有如民间传说的“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

(选自《科学画报》,有删改)

1.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发的颜色是由两种黑色素的相对含量决定的。

B.头发变白一般是由毛发中黑色素的缺乏造成的。

C.生活压力过大、过度忧伤可能导致头发早白。

D.一个人如果长期生病就会头发早白。

2.下列最适合做文章标题的一项是(  )

A.头发的颜色     B.头发变白之因

C.人老头发白D.一夜愁白头

3.班上一位同学才15岁就已经有不少白发,而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一头黑发。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分析她早生白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 解析:对照第③段“许多疾病会打破人体内原有的平衡,使内分泌紊乱,导致人过早地产生白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贫血、营养不良等都可能使人头发变白。”可见D的理解有误。

2.B 解析:选文说明的内容主要是“人的头发变白的原因”,A、C、D都只是头发呈现白色的某一原因。

3.她可能是得了某种导致头发早白的疾病,也可能是学习过度紧张、精神压力过大引起内分泌严重失调导致早生白发。

 

古代汉语学习中的词汇问题

①学习古代汉语最重要的是词汇问题。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需要掌握大量的词汇,词汇量越丰富,阅读能力越强。在这一点上,学习古代汉语和学习外语是一样的。而和学习外语相比,学习古代汉语更需要强调古代汉语词汇。古书读不懂,主要受古代汉语词汇和语法的影响,但古代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差别不特别大,因而在学习古汉语时,懂古代汉语词汇比懂古代汉语语法显得更为重要。如果能掌握一批古代汉语词汇,大致上就能看懂一般难度的古书了。

②我们需要掌握哪些古代汉语词汇呢?古代汉语的一些基本词语,如“人”“山”“笑”“大”等,古今意义没什么变化,就不必再学习了。但还有两类词语,需要我们下工夫学习。一类是古代汉语中较常用,而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的词语。如“罾”(鱼网)、“爨”(烧火做饭)等。一类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很常用,但意义不完全相同的词语。如:“走”,现代汉语是“行走”的意思,古代汉语却是“跑”的意思。这两类词语都需要努力掌握,但后一类词语尤其值得注意。像前一类词语,我们在阅读古书时根本不认识这个字,那就会通过查字典来弄懂它的意思,一般不会发生错误。而后一类词语,因为现在还在用,而意义却已有所不同,我们在看古书时很可能拿现代汉语的意思去理解,结果就理解错了。

③学习和掌握古代汉语的词汇当然要下苦工夫,但如果我们能充分注意词汇和词义的系统性,就能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词汇。

④词义是有系统性的,一个词的多个意义之间是有联系的。一个词的几个意义里面,一般总有一个本义,其他的是引申义。本义是一个词最早的意义,一般说来,这就是它的字形反映出来的意义。例如,“行” ,由甲骨文字形可知,其本义是 “道路”,其他的均为引申义,由“道路”引申出“行走”是很自然的。“行走”是人体的运动,人体的运动也可以叫“行”。而由此又产生了一个引申义“运动、运行”……如果这样以本义为纲,按照词义引申的系统把各个引申义贯穿起来,一个词的多个意义就不再是孤立、分散的了,而是有系统的,就比较容易理解和记忆。

⑤词汇也有系统性。比如,同义词和反义词就是词汇按照词义相同和相反形成的系统。我们可以把这几个同义词或反义词联系起来掌握。

⑥学习古代汉语词汇还需要懂得词的“词典意义”和“句中意义”的关系。

⑦词典意义是从众多的句中意义概括出来的,但词典意义和句中意义有时会有一些差距。比如,“降”的一个词典意义是“降低”,但用这个意义来翻译“未尝稍降辞色”就不很切合,在这个句中,“降”的意思是指“放平和”。 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受上下文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句中意义,这些句中意义不能一一收入词典中去,而只能概括成为词典意义。反过来,用词典意义去解释各种句子中的词,也不能生搬硬套,而需要根据上下文作适当变通。

1.为什么学习古代汉语最重要的是词汇问题?

答:

2.下列各项中,本文没有涉及到的说明内容是哪一项?请将其序号填在答题卡上。

A.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词汇的异同

B.古代汉语词语的本义与引申义

C.古代汉语的词义和词汇都具有系统性

D.古代汉语词汇和语音的关系

3.借助上文中的相关知识,分别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借助第②段的相关知识,说说这段文言文中哪个词应该重点掌握,为什么?

答: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为”字的一个义项是“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和“为宫室、器皿、人物……”中的“为”都是“做”的意思,但在翻译句子时我们会把它们分别译为“筑造” 和“雕刻”。

上面这个例子最适于补充到选文第④、⑦段的哪一段里去?结合该例说明理由。

答:

1.答案要点:

①词汇量越丰富,阅读能力越强。

②在学习古汉语时,懂古代汉语词汇比懂古代汉语语法更为重要。

③如果能掌握一批古代汉语词汇,大致上就能看懂一般难度的古书了。

2. 答案:D

3. 答案示例:

  (1) 应重点掌握“特”(或“故”“归”“卒”“擅”“南面”“制”“夫”等)这个词。因为这个词现在还在用,而意义却已有所不同,我们在看古书时很可能拿现代汉语的意思去理解而产生误解,所以应重点掌握。

(2)适于补充到第⑦段里去。因为“做”是“词典意义”,“筑造”和“雕刻”均属“句中意义”,例子中翻译时采用了“句中意义”,这可以用来具体说明第⑦段中“词典意义和句中意义有时会有一些差距”,“用词典意义去解释各种句子中的词”,“不能生搬硬套,而需要根据上下文作适当变通”。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①新华社香港7月1日凌晨电 (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②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

③历史的时钟指在1997年7月1日零点那一刻,大会堂全场肃立,几千双眼睛向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行注目礼。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一个瞬间。

④零时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在这里庄严宣告: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⑤这一庄严宣告在大会堂4000多位中外嘉宾中激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一宣告通过电波传向祖国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澳门和台湾,传向世界的四面八方。

1.第①段由电头和________组成。文中画线字“凌晨电”说明这篇新闻具有________的特点。

2.第①段特意点明“1997年7月1日零点”,这是因为________。

3.第②、③段写举行政权交接仪式的________、________和“瞬间”。 4.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5.第④段中讲述了__的讲话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6.第⑤段中两个“传向”回应上文的“________”一词,高度概括了这一盛事在国内外的影响

1.导语  非常迅速及时

2.这是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庄严时刻,所以导语一开头就点明。

3.时间  地点

4.指出这个“瞬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5.着重说明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意义。

6.举世瞩目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949年4月22日)

__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3)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4)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5)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6)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7)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8)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9)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10)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1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3)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1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1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军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1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用“‖”在下面序号间,隔开导语和主体两个部分,然后用“│”划出主体部分的层次。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2.第(2)句“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不宜改为“东起江阴,西至九江(不含)”,原因是第(2)句与主体部分介绍西、东两路军渡江情况相□□。

3.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先写西路军后写东路军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第________句最能反映国民党广大官兵的厌战情绪。

5.第(12)句中加粗的“不料”一词在文中表现了我军的□□□□(不超过4个字);对敌人来说,这个词具有强烈的□□意味。

6.第(9)句中“南京”一词,为什么不宜改为“蒋介石政府”?

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2.对应;吻合;一致(意思对即可)

3.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

4.(9)

5.第一处填写“神勇”“英勇善战”“出敌不意”等均可;第二处填写“嘲讽”“讽刺”“讥讽”等均可。

6.当时蒋介石已经下野,李宗仁任国民党政府代总统。(两句填出一句即可)

阅读下面新闻,回答问题。

录音新闻:         

第十一届全运会已圆满落幕,除了精彩的赛事,本届全运会的市场化运行、全运会模式和志愿者服务也赢得满堂喝彩,三大亮点让十一运精彩纷呈。请听山东台记者单亮发来的报道《全运三大亮点》。

十一运全运村是全运会历史上的首个全运村,也是山东承办十一运的一大亮点。从9月30日第一批运动员入村,到10月31日最后一批运动员离村,全运村共接待了1万余名运动员、教练员。各种人性化的设施让参加全运会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赞不绝口。

(录音):有了全运村呢,可以保证我们的休息,然后我们的伙食、吃饭(也有保证),各方面呢让我们运动员有个很好的心情参加比赛。

(录音):各个项目都集中在里面,就是像一个大家庭一样,那个感觉非常好。

除了全运村,志愿者的周到服务也是一大亮点。十一运期间山东23万名志愿者提供了约1280万小时的服务,用“微笑、专业、精细、主动” 诠释了志愿服务的“山东标准”,为后奥运时代志愿者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做出了贡献,全运志愿者成为文明山东的一张亮丽名片

吉林观众周凯(录音):山东这次办的最好,设施一流,志愿者服务也是最好的。

场上,全运赛事精彩;场下,全运经济喜人。本届全运会一共与70多家国内知名企业签订了供应商以上级别的合作协议,签约总额6亿多元。从全运会的历史来看,本届全运会的标本意义还在于,它从政府全额掏钱办会转变为更大力度的市场开发,并且收入连续创出新高。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群(录音):在前有奥运,后有亚运、世博会,又面临重大自然灾害和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市场开发工作仍取得显著成效。组委会直接筹措的资金、物资和服务总额超过6亿元,赞助总额和赞助商数量均超过往届全运会。

(选自2009年11月月23日“山东广播新闻频道”)

1.通读全文,为这则录音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三大亮点让十一运精彩纷呈”中“三大亮点”指哪些亮点?

                                              

3.从全运会的历史看,本届全运会有什么标本意义?

                                              

4.细读文中画线部分,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第十一届全运会“志愿者标识”的内涵。

                                              

5.录音新闻体裁与一般新闻体裁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1.示例:三大亮点让全运更精彩

2.十一运全运村是全运会历史上的首个全运村;志愿者的周到服务;全运经济喜人。

3.它从政府全额掏钱办会转变为更大力度的市场开发,并且收入连续创出新高。

4.示例:用两个勾连的人形组成了蕴含志愿者特征的“心”形图案。三个圆点与勾连纹样的共用形态中,能看到三个紧紧相拥的人形,充分表达出志愿者的组织形态和特征,传达了十一运会志愿者精神“团结协作,真诚奉献,奋发有为,共创和谐”的核心理念。

5.录音新闻最突出的特点是: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全面地报道新闻事件。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段,回答问题。

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组成。选段属于 部分。

2.选文中加点词语“击溃”能否改为“击退”?为什么?

                                              

3.选文详述了东、中、西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试筛选关键信息,简述该新闻为何先写中、西路军渡江情况。

                                              

4.细读选文,用波浪线标出议论性的句子,并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5.试发挥你的想像,当听到或读到这一消息时,下面人们会有怎样的心理呢?

(1)渴望解放的江南人民:                               

(2)人民解放军指战员:                                

(3)国民党的广大官兵:                                

(4)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                               

1.主体

2.不能。因为“击溃”是打击以后败走,且被打垮;而“击退”仅是打击以后退走,不能突出我军的英勇善战,势不可当。

3.因为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敌情一样,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4.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作用:运用议论,扼要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士气悬殊的情况,指出了渡江战役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增强了新闻的思想性。

5.示例:(1)感到天亮了,__的日子就快过去了,好日子就在眼前了;(2)豪情满怀,士气更加高涨;(3)感到蒋家王朝已经土崩瓦解,前途黯淡,垂头丧气;(4)感到__太厉害,眼看大势已去,不能不考虑退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